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098120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0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0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吊唁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噩耗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迎接,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表示悼念。 亲友在吊唁时,一般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纸包叠、

2、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元”或“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吊丧应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应酬。因为人人都知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珍贵。所以,亲友中有丧事的,我们都应该主动关心。我国的古礼,对丧事比喜事还要郑重。因此,关心亲友间的丧事,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一、吊丧的礼仪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虽难,但总还有他日重聚之望,而一旦死别则成永诀。特别旧社会所谓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或母)、中年丧妻(或夫)、老年丧子(或女、或婿),更加让当事者痛断肝肠。因而,对死者家属的慰问是十分必要的。安慰死者家属不仅仅是表示

3、同情,或者相伴流泪。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死者亲属健康状况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因对死者临终前连日侍俸的劳累(特别是久病不愈),会使死者亲属的体力下降,甚至因哀伤过度而致病。如果死者本来就患有慢性重症的,则更应劝其节哀止悲。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几个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劝,尽量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对于特别会引起亲人悲伤的送葬或火化场面,如死者亲属身体多病或年迈,则应劝其不要去现场。以免因悲恸过分而发生意外。其次,了解其亲属的思想顾虑了解死者亲属在死者去世后的主要思想顾虑,或是家庭困难,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遗业。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如果需要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积极协助解决。以使亲属打消顾虑,减轻忧虑和悲痛。第三,展望未来,多讲高兴事针对亲属的喜好,拣他(或她)高兴的事多讲,例如亲人虽已亡故,但子女们已经成才,且学有长进,工作有成绩的,则应多多提及子女情况,使家属看到希望。如果能让子女同时进行劝慰,效果当然更好。第四,充分理解招待中的疏漏如果死者亲属由于悲痛而对丧事的料理或招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到的地方,都应予以谅解,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配合家属处理好各项事务,决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家属更加伤心和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