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石学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石学特征.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石学特征福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是一处富含钼的重要矿床,矿石学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其成因和找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该矿床的矿石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一、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武夷山上西坑钼矿位于福建武夷山腹地,北纬2743,东经11800,距离上杭县30公里。整个矿床产出在一条长2000米,宽300米的剪切带中,形态为肢状伸展带状。该矿床属于酸性侵入岩型矿床,与侵入的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二、矿石学特征(一)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石主要由黄铜矿、方铅矿和石英组成,黄铜矿和方铅矿是矿石的主要成分,石英则起到了填隙紧固的作用。黄铜矿呈多晶状,其中等轴晶和透镜状晶
2、多见,簇晶状结构也出现在一些黄铜矿簇体中。方铅矿形态主要有角状、板状和晶粒状等,与黄铜矿交错分布。石英以小颗粒及粘结状存在于黄铜矿和方铅矿之间。矿物组合呈脉状分布,有时会形成包矿结构。(二)显微结构特征黄铜矿中晶体的尺寸多为0.1-1毫米,有些为2毫米左右,常形成集中簇和连续链状组合。晶体边缘具有粒晶状或显示出流动晶粒多面体结构。方铅矿以薄板状或斜板状晶体多见。在泥兰挽矿区开展的显微矿物组分分析中,黄铜矿晶体多呈均质体结构,晶体尺寸为1-5微米。方铅矿则以透明光亮的针状、短柱状,或少量板状、粒状等晶体为主,晶体尺寸为2-15微米,晶体表面较为光滑、圆润。铜锑黄矿和辉锑矿等次生矿物形态多为斜板状
3、和片状。嵌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之中的钴铜矿、黄铁矾等矿物形态多为粒状、块状或晶粒状,这些矿物的晶粒一般较小。三、成因讨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属于酸性侵入岩型矿床,矿床与侵入的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岩浆热液系统中,硫化物(如黄铜矿、方铅矿)的生成与硫的来源、流体温度和压力有关,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基性岩或自亏损上地壳。在形成过程中,多次重复的矿化和变质事件使矿石的组成和结构变得极其复杂,因而矿床的成因也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四、找矿方向根据矿床的成因和矿石学特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找矿方向:(一)寻找与侵入的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的区域,优先开展地质勘查和探测工作;(二)关注断层、裂隙、褶皱等构造异
4、常带,这些构造对热液的运移有很大影响,容易形成钼矿化现象;(三)根据矿石学特征,主要寻找硫化物和含钼岩石之间的过渡带及其包矿结构,对于找到新的矿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上所述,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石组成和结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且呈现出一定的变质和重壳作用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深入研究矿床的成因及寻找新的钼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资源评价与利用前景武夷山上西坑钼矿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钼矿床,矿藏资源量大,品位高,储量较为丰富。近年来,随着钼市场需求不断攀升,该矿床的挖掘和开发正日益受到重视。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勘探开发的结果,目前发现的钼矿体多以肢状伸展带状的方式出现,呈层状集中分布,较为规则,
5、罕见大型矿体。虽然矿石的品位相对较高,但是采矿难度较大,采矿成本也较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的采矿技术的不断引入,目前的开采技术和方法已经能够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这一矿产资源。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型矿业的重视,该矿床的开发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保证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开发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六、结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床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且呈现出一定的变质和重壳作用的特点。本文对该矿床的矿石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武夷山上西坑钼矿矿石主要由黄铜矿、方铅矿和石英组成,矿物组成和结构均较为复杂。(2)矿石的
6、显微结构多为小颗粒及粘结状,晶体尺寸较小,组合呈脉状分布。(3)矿床属于酸性侵入岩型矿床,与侵入的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矿床成因复杂,多次重复的矿化和变质事件使组成和结构极其复杂。(4)钼矿床主要分布在断层、裂隙、褶皱等构造异常带,容易形成钼矿化现象。矿物组合呈脉状分布,有时会形成包矿结构。因此,在找矿方面,需要从构造及岩石特征等方面着手开展地质勘查和探测。(5)该矿床的资源量较大,品位高,但采矿难度较大,采矿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型矿业的重视,实现可持续开发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总之,本文的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钼矿床的特征及矿石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寻找和开发新型的钼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