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教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2078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探究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问题探究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问题探究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问题探究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问题探究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探究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探究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探究教学自然、物理、社会于一体的大课堂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实施探究教学,并通过问题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围绕“生活物理社会”这一主线来教学,即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要在问题探究教学中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努力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对所确定的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发现,获得正确结论,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等。它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正式的科学研究。因此教师所设计

2、的问题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目标明确。问题的提出主要源自于教材本身,也可能源自日常生活,或来自社会中的某个热点问题或最新的科技成果,也可以是平常的问题赋予它新的视点。当教师要确定一个课题或是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时,首先要明确这个问题想让学生去发现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通过哪些方法来研究,研究可能涉及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学生前面已有的知识是否满足探究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很大的功夫,象这种课有时是没有现成的内容给老师和学生用的,它需要学生和老师走到大自然中、走到工厂或是到实验室中去才能对问题有更深的理解与探究。上面谈的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在提出

3、探究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到教学的三维目标,要让问题能够达到目标要求,这样的问题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2.问题的设计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探究的整个过程还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探究性物理课堂教学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机会,注重使学生掌握调查、观察、查阅资料、实验、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笔写、或是动用网络、实地考查、动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机会,让学生潜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3.问题的设计

4、应该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探究性物理课堂教学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问题的设计既要体现出基础性,又要使其具有一定探究价值、深度和广度。既能满足基础较差的学生有讨论与探究的可能性,还要让他们从探究中获得乐趣,有成功的感觉,同时还要基础较好富有观察力与创造力的同学有探究的广阔空间,让他们象玩游戏一样,过了这一关还有想过下一关的想法。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问题探究性物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种形式是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在相对独立的同时是绝对离不开教学群体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独立学习与

5、合作学习中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探究性物理课堂所提出的问题既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兼顾了基础性、层次性、广度和深度,学习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并且对有些课题的综合性也很强,单靠个人的自主探究是很难在短的时间得到答案的问题,就需要同学间的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探究效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体现出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三维目标教学。2.课内外结合,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与时间。在有些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的问题情境来设置一个小的

6、探究环节,有时是10分钟,也可以是20分钟,总之在一节课不会占用在绝大部分时间的,但是对于课题研究这类的课型,它的学习的时间是不能被限定的,必须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每周课堂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如果只拿出一节课来做一些课题研究,不但起不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结果,还会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似是而非。象桥梁的设计这一节课,我们完全可以将问题设计好,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桥梁的构造,还有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里涉及到的火车的轨道及火车轮的构造对火车转弯的影响,象火车轮及轨道的形状,我们可以通过周末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着照相机或是录

7、像机到火车站去实地考察一下,这样做不但能解决课内时间不足的困难,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将课堂的概念向外延伸。3.采用电视娱乐节目的方式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对于最初的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我们通常都是将这种课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如何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应当采用什么方法探究,当学生刚探究不长时间,发现问题了,赶紧告诉学生如何解决,或是赶紧启发学生,生怕耗费太多时间。课堂上看似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很多问题是学生还没感觉到成就感时,老师就把答案给了学生,课堂看似讨论热烈,学生忙得不得了,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正如很多老师所说的一样,这样做还

8、不如老师直接讲的效果好。通过反复的对比研究及实验,我们发现原来的做法,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缺少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给学生创设真实、愉快的、能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环境。通过下面的方式,我们给学生创造出了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经常会看一些知识性的娱乐节目,例如非常“6+1”、幸运52等,这些节目会令很多人百看不厌。在这些节目中,在紧张与悬念中彰显着幽默与快乐,在娱乐中有竞争也有合作。当教师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探究目标,提出了有针对性探究问题,那么,如何去实施呢?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完成可以象上面那些节目的主持方式一样,让学生在已经有所准备的情

9、况下,让语言再幽默一下,让气氛再热烈一些,让学生的参与度再高一些,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既能发挥出个人的潜能,又能培养出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出合作的重要性,还能在互相交流与辩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因材施教,合理的评价机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1充分了解学情,建好学生的个人档案,因材施教。 要想做到在问题探究课上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建好每个学生的档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1)学生的爱好。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篮球运动或是排球运动的话,那么我们在设计平

10、抛运动的课题研究时,就可以让篮球与排球走进课堂,对于有这方面爱好的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可能就会很高,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来设计一些有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起到理论联系实际作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一个爱好都离不开生活,每一个生活中的现象都或多或少同物理知识相关,让我们的问题设计得更贴近学生们的爱好,增强学生的兴趣,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中有成就感。(2)学生的日常用品及生活习惯。举例来说,假如某位同学总是喜欢骑变速自行车的话,那么在讲圆周运动这节课时,就让他在上这节课前将自己的自行车扛到教室里,当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探究大齿轮与小齿轮的角速度与线速度间的关系及脚踏板转一圈自行车前

11、进的距离时,这位同学的积极性比其他同学会高很多,因为这辆自行车是他自己的,他有一种自豪感,他更想对老师提出的有关这辆自行车的问题都能答上来。(3)学生的家庭背景。对于这一点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所接触的周围的一些现象。例如讲汽车时,城里的同学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如果讲手扶拖拉机时,农村的同学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这样便于老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或是问题投放有一个合理的搭配。 2.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个体水平是有差异的,有的同学善于表现,有的同学善于思考,有的同学善于动手,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的同学数学应用能力强,有的创造力比较强,有的同学喜欢主动回答问题,有的同学则喜欢

12、被动回答问题。如果我们的评价标准是达到既能主动回答问题,又善于动手,语言表达力又很强并且还具有创造力的同学才是优秀的,才能在评价中得到“A”。这样势必只会增强极少数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另外的大部分同学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有激励性性质的评价,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我们必须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让课堂评价的项目增加一些,当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时,我们就在这一方面给予他这一方面“A”(优秀)的评价。例如有的同学提出问题特别新颖且具有探究价值,有的同学解答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较多,我们就在这两方面分别赋予“A”的评价,有的团队合作很成功,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奖励。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探

13、究效果,不但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还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3.适当的奖励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通常会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去解释事物现象,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以一个合作者与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认识程度,创设自由讨论的气氛,学会能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一定不能以裁判的身份出现,更不能占用很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究体会说出来,互相质疑,引导学生参考别人的看法来补充或修正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教师要不时有一些肯定性、鼓励性的语言来呵护学

14、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大型的课题研究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小组间的成果展现给予量化评价,并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对合作最好,成果突出的小组给予最想要的物质奖励,例如奖励学生最喜欢的课外书或是有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实践证明,新课改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勤思好问的良好习惯,激发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物理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它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又服务于人类社会。参考文献:陈峰.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验中的问题解决J.课程教材教法,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