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08875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暑期培训综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一) 知识梳理教育技术的含义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 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2) 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3)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4)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单元化规

2、划,问题化设计,多样化活动,主题化教学资源,全空间环境创设和多元化评价。在主题单元计划中开展技术整合的优势 n 作为知识创建、展示、演示工具n 作为资源获取、加工、利用工具n 作为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手段n 作为交流、通讯、协作平台n 作为练习、测试、评估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1) 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2)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

3、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过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环节(要素) 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一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或WebQuest(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它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实施方案、评价总结五个教学环节,或者称为六大设计要素: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评价。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2) 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3) 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2)教师在选题时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A、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B、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C、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D、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E、指导学生初步查阅课题文献资料。3)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分组时要做好分组和指导作用。5.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资源和手段: 实验、实践和探究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素质教育。 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

5、引导学生终生学习的最佳手段。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人才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 艺、体教育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积极要素。教学行为诊断基础 一。何为教学行为?有哪些基本类型?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外化和施教的媒介,是教师专业形象的基本呈现方式,是教学的主导性要素。基本类型:二。何为教学行为诊断?有何基本功能?教学行为诊断不妨界定为:诊断者参考教学行为的基本标准,运用课堂观察和诊断技术,对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及其适切性进行判断,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诊断以课堂观察为基点,以教学行为的改进为归旨。基本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营造研究氛

6、围的功能。3.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的功能。三。教学行为诊断有哪些基本方式?从形式上看,通常可分为课堂诊断法、微格诊断法、案例诊断法。从内容上看,通常可分为主题式诊断法、综合性诊断法和分类诊断等。从主体上看,通常可分为他人诊断法和自我诊断法。四。教学行为诊断的流程有哪些基本环节和要求?教学行为诊断的基本流程有五个环节,分别为:1、诊断前期准备- 2、建构诊断框架3、观察教学行为- 4、整理观察数据- 5、形成诊断意见- 五。教学行为诊断要秉持哪些基本原则?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学习理论一、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意义?学生学习的特点?学

7、习-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练习获得新经验,并引起行为(外部)或行为潜能(内部)比较持久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特点1.(内容)学习间接经验。2.(形式)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3.(性质)学生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有相当距离,往往意识不到现今学习的意义,从而带有被动的性质。二、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1.学习是刺激(开门的设施)与反应(开门的动作)的联结(S-R)。2.学习就是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直到成功的过程(试误)。3.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说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1、学习依赖学习者对学习情景刺激作出的操作反应。2、学习依赖

8、强化,通过强化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3.通过反应替代可以有效地消除不良行为,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4.提倡程序教学。四、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1、教与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概念及关系原理)2、强调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提倡发现学习。4.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五、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启示?1.关于学习方式的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3.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即获得材料的真正意义。4.有意义接受学习

9、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需具有同化吸纳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和适当观念。课程资源 一、简要解释课程资源。广义:进入课程活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过程,并且能够发挥或辅助发挥一定教育价值功能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二、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1.按来源来分: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们在性质上还仍有所区别,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

10、,校外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2.按性质来分: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前者突出天然性和自发性,如用于生物课程的动植物、微生物;用于地理课程的地形、地貌和地势等等;后者突出人工性和自觉性,如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等。3.按存在方式来分:显性(有形)课程资源和隐形(无形)课程资源。前者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中的实物、活动等。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显形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相对易于开发和利用。而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

11、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与显形课程资源不同,其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影响。所以隐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需付出艰辛的努力。4.按功能特点来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因素。条件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很大程度上包括直接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等。5.学者范兆雄的观点他将课程资源视为一个系统,由物质系统课程资源和非物质系统课程资源组成。物质系统

12、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相关社会人士等。物力资源: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场馆设施资源等。自然资源:动植物、自然景观、自然现象。非物质系统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人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感受、差异等。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方式,儿童在家庭、社会中的生活方式等。学校规章制度、校纪校风、班风学风、社区文化资源等。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偶发事件等。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怎样的意义?将有利于课程真正回归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即课程理念。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

13、四、如何根据学生特征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一)适应性原则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 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 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 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 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兴趣需要)教师素质(教学风格、教学能力)(

14、二)开放性原则(三)经济性原则信息化教育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映射在教育领域引发了那些教育观念的变革?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的教育价值观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二、什么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概括为五化三性。(1)五化: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

15、)三性:开放性。它能超越时空,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愿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非线性。它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条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它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交互性。它能实现人一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一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三、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态?信息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n)意思为解释,陈述。1.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信息的含义:a信息是一种传播的消息b信息是一种加以运算,加工处理的数据与符号c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2.信息的本质上,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3.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形态:a自然信息 b机器信息c人类感知信息d人类思维信息四、教学媒体的分类及其特性?1.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传统教学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