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定稿.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079140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故都的秋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故都的秋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故都的秋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故都的秋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定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案设计刘松燕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看图片,这是杭州西湖秋景,秀丽端庄;这是二十四桥的明月,朦胧凄美;这是普陀山的凉雾,人间仙境;这是钱塘江的秋潮,宏伟壮观;这是荔枝湾的荷花,清水出芙蓉,娇艳欲滴,以上是南国之秋的美貌。下面再来看北京的秋色,这是西山的红叶,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被金色笼罩的长城,愈加沧桑厚重;这是古朴深沉的潭柘寺;这些是北国之秋共有的风韵,看过这些图片,请谈谈你喜欢哪一方秋景,说说理由。评价:1、喜欢南方之秋的同学,经你这样一说,我也很向往,有机会一定亲身体会,饱尝一下.可是郁达夫对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却有着不同于我们的看法,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考虑这样

2、的问题:通过对南北方秋景的对比,作者认为南方的秋有什么特点,北方的秋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原文句子来回答)我们来齐读.(幻灯片)(板书)2、喜欢北国之秋的同学,你和郁达夫有相同的感受,但是我觉得你之所以认为北方秋天美,还有你对家乡的一片热爱之情在里面,对吗。我们看看郁达夫的看法.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考虑这样的问题:通过对南北方秋景的对比,作者认为南方的秋有什么特点,北方的秋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们来齐读.(幻灯片)(板书)3、谈出南北方秋景各有千秋,味道不同而已的。不同地域的秋有着不同的风貌,美好的景色我们都会欣然观赏,但是郁达夫却和我们有着不同

3、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考虑这样的问题:通过对南北方秋景的对比,作者认为南方的秋有什么特点,北方的秋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们来齐读.(幻灯片)(板书)二、明确问题:作者认为南国的秋色彩淡,回味不永,北国的秋有着清、静、悲凉的特点,(板书)他很向往很热爱北方的秋(过渡句:一个清、静、悲凉的秋究竟深藏着怎样的美值得作者不顾旅途劳顿来饱尝呢?我们来细细品味)三、概括景物:提问:请同学们看课文3-11段,看看郁达夫都写了哪些景物?(幻灯片)明确:有破屋、天色、驯鸽、日光、牵牛花、槐树、落蕊、扫帚的丝纹、秋蝉、秋雨、闲人、枣子(学生说的时候有选择的写板书)(过渡句:那么

4、每个景物是如何突出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又表露着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我们来逐一朗读、分析。)四、朗读、鉴赏1、我先来读我比较喜欢的第四段,请同学们体会每个景物体现出的秋的特点,人的心境。(配合图片)2、第四段文字,听完了老师的朗读,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感受,你最喜欢这里的哪句话?(或者看着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喜欢这里的哪一句)(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示范分析:这段文字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写的很细,观察的也细,同时也是个有着细腻内心的人,证据是,从对落蕊的体会中能看出,那种很软很细很微妙的感觉只有亲身去体会才能写出如此真实的感觉来。还是没有学生回答:我的疑问是删去“声音也没有,气味

5、也没有”可以吗?提示写作的角度.“清闲、落寞”仅仅是在修饰扫帚的丝纹吗?)3、你的这种感受是从什么地方得出来的?结合句子或者关键词来谈谈。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心境。4、我一直有点困惑,扫帚的丝纹怎么会看出来“清闲”“落寞”呢?(这几个关键词仅仅是在修饰扫帚的丝纹吗?)作者把自己的感受融入了景物描写中。心里的落寞和丝纹联系在一起,使你觉得作者既是在写景,同时也带着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手法。5、你觉得“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意境?(仅仅是通过看到一片落叶的飘落吗)明确:看到梧桐叶落就感知秋天已到,看到一点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形势的发展,更何况那是无边落木萧萧而下的情境,是生命

6、衰败的迹象,落叶归根的乡情,让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归纳方法:同学们这些微妙又独特的感受是通过找到景物,再找到作者突出的进行描写的关键词或句子,从这里分析出环境特点和心境特点来进行的。(景物关键词环境(心境)(幻灯片)5、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从3-11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品味。(引导分析第三段,我个人认为第三段画面内容丰富饶有情趣,谁来读一下)(带领学生分析第四段,学生自选一段,引导分析第三段,其他部分要分析喜欢的句子)如果选择第三段:1、(配乐)朗读2、提问:这段文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能说说从哪里感觉出来的吗?(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环境和心境)(假设你在喧嚣的环境中呆的久了,会

7、向往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呢)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引导式设想:(1)将“破屋”“破壁腰”改成“房屋”“墙壁”可以吗(突出环境的萧条、悲凉) (2)“听到驯鸽的飞声”改成“看到鸽群飞过”可以吗(作者是要写出环境的安静) (3)“细数”“静对”改成“看着”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这两个词能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他的内心活动)怎样的心境?有着细腻的内心,闲适又安宁。 (4)把花的颜色改成“红的”“黄的”“粉红”的,可以吗?(这种颜色很淡雅,清淡,如果变成艳丽的色彩,那么和其他的景物在一起就失去了和谐的色彩美和画面美了)(5)如果这是一幅画,你能描述一下画面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秋吗?(略带萧条又很安

8、静处处见到萧索的景象,色彩黯淡的)(过渡句)其他景物呢,有着怎样的味道呢,请同学们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品味。如果选择第五段:(略讲) 1、朗读(不配乐) 2、作者写了秋蝉的哪一方面?什么特点?它的这种凄厉的叫声萦绕耳边的话,让你觉得环境也变得怎样了?结合对秋蝉进行描写的关键词或句子,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明确:秋蝉的随处可见让人觉得秋色正浓,而且能这样容易的听到蝉叫声,是比较难得的。“家虫”透露出作者对秋蝉的喜爱。如果选择6-10段:(略讲)1、朗读2、你觉得作者写出了秋雨的什么特点?就像我们北方人的爽朗痛快的性格一样。通过一场秋雨后,人们感慨天气转凉的情景来表现秋的什么特点呢?作者捕捉了

9、一个生活中很平常的细节,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通过平民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尾音一拖,那种感叹悲凉的味道就出来了。咱们俩来试试对话一下看看是什么味道?(和学生朗读对话)如果选读第十一段(略讲)1、朗读(不配乐)2、如果让你写秋天的果实,你会怎么写,结合关键词说说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枣的哪方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明确:写了枣的形状和枣的颜色变化,如“淡绿微黄”“红完”。 作者认为此刻的秋是最美的鉴赏小结:我们品味了故都的秋的每一处景物,现在我有一个疑问,作者说南方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言外之意是说北方的秋色彩浓厚,回味隽永,你在景物鉴赏中感受到了吗?教师明确:作者认为的“色彩”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指秋的味道,

10、北方的秋味浓厚,从清晨起来看到的小院里,从与落蕊的亲密接触中,从随处可听到的秋蝉的每一声鸣叫中,从秋雨的每一个雨滴中,从墙头屋角即可见到的秋枣可爱的形状和微妙的颜色变化中,秋的味道到处可见,因此,北国之秋是秋意浓厚的。看来文中作者要表达的色彩浓是指秋的味道浓。五、鉴赏后小结:我们感受到了故都之秋随处可见的清静悲凉。写景人的内心也是落寞孤寂的,我们在分析每个景物的同时,都能感觉到周围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极为相似,你甚至分不清这是在写景还是写情,也就是作者的感情和秋景的特点已经融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情景交融。(结合板书)(请同学们注意作者落寞的心境)六、探讨作者情感(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惑)我们在分析课文

11、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热爱之情,可是每幅画面呈现出来的又都是悲凉的秋和落寞的心境,这不矛盾吗?明确:矛盾的,因为作者首先表达的是对故都的热爱,可是在写景过程中一直都怀着忧郁的心情,如果是满怀热爱之情的话,应该热情的讴歌,满怀喜悦与激情,所以很矛盾。(为什么会忧郁)不矛盾。一种说法: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是客观存在的。写北平的秋,就要尊重这个客观事实。人的情感会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春景使人舒畅,秋景令人感伤。另一种说法:作家有着抑郁善感的性情,或者是恰巧作者此刻的心境不好。他选取一些能承载他的忧伤情绪的景物来抒发情感,但是他对故都的热爱是不变的。第三种说法

12、:即便是悲凉的秋,也是一种美,秋在每个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味道,人的审美观是不同的。教师引导回答第五题:我来助同学们一臂之力,给大家提供一份资料。同学们结合资料再来考虑这个问题。人物简介:郁达夫:生于浙江一个书香之家,三岁丧父。17岁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了十年,受尽歧视和屈辱,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性格抑郁善感,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有人说“郁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1933年到1937年,日本侵占东北,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由上海迁居杭州,多年来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此时的中国

13、,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写了很多排遣郁闷的散文。故都的秋就写于这期间的1934年。答案明确:郁达夫是一位爱国的文人,他对北平有着深深的眷恋,他爱北平的一切,不论它的衰败还是兴盛,郁达夫的爱国情感是不变的,就像我们不会嫌弃我们的母亲一样,他的悲凉来源于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来源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他把这些苦闷与担忧都融入到故都秋景中,所以我们就会看到一幅幅悲凉的秋景与落寞的心境相交融的画面,但依然能感觉到作者炽热的情感。他对北平的热爱在清晨的小院里,在淡雅的牵牛花上,在与落蕊的亲密接触中,在衰弱的蝉声里,在爽快的秋雨中,在闲人的雨后话秋凉中,在秋枣可爱的形状和微妙的颜色变化中。

14、他含蓄的爱让我们学会了选取最普通的景物用最朴素的文笔抒发最真挚的感情。七、探究景物的选择:既然是深爱着故都,那也可以选取更典型的景物来写,比如热闹的颐和园、红叶似火的香山、金色笼罩的长城等等,为什么选的都是寻常巷陌的家常小景呢?明确1、作者的性格是比较忧郁善感的,他喜欢这样的暗淡的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内心忧郁的人选取的景物也要选一些能承载他的心情的景物。2、他选取的景物都是平凡的,描写了每座低矮的房屋,街道两旁的槐树,家家都有的秋蝉,茅房边上的一株株枣树,这些都和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很真实,很普遍,故都的秋随处可见,味道很浓。他要表现的就是故都北平古朴甚至是破旧的一面,(这里暗含着渴望它

15、能进步、自强并获得新生的感情)作者选的景物是普通的,描写景物时也没有精雕细琢,而是尊重景物的原貌,比如写“日光”观察“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而不是像朱自清写的月光那样,“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牵牛花的时候直接写蓝色的白色的,而不是像朱自清那样“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明珠,又如星星,又如美人”朱自清注重对景物的精描细绘,而郁达夫注重的是抒发感受,流露和景物有着相同特点的心境。”抓取平凡的景物用朴素的语言写出常见的秋景,这些是很和谐的。课堂总结:为什么故都的秋中常见悲凉,因为郁达夫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们感受到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有着进步思想又关注着祖国命运的文人的苦闷彷徨,想想即使是有骨气,宁肯饿死也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也曾借朦胧的荷塘月色来抒发自己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与彷徨。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苦闷彷徨之后,他们依然会写出不朽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质朴的文章,高尚的人格。感谢故都的秋,感谢郁达夫。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景物 特点 心境槐树 清 落寞秋蝉 静 清闲秋枣 悲凉秋雨 秋枣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