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点滴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206931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教学点滴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词教学点滴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词教学点滴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词教学点滴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教学点滴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教学点滴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教学点滴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重要方面。初中语文教材选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基本要求背诵。我曾经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也是延续了传统教学方法,无非是读读背背写写,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自己也觉得枯燥乏味,一点也体会、欣赏不到古诗词的美。有时明明是在教授自己很喜欢的诗,由于找不到很好的突破口,就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使得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古诗词原有的意境被破坏殆尽,失去了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后来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春风中,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

2、堂中动起来,通过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 明确预习内容以前,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对字、词的诠释和翻译上,导致课堂时间紧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何不让学生课前预习这些内容呢?也包括作者简介,背景简介,诗词朗读,同时让学生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这样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二、 重视和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景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

3、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例如,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它不仅有深刻的内蕴,而且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 示范朗读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 在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诗词,因为学生是在充分预习后,对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所了解和多次朗读练习的基础上示范朗读的,所以有一定的朗读水平,老师要给以高度的评价和必要

4、的指导,如在诗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基调方面。示范朗读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可以采取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就会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在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四、提出,解答疑难问题,更加理解诗词的情境美。 先让学生提出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再小组讨论,如果得不到解决,可全班讨论,如果还未能解决,就由老师给以回答。这就要求老师备课时,必须备得全面,深入。 五、深入理解,体会诗词意境美。古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境是作者的主观

5、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古诗词的文字信息,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就要靠教师创设情景了。 1、明确意象,深入理解。 意象,就是融入作家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如天净沙 - 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鸭”、“古道”、“西风”、“瘦马”的荒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漂泊天涯的游子的那种睹物思乡,愁肠欲断的心情就不难理解。 2、具体描述,感悟意境。 古诗词是精炼的语言文学,让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不仅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能起到锻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作用。而学生对古诗词的展开和发挥,使凝炼的美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美,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解读。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边塞风光及边塞生活,展现作者送友归京时的心情。通过描述,学生能够体会到边塞风光的雄奇壮丽,边塞生活的苦寒艰辛和送别友人时的无限惆怅的心情。古诗词教学点滴谈骏 马初中 陈 雪 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