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559213391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马说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解文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1)文

2、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学生齐读。 四、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4、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五、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六、教师小结。 七

4、、辩论: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 马说教案 篇2 1、说的文体特点:奇巧而善辩、文艺性的议论文 2、马说的寓意、比喻说理 3、虚词也的用法,体会文中的气 1、由马到意,透过文中情,体会文中气 2、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 1、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构思。 2、掌握本文灵活多变的语言。 3、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句的含义。 马说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朗读法、品味、交流。 熟读课文,查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 新授课。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

5、简介文体及作者: 说(见前文)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称韩昌黎集)。 2、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才美不外见( ) 外见: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邪同耶 材同才 3、教师范读全文。 4、学生朗读课文。 5、阅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的中心与层次: 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

6、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7、课堂练习:阅读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三。 8、课后练习: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1、检查复习:背诵全文 2、课文学习指导 第一节:伯乐知马(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首句千古感叹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次句愤愤不平千里马倒常有,可没有伯乐发现,愤世嫉俗。 末句描写千里马的终身遭遇,不以千里称也也 肯定语气,寄予无限同情。 第二节:

7、不知马,害了马(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首句千里马的特点特别能吃,因此特别能跑。 次句全节之关键,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末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一顿,作低回之势。接着,以不饱,不足,不外见,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层层蓄势,反问作结。也反问语气,愤怒谴责食马者害了千里马,向读者寻求公道与正义。 第三节:太不知马(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首句活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的丑态 神态:执策而临之洋洋自得愚妄浅薄 语言:天下无马有眼无珠 末句发表感叹归结全文中心不知马 其真不知马也( )也推测语气,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句末可以用!(强烈的讽刺感情)?(推测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而后答,一锤

8、定音)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 归纳寓意,附板书设计,并作课外拓展。 学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借伯乐与千里马来比喻什么 ? 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全文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奴隶人(食马者) 不知马 害了马 (辛辣嘲讽) (愤怒谴责) 课外拓展 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中国古代怀才不遇文学初探 1、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山水风景,男女之情,咏史怀古,托物寓意)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 韩愈 怀才不遇文学 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将上述你的观点写成一篇小论文,下节课交流。 马

9、说教案 篇3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翻译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一、图片导入: (一)PPT上展示徐悲鸿六骏图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下这样一幅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所画的六骏图。画面上的几匹马意气风发、纵横驰骋,我们今天要了解到的这种马,它的遭遇确实截然不同。到底是什么马呢?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明白了。那有哪位同学能简要的介绍下你所了解的韩愈呢? 生:韩愈,字退之。 师:这位同学答除了一部分,让我们看一下有关韩愈的有关介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0、,自己默看。(PPT展示韩愈生平)好,同学们请看一下标题马说,在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和这篇文章类似的标题? 生:有。师:有哪些? 生:爱莲说 师:那这些标题中都有“说”,说是一种文体,有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生:议论题材,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下“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PPT展示,大家来看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字词翻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之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组长上来抽签。(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任务分配) 二、朗读课文,实现读准、读对停顿 (一)让学生拿出导学案一起读一读文言字词积累中的第一题。 (二)请

11、生读课文,并让同学点评。(让生指出需注意的字词及停顿,PPT展示重要字音) (三)音频范读。 师:同学们都读的很正确,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音频。(有些同学听的很认真并未能做好注释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三、掌握字词及全文翻译 (一)请生将导学案中的重点字词答案写在黑板上,并生进行点评。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些字词我们应该注意? (二)请学生翻译,并进行点评。 之后挑出重点句,开火车形式下来进行翻译。 四、分析文章内容 (一)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看这几个小问题:(1)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

12、里马。 (2)千里马和伯乐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答案:伯乐对千里马有重要作用。 师:但是这篇文章中的千里马并没能遇到伯乐而是遇到(生答:食马者和奴隶人) (3)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课文原句回答)答案:策之不能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 (4)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后果?(原文) 答案: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千里马?(原文) 答案: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其真不知马也。 师:课文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两句话大声斥责了那些食马者。课文围绕一个中心即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被摧残进行分析。这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造成的。那么文章写千里马真的只是在写千里马吗?请生回答导学案中主题探究。(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比喻义) 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那么作者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抨击 五、拓展延伸 在韩愈所处的社会存在这种现象,那么在我们的社会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