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态学题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07464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生态学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作物生态学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作物生态学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作物生态学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作物生态学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物生态学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生态学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逆境:(Stress)是指作物对生存、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作物对逆境条件的抵抗和忍耐力叫作物的 抗逆性,是作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反应。逆境逃避:作物对逆境条件的抵抗和忍耐力,是作物对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反应。如,小麦在遇到高温干旱时提早开 花成熟、玉米叶片在干旱时卷曲以减少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和减少蒸腾量等。逆境忍耐: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于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抵抗叫逆境忍耐 ( Stress tolerance)土壤干旱:是由于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含量不足,根系吸水不能满足地上部蒸腾失水的需要,导致植株体内水分平衡失 调。土壤干旱的原因很多,久旱无雨、缺

2、乏灌溉条件或灌溉不及时、土壤保水力差、长时间大气干旱都可造成土壤缺 水。土壤干旱对作物的影响很大。大气干旱:是指空气湿度很小,温度较高,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气象条件。大气干旱条件下,作物蒸腾强烈,土壤 中虽有充足的可利用水分,但根系吸水量仍不能补充植株失水量,使植株水分入不敷出,发生水分亏缺。大气干旱引 起的植株水分平衡失调,在傍晚以后随蒸腾减弱可以得到缓解 生理干旱:是由于土壤溶液中盐离子浓度较高或土壤温度过低,使根系吸水困难,造成植株水分亏缺。作物的抗旱性:抗旱性是作物经受干旱时期的能力,或作物抗旱性是作物的一种适应反应,是指作物具有忍受干旱而 受害最小、减产最少的一种特性。这种能力是一种

3、复合性状。当原生质水势下降到引起伤害的临界值所用的时间越长(避免变干),以及原生质越能不受损伤地变干(忍受失水的能力),则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就越有生存的希望。 湿害:湿害也称渍害,是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情况下发生的。当土壤持水量太大,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分,土壤与大气 的气体对流停止,土壤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或发生无氧呼吸),严重时会发生霉烂或死亡。 涝害:在地面积水淹没作物全部或一部分时,产生的危害称作涝害。涝害对作物的伤害包括生理伤害和生长受阻。 障碍型冷害:即作物在生殖器官发育期间遇到低温,使花器官不能正常发育,导致受精不良,影响结实。 延迟型冷害: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或某一阶段遇到低温,造成

4、生育后延,抽穗推迟,灌浆速度缓慢,延迟成熟,植株 遇霜冻而死亡。 生物耐盐性:是指在某种盐渍化条件下,作物生长能够忍受到何种程度,如生长正常、轻微抑制、抑制、严重抑制、 死亡,划分为 5 级。 相对耐盐性:又称农业耐盐性,以盐渍土壤使作物减产的程度作为耐盐指标。即以同一种作物在盐渍土壤和非盐渍土 壤上产量下降的幅度为指标。分别以产量降低 10%、 25%、 50%作为划分等级。 水污染:水体受到人类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观性状(色、味、浊、嗅)、物理化学性能(温度、酸碱度、电导 度、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化学成分(无机、有机)、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品质)及底质情况等产生了恶 化,

5、称为“水污染”。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作物适应生态环境条件而形成的某些性状,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环境: 是指生物有机体生活空间内外界条件的总和,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体。 生态因子: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有机体的环境要素, 环境通常被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没有人为作用参与的环境。 人工环境:因人的影响而使其发生了变化的环境。 光周期:作物的开花时间决定于日照时数,白天与黑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时间长短对作物开花有很大影响,这 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短日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大多为原产于热带、亚热带 的作物,如水稻、大豆

6、、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甘薯等。长日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长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缩短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大多为原产于高纬度的植物, 如麦类、亚麻、油菜、甜菜、菠菜、洋葱、蒜、豌豆等。中间性植物:这类植物开花不受光照时间的影响,在长短不同的任何光照下都能正常开花结实。如西红柿以及一些水 稻和大豆的品种。C3途径:C3作物在叶绿体中使用核酮糖二磷酸竣化酶(RuBP羧化酶)固定C02,形成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PGA)。 C4途径:在这一途径中,初始的羧化反应包括烯醇式磷酸丙酮酸羧化酶(PEP羧化酶)固定CO2形成草酰乙酸(OAA)作 为第一产物,同时也很快地形成了其他四碳化合物(苹果酸

7、和天氡氨酸)。CAM途径(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在很多方面象C4途径,它首先使用PEP羧化酶固定CO2形成4-碳化合物,然后又 脱羧以RuBP羧化酶重新固定 化学势差:指示水分转移的方向,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一般采用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以帕斯卡 ( Pa )为单 位。土壤水势:把单位数量的纯水从标准参考状态上等温的、可逆的移到土壤中某一吸水点,使之成为土壤水所必须做的 功凋萎系系数:作物在永久萎蔫下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结合水或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而不能自由活动的水分子 自由水:未与细胞组分结合并能自由活动的水永久萎蔫:萎蔫植物若在蒸腾降低后仍不能恢复正常的萎蔫。 水分亏缺(

8、水分胁迫):植物的水势和膨压降低到影响植物功能时的状况。 旱害:土壤水分缺乏或者大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1、干旱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答:干旱可分三种类型:即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干旱对作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生理生化过 程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的影响。(1)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干旱主要使植物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由于缺水而使 细胞失去紧张状态,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干旱主要使叶片面积减小,干物质生产量降低,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其中以生殖器官生长阶段发生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2)干旱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A使气孔开度变小或趋于关闭 B影响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9、C使分解过程加强D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2、提高作物抗、耐旱性、抗涝性、抗冷性、耐寒力、抗耐热性、抗盐性的途径有那些?答:提高作物抗耐旱性的途径(1)选用抗耐旱性品种(2)抗旱锻炼(3)合理密植与施肥(4)化学调节物质的 应用(5)耕作措施(6)栽培应变措施(7)农业干旱监测抗涝增产途径: 1、合理安排作物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3、合理施肥4、化学药剂的应用提高作物抗冷性的途径:化学诱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低温锻炼,由适温逐渐降到0C,再逐渐升到适温。 还有激素,增加钾肥施用量也是增强植株抗冷的措施。微量元素锌、钼、铜处理种子可提高抗冷能力。耐寒力:A选用抗寒品种B适期早播C增施P、K

10、肥,适当控制N肥D培育壮苗E喷施生长调节剂 提高作物抗耐热性的途径: 1、选用耐热品种2、抗热锻炼3、控制水分和养分提高作物抗盐性的途径: 1、培育抗盐品种(1)杂交育种(2)组织培养 2、通过种子处理提高抗盐性(1)逐步提高盐 浓度的浸种法(2)利用微量元素处理种子(3)利用施肥提高作物的抗盐性(4)激素处理法(5)突变体选择法3、简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答:是一种由臭氧(03)、二氧化氮(N02)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组成的浅蓝色的混合物。其中臭氧占90%,(1)臭氧(03):农作物受害后,在植株低叶位出现水泡,气孔附近的表皮细胞和叶肉中的海绵组织细胞发生萎缩,叶

11、面 出现水渍斑纹,最后叶肉细胞脱水死亡。同时,由于细胞间隙较大,叶片下面开始呈现银白色、棕色或古铜色。臭氧 的慢性为害,则表现为植株落叶、落花和幼果脱落。(2)二氧化氮(N02):溶于水的二氧化氮从叶片气孔进入细胞间 隙时,为叶肉细胞吸收后发生危害。禾本科作物受害后,叶的中心部位沿叶脉产生条斑。植株阴天受害程度超过晴天。 (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禾谷类作物受害时,常在叶面出现一条白色或暗棕色的坏死带。这种气体的氧化能力很强, 毒性大于臭氧。作物受害后往往叶片由绿变红,正常生育受阻,植株老化。 4)乙烯:一般由合成橡胶排出的污染物。 这种无味气体广泛存在于作物体内,空气中的乙烯易引起多种

12、作物叶片下垂,幼叶受害超过老叶。4、盐土的盐分积累特征主要有哪些?答:盐土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由于这些盐类的固有性质和形成条件,决定了盐土的盐分累积有以下三个主要 特征。 1、盐分的表聚性,是指土壤盐分在地表面或表层大量集中积累。这是因为可溶性盐类比较活跃,随水分沿毛 细管上升带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就留在表层,而表层以下的盐分就明显减少。 2、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土壤 本身是一个不均匀的体系,其养分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盐分分布更不均匀。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表层几 厘米或十几厘米的厚度上。而在自然条件下或在人为耕作的农田中,出现大大小小的盐班,盐分含量和类型不同,形 成各种等级的盐

13、渍化土壤。在盐荒地上,由于盐分的不均匀性,致使植物生长状况也不一样,并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 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指示植物为判别土壤含盐量的一个粗略指标。 3、盐分的易变性,是由于可溶性盐的性质决定的, 同时又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降水与蒸发、冻结与解冻、作物的播种与收获、灌水与排水、耕种与休闲等等,所有这 些变化都会引起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另外,应当注意,土壤盐分的任何变化,通常伴有组成的变化,溶解度大的 盐类被淋失,微溶性盐类沉淀,离子交换形成的阳离子释放或吸收,也会引起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5、盐类对作物毒害的原因是什么?答:单价盐类的高盐浓度,可改变细胞膜的结构,破坏根细胞膜的输送过程。

14、一般认为盐类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主要有三个原因:(1)盐渍土的土壤溶液浓度很高,在这种土壤上,种子不能发芽,植物吸水因难。作物吸收水分时, 要求细胞液的浓度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 1 倍左右。当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作物不仅不能吸水,反而会发生反吸现象, 即生理干旱。作物因吸不到水分而逐渐枯萎死亡。(2)盐渍土以某一种盐类占很大优势,则容易对作物造成单盐的毒 害。(3)盐分过多,对于多种农作物的正常代谢活动产生严重干扰,使蛋白质的分解大于合成。体内会积累游离的氨 基酸,并使原来呈结合状态的二胺析离为腐胺和尸胺。尸胺能引起植物中毒。腐胺能与脱羧酸、二胺氧化酶的辅酶转 氨酶相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游离

15、胺的积累会引起氮代谢的变坏,可能是引起植物盐害的主要原因。由于蛋白质 的合成减少,叶绿体的机能结构解体,叶绿素受到破坏,气孔经常关闭,光合作用大大降低,生长缓慢,甚至死亡。6、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控制?答:(一)栽培措施:A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避开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工业和城市污染比较严重的地 区以及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力-病高发区。B.科学施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多施基肥,禁止施用未经处理的城 市垃圾,化肥,充分提高利用率,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和资源浪费。在施肥方法上,按照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 测土配方,限时限量,力保农田土壤养分平衡。C.选用优良品种:注意选用抗病

16、早熟优质高产的品种;科学地调整作 物种植时间、方式和密度,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D.科学应用肥水,根据天气预报和土壤干旱程度,在确保水源清 洁卫生符合农田灌溉标准的情况下,把握浇水时机,科学用水,缩短浇水周期,节约水资源E.应用生防技术,进行 病虫综合防治。(二)收获、加工、包装、贮运技术: 建立完善可靠的采后监督管理体系,按市场要求及规定标准进行分级、清洗、 消毒、包装贮运,防止无公害农产品成品污染,贮藏,贮运中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病菌滋生蔓延,保障了无公害农产 品的质量安全。7、根据作物对气候资源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不同,可将作物分为哪几种类型?答:一般生态适应性可分为: A. 生态适应性 强、中、弱、不适应 B. 吻合度 最好、好、次好、不吻合根据作物的遗传特性分为:A顺应型可有效地利用环境中的特定因子,在与其它种的竞争中获得优势B抗逆型依 靠功能或结构上的特性,能较好地防御不利因子C.双重型可充分利用有利因子,又可防御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