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案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20863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教学设计 -东兰县县城中学 韦小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汇。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3、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众多的花中,大家最喜欢什么花?(生答)而老师最喜欢的是莲花,因为莲花从

2、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妖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写的散文爱莲说,看一看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又抒发他怎样的心志呢? (板书课题、作者)二、理解文题,熟悉作者及写作背景1、解题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明确:感情)“莲”是文章描写的什么?(明确: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题目该如何理解?(不要求生答,师解释:“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偏重于议论。题目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介绍教师补充作者周敦颐,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为官清廉

3、,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学时,曾带领属下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清香扑来,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封建官场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花。三、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四、听读文章,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 。 (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下画横线。)2、录音朗读,并配画。(要求听准音,注意语气、节奏。)。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4、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辨读。y fn y zhu lin xi y y xin颐 蕃 淤泥 濯 清涟 亵玩 隐逸 噫 鲜闻5、齐读课文。6、结合

4、课文注释、工具书,小组合作自译课文。7、让学生就疑问的地方地方提出来,让学生相互解答或教师点拨。重点讲解“之”的用法及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 (1)“之”的用法 学生回顾,师再归纳出示: 、代词,代人、事、物。之 、动词,往,到去。 、助词,A、相当于“的”;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让学生再结合课文辨别“之”的含义。(2)两个重要的文言句式: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B、“菊之爱”,倒装句,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莲之爱”、 “牡丹

5、之爱”与此相同。8、请一学生翻译课文 (师生点评)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二 课 时一、研读课文,加深理解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那么作者爱莲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课文哪一句说出来呢?请找出。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齐读,并着重翻译)2、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出莲花怎样的品格? (师出示一幅莲花图,小组讨论回答)明确: 描写角度 语句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气质

6、(亭亵玩焉) 清高(板书:莲 高洁 质朴 正直 芳香 清高)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外形美,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 质朴、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长句呢?能否背下来呢? (指导朗读、背诵)明确:敬佩、赞美之情。4、描绘作者爱莲花的原因这一长句,其中有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也正是这一句,道出了刚才老师说过爱莲花的原因,大家能否猜出来?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句作为名句也作为本文重点语句,同学们一定要准确无误地书写、翻译及理解。5、莲花所具有的这些品格,是不是我们人所具有的品格呢?(生:是)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第二段“莲,

7、花之君子者也。”6、对,这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这一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明确:把莲比作君子,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板书:君子 )7、同学们能不能给这幅莲花图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好不好? (师指前面已展示的莲花图)明确:莲花君子图,君子莲,君子莲心。8、文章主要写莲花,还写了哪些花?作者分别把他们比作什么?他们与前面所说的莲之君子各持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出示菊、牡丹图片)明确:还写菊和牡丹,作者把菊比作隐逸者,把牡丹比作富贵者。隐逸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脱俗避世;富贵者,贪慕荣华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但不避世隐居。 (板书:菊 隐逸者

8、牡丹 富贵者)9、菊和牡丹除了起借物喻人的作用?还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起到衬托的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与莲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赞赏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视的态度。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板书: 正衬 反衬 ) 10、整篇文章作者借莲花来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心志

9、,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一种写作手法。 (板书:托物言志)二、师生总结,谈收获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这千古传诵的名篇,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明确:从中在内容上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法上明白了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花来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志向。同时,还写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批判了当时世人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表达诗人君子风范。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

10、样正直的人。 二、课堂检测 (分组分内容完成)1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是 。2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9.仿写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正

11、如清高正直,品行高尚的君子。仿:我爱_因为_ 正如_ 参考答案:1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2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莲,花之君子者也。7托物言志。8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9.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四、拓展迁移仿照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我爱 ” 选自己喜爱的一物来写一段话。(如:梅、兰、竹、松、小草、蜡烛、蜜蜂等。)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菊 高洁 (隐逸者) 正衬 质朴 莲 正直 反衬 (君子) 芳香 牡丹 清高 (富贵者)托物-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