43顾惠忠教案统一的隋唐时代.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21676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顾惠忠教案统一的隋唐时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3顾惠忠教案统一的隋唐时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3顾惠忠教案统一的隋唐时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3顾惠忠教案统一的隋唐时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顾惠忠教案统一的隋唐时代.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合庆中学 顾惠忠学生活动(阅读单元导言文字)教师活动 围绕单元导言分析隋唐文明进展的基本特征 使学生明白本单元中隋唐开创中国历史新局面的意义,对隋唐文明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单元共四部分:第13课 统一的隋唐时代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隋、唐王朝的建立。(2)知道科举制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3)知道三省六部制的名称及三省的职责。(4)知道唐太宗和他的为君之道,知道“贞观之治”的基本情况。2、 过程与方法(1)回顾第三单元内容,认识隋的建立结束了政治分裂局面。(2)通过教师讲述,以及引导学生整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线索,理解科举制的历史进步。

2、(3)根据课文图示,了解三省六部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认识它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教育和文化发展等历史作用。(2)通过了解唐太宗的政治作为及其成效,认识唐太宗作为盛世奠基者的历史地位,认识政治清明是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历史作用;“贞观之治”。2、难点客观评价唐太宗。导入课文导言课文分析 隋唐结束了近300年分裂割据的历史,重新统一中国。统一的隋唐时代自公元581年至907年,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创新的时期,此时开创了科举制度,成为我国古代中央政权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这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设用,影响至

3、为深远。“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少有的统治比较清明的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评价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一、 制度创新1、 科举制(阅读课文:思考: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1)隋唐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2)科举制度建立背景 隋唐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急需加强中央集权。(3)重要科目 (学生活动,找出科举制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事情,如:产生时间、哪一科最重要?)(教师活动,初创于隋代,发展于唐朝,进士科最重要。)(4)作用:A、有利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各阶层入仕的机会 C、扩

4、大人才选拔的范围 D、扩大了统治基础 E、积极推动教育和文化(5)历史影响 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唐后历代最主要的官吏选拔制2、 三省六部制(学生观看教材: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思考?:比较秦始皇创立的官僚机构)(教师:“三省”“六部”名称的由来)略(1) 职能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行政,六部)吏部:主掌官吏选拔和考核户部:主掌户籍和财政礼部:主掌礼仪和科举 兵部:主掌兵籍和军令 刑部:主掌司法刑狱 工部:主掌工程营造 (完成练习册第二题)(2)特点:三省相互制衡,均受制于皇帝。(3)作用: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二、 贞观之治(学生阅读课文并观察唐太宗像,思考:唐初为什么能够出现“贞观之治”)(教师补充简介“开元盛世”)略1、 统治者:李世民(唐太宗)作为皇帝能够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具有理性、宽容、开明的人格魅力。2、 政治特点:启用各类人才,善于纳谏,宽政待民。3、 治政成效: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周边关系融洽,百姓安居乐业。 (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看光盘,历史宝藏,完成光盘习题课堂小结(教学目标小结)作业:完成练习册一、三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