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208842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课堂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落(一轮复习课堂达标): A组双基题组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关系最符合的是 () 2(2013济南原创题)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甲 乙丙丁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组高考题组1(2013新课标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

2、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2(2013福建高考)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

3、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课后限时自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2013海南高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2013全国重点中学

4、冲刺)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年的57月间,蝼蛄都呈“J”型增长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3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5、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4(2013北京东城二模)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5.(2013河北省石家庄高三二模)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6(原创题)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结合图示判

6、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7(2011北京高考)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8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甲25278乙24300丙2

7、3226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 D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9(2014福州市高三质检)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天数数量(104/mL) 组别开始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异湾藻孔石莼1012.43.21.10异湾藻缘管浒苔1026.025.622.412.4异湾藻鸭毛藻1026.340.145.359.6对照组1

8、026.751.459.672.4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为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 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二、非选择题(

9、共40分)11(14分)(2013大纲全国卷)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

10、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12(14分)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对该地区群落结

11、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能力增强。(4)当各项调查数据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13(12分)(2013海南高考)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

12、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_稳定性较低。(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群落:1 DA CD课后限时自测1 AABAD BDBCC11【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清楚三个优势种群的营养关系,并写出食物链,即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肥料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因此施肥会使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增加。野杂鱼中有许多是次级消费者,与鳙鱼属于同一营养级,在食物、溶解氧、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2)从营养关系上看,大量捕捞鳙鱼

13、会使浮游动物A的天敌减少,浮游动物A种群数量增加,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B,导致短时间内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下降。(3)施肥过量,肥料中的有机物会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中溶解氧量下降,浮游植物A和鳙鱼因缺氧而死亡,它们的尸体又会造成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变黑发臭。【答案】(1)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12 【答案】(1)次生逐渐增加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2)(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自我调节(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13【答案】(1)样方标志重捕(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恢复力(4)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