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559214816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译文 陶渊明酒趣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弘令陶潜故人斋酒,要潜于栗里。潜有脚病,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y)。及见,欣然便共饮,俄顷弘至,亦无忤(w)也。九月九日陶潜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不解声音,而畜素琴一张,每有酒,辄抚弄以寄意。潜素真率,郡守候潜,酒熟,取头上葛巾漉(l)酒,毕,还复著之。 【注释】 王弘:字休元,南朝宋临沂(山东临沂)人。宋武帝召补镇军咨议参军,封华容县公,元嘉中进位太保。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

2、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一陽一柴桑(今一江一西九一江一)人。曾任一江一州祭酒,镇军参军,鼓泽令等职,后离职归隐,有陶渊明集。 斋酒:置备酒食。 要:同“邀”,邀请。 栗里:在一江一西九一江一县西南,在陶渊明故里柴桑与庐山之间。 二儿:二位差人。 举篮舆:抬竹轿。 及:等到。 忤:违逆;抵触。 就酌:拿着就饮。 畜:同“蓄”,收藏。 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漉:渗出、漉过。 译文: 王弘请陶潜有老朋友置酒食,邀请陶潜到栗里(来)。陶潜有脚病,(王弘)特派一门生和二位差人用竹轿将他抬来。等到与故友相见,就很高兴地喝酒。过一会儿王弘(才)到,与陶潜的关系并没有什么抵触。九月九日陶潜(家)没酒了,走出家

3、门独坐在屋边的菊花丛中很长时间,恰逢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地喝起来,(直到)醉后方归。陶潜不甚理解音律。然而却收藏素琴一张,每当有酒,总是抚奏素琴以寄托他的胸臆。陶潜平素真诚坦率。九一江一郡太守探望陶潜,(正好)遇到(新)酒酿熟,(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拿来滤酒,(滤)完,又戴回到头上。 2、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原文及翻译苏辙 原文: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表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

4、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惑,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来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

5、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方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黾勉mnmin:努力。梭:悔改之意。沛然:盛大的样子。驰骤:比喻用力地追。 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

6、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

7、。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

8、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

9、些和诗。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3、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原文及翻译苏辙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 原文: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10、。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

11、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居海南,将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建造茅竹之屋居住。每天吃的是番薯芋类,心中不存在住华屋享玉食的念头。他平生没有嗜好,不过是把读图书史册当作游园林,把写文章当作吹奏乐器,到此时也都放弃了,只是喜欢作诗,所作的诗歌内容精妙深刻,形式华丽美妙,看不到老年人的衰老疲惫之气。 这时我也贬到了海康,子瞻来信告诉

12、我说:“古代诗人,有摹拟古人的诗作,没有追和古人的。追和古人是从我开始的。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爱好的,只好陶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其实丰腴,从曹植、刘琨、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以来,都不如他。我前后共追和了他一百几十首诗,写到那得意处,自认为不比陶渊明差多少,现在将要把这些诗收集起来一并编录成书,用来留给后来君子。你替我记下这事。 但我对于陶渊明,难道是只爱他的诗吗?对他的为人,我实在有些感想。陶渊明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陶俨等人:我自幼穷苦,每因家贫,四处奔波,我性情刚直才智拙笨,与周围多有抵触。自己替自己考虑,必定会给你们留下世俗的祸患,我勤勉了一生而今去

13、世,使你们年幼却要遭受饥寒。渊明这些话,恐怕是实录啊。我如今真是有这样的毛病,但自己没有及早发现。半生做官,触犯世人,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 唉,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整衣戴冠拜见乡里小儿。但子瞻作官三十几年,被狱吏困辱,却始终不能悔改以致陷此大难之中,竟想在晚年将精神寄于渊明,这谁能相信呢?虽然如此,子瞻为官,他的去就进退还是可以考察的,后世君子,必有能加以正确评判的。孔子说:“传述古籍而不随便创作,相信而且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把自己与老彭相比。”孟子说:“曾子与子思两人所走的道路是相同的。”小小的行迹,是不足用以议论读书人的啊。 我小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

14、后学有所成,先父让我向他学习。子瞻曾说我的诗有古人之风,他自以为不如我,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他的诗比李白、杜甫还好,可与陶渊明相比。我虽急奔追随他,却常落在他后面。他和渊明的诗,我能赶上的,也不过一二首啊。 丁丑年十二月序于海康城南东斋。 4、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原文及翻译译文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原文及翻译陶渊明 原文: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

15、,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