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08136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观【稻谷书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幼儿教师观一、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一)幼儿教师观概念幼儿教师观从广义上来看是人们对幼儿教师这种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各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的总和。从狭义上看是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方面的认识。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幼儿教师。他们受社会的委托在托幼机构中对学前儿童的身心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二)托幼机构教育与幼儿教师1.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作用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托幼机构教育有自身的特点:社会性: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

2、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它反映的是社会对年轻一代教育的要求与期望,教师代表国家和社会意志与要求。所以,教育的社会性是托幼机构教育的显著特点。群体性:托幼机构是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教养幼儿的场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虽然也应当根据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教育,但是群体生活与活动是幼儿园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计划性:托幼机构的教育过程,是贯彻与落实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的过程,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与进行的。托幼儿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与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体现在托儿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

3、项活动之中。专业性:托幼机构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专业化机构,幼儿教师是受过幼儿教育专业训练的专业工作人员。所以,托幼机构的教育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在托幼机构中,幼儿园班级是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主要环境和场所。班级包括人员结构和物质结构两部分。人员结构包括保教人员和幼儿,物质结构包括活动场所(户内、户外)、面积与幼儿人数比例、设备与设施的种类、数量与质量和玩具、游戏材料、图片等种类、数量与质量。 在幼儿园班级“人”与“物”两大结构要素中,“人”的要素与活动是决定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主要作用:

4、(1)物质环境的组织者。教师应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具有发展适宜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适宜和个体适宜两个方面。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可选性,如果幼儿的无所事事率较高,则表明材料是不可选的;如果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则表明材料是可选的。而文化适宜性主要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和尊重。 (2)幼儿园生活的组织者。幼儿园既是幼儿学习的环境,又是幼儿生活的环境。其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决定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性质的最重要因素。师幼互动的形式、幼儿对物质材料的作用形式等直接

5、影响幼儿的发展。(三)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幼儿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幼儿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内部作用来主动选择和接纳外界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情感、形成个性。教师必须了解儿童,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激起儿童主动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不断通过反馈调节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发展水平不高,具体形象思维、好奇、情绪不稳定。幼稚的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学前儿童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照顾、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今后的发

6、展有重要影响。2.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其中体育对学前儿童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对幼儿的养护、照料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儿童进行教育。保教结合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特点。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入园前经历了不同的教养,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的学前儿童。由于劳动对象的差异及劳动条件的不同,幼儿教师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特点,考虑儿童兴趣、本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创造性的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育活动。4.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幼儿教师的劳动手段带有很大的主体性。学前儿

7、童模仿性和可塑性强,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思想感情,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都是儿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影响、熏陶着幼儿。幼儿教师自身的活动和言行是重要的劳动手段,教育手段。(四)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对所在班级的工作全面负责。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是: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

8、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二、幼儿教师观举例(一)杜威的幼儿教师观1.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杜威的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是否贬低了教师的职能?杜威认为恰好相反。尊重儿童不是让儿童放纵任性而不要教师,保持儿童的天性不是让儿童不加思考草率从事,反过来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具挑战性。杜威要求教师作为儿童的引导者,应该具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要求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去思考问题,在成熟的思考之后不断创新,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的实事求是的精神。2.教师是儿童经验的改造者。杜威认为,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儿童不可能去学习所有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和教育不相适应的对儿童成长有阻碍和有害的那些经验;如果学习

9、了那些经验,儿童的反应就会趋于僵化,缺乏新的活力。所以,教师应该对经验加以改造。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实用性和效用性,以及对儿童未来的影响来选择经验。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的教师观的基础上,理顺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他认为,教学应该为儿童着想,以儿童的活动为依附,以儿童的心理为依据。教师应成为儿童活动的伙伴和参与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监督者和旁观者。“在这种共同参加的活动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之人”。他们如果忘记谁是教师和谁是学生,就太理想了。实际上,杜威旨在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重教师轻学生的局面,提升学生的地位,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体性,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命运,作自己学习

10、的主人。4.教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发者。杜威认为,教学法的因素和思维因素是相同的,教学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在人的活动关系中非常重要。在理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儿童在活动时开动大脑,运用观察和推测、试验和分析、比较和判断,使他们的头脑和身体器官,成为智慧的源泉。(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师观1. 教师是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在蒙台梭利看来,自由活动和自我教育是儿童在发展中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教师应努力成为儿童权利实现的保障者。为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幼儿教师应当明确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幼儿教师不应过多地干涉和不恰当地介入幼儿的自

11、由活动当中,教师的“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否则都会妨碍幼儿的自由活动、自我教育。其次,幼儿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有利于幼儿进行自由活动的、安全的、舒适的“有准备的环境”,并让儿童在这“有准备的环境”中能够自由地展现自我,自然地发展儿童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更多地以幼儿的眼光和兴趣来审美,而不能以自己的审美观为标准来创设环境。2. 教师是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带着问题去看,观察应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将自己定位在一位“被动”的观察者,只有这样他才能耐心地等待而不会粗暴地去干涉儿童的各种

12、活动,使儿童能够自动地将其内在需要显示出来。自由活动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现,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由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一方面观察儿童是否对材料感兴趣、兴趣的持续时间等,另一方面还应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精神状况,包括儿童的面部表情、情绪变化等,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精神,并揭示其内在的秘密,从而给予儿童适时与适量的帮助。强调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是一位出色的观察者,这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区别于我们传统教育中的“师道,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3. 教师是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蒙台梭利强调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为了了解儿童的欲望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他们,因为儿童的欲望

13、常常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流露出来的,这“是他们生活内部的呼声,是按照一种神秘的规律显示出来的”。好的幼儿教师应当像科学家有对科学的渴望和执著的探索去认真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在秘密。4. 教师是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和管理者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他自己”,因此她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蒙台梭利坚持这种有准备的环境必须由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教师来准备。她指出,教师的职责是给儿童提供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即创造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 允许儿童独立

14、地生活,自然地表现,使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社会性行为。教师应成为这一“有准备的环境”的创设者和管理者,使这个环境充满舒适、清洁、秩序、和平。让幼儿在教师为其创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自由活动、自我教育,而教师则予以“被动”的观察、研究和必要的指导。5. 教师是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蒙台梭利主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应当相一致。为此,她在“儿童之家”的章程规则里,对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 即家长应承担的义务) 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家长必须按时送孩子入园,孩子的衣着必须整洁等; 家长在教育方面要与教师密切配合,母亲每周必须去“儿童之家”一次,与教

15、师交谈,向教师提供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听取教师的有益建议等。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这是由幼儿园肩负着为家长服务的使命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必须时常与幼儿的父母及生活的社区联系沟通,通过这种联系,有助于澄清家长与社会的一些错误的、老旧的教育观念,使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一种同向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三)卢梭的幼儿教师观卢梭在爱弥儿中赋予教师以新的涵义。从培养自然人的角度出发,卢梭为爱弥儿选择的教师是一位善于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秩序中培养儿童天赋的导师。具体来讲就是应该以聪慧年轻的人为师。卢梭认为应该选择聪慧年轻的人担任爱弥儿的老师。他认为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

16、年轻的,而且一个聪慧的人能够多么年轻就多么年轻。他说:“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卢梭反对让老年人担任儿童的教师,认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共同的地方不多,因年龄距离、兴趣爱好相差太大而永远不能形成十分牢固的情谊。卢梭进一步指出,孩子们大都喜欢有良好风度、善于谈吐、面貌俊秀的老师,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从一些年纪太大、头脑迟钝或性情忧郁的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他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有:1.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要 懂得教学法的知识要明白所有一切 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研究学问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的童年时期主要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因此教师也要懂得心理学,要 明白“在达到有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