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073209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RP原理之实例讲解.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RP原理之实例讲解搞企业管理,不管是人事、行政,还是财务、物流,都应该对MRP有所了解,进而对企业管理有个完整的,尽管某些方面可能是肤浅的认识。但这种虽肤浅但完整的认识,对开展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下MRP,然后自己假想了一个实例,用手工进行MRP计算;然后找了几家软件公司的ERP产品,包括用友、金蝶、神数的(SAP和ORACLE没提供DEMO),把我假想的实例用软件实现了一次。运算结果完全一致(不同的软件一致,软件与手工一致)。本文通过MRP实例,对MRP运算的逻辑进行介绍。几个软件比较了一下,金蝶的界面做得相对简洁。下面我就用金蝶K3V10.4,对MRP运算进行一次

2、实例演示。MRP运算包括5步:1、确认外部需求2、计算毛需求3、计算净需求4、计算计划订单量5、投放产生三大任务单先讲第1步:确认外部需求。外部需求有两个来源:一是销售订单,一是产品预测单。销售订单是客观的、实实在在;产品预测单是主观的、真真假假。那外部需求怎么确认呢?以销售订单为准,还是以产品预测单为准?可能有人会说,当然以实实在在的销售订单为准,哪能以真真假假的产品预测单为准?这个不尽然。以销售订单为准,企业有订单就干,没有订单就闲,导致生产不均衡,资源浪费大;而且订单如果交期紧,临时抱佛脚,是否来得及生产都是问题。那以产品预测单为准呢?也不行。预测多了,生产出的东西积压;预测少了,生产出

3、的东西短缺。谁又敢说自己的预测100%准确呢?那怎么办?丰田发动机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去广州南沙的丰田发动机调研信息化建设情况,顺路去天后宫游玩。站在“千里眼”和“顺风耳”两尊神像之间,面对泠汀,背靠妈祖,久久回味。可能有人不相信,本田发动机用的是金蝶K3软件,包括计划、生产、财务等模块。(这不算做广告吧?我可不是金蝶的呀。版主置顶的“警告广告贴发贴者”,后面三个感叹号,尽管尚不清楚感叹号的数量是否代表严重级别,但也足够让人哆嗦的。)他们是这样处理的:根据自己的产品预测单初步确认需求,然后将客户的销售订单与产品预测单进行冲销。即结合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单确认外部需求。例如:1月20日有销售订单

4、,数量200;而对2月至4月的产品预测,数量是120。那么,年初就根据120先进行生产,然后将订单与预测单数量进行冲销(200-120=80),外部需求就是120+80=200。在进行冲销时,有这么一个问题:销售订单是一个时点的概念,而产品预测是一个期间概念。这时,就需要将产品预测单的期间转化为时点,通常以期初作为其时点(下图中的2月1号)。在进行冲销时,还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销售订单冲销产品预测单的范围。这个由用户指定。例如,向前冲销N天;向后冲销N天;先向前冲N天,再向后冲N天;或先向后冲N天,再向前冲N天。意思就是在什么范围的产品预测单,需要用销售订单冲销掉。如图:选择向后冲销15天,则

5、外部需求=120+(200-120)=200销售订单日期为1月20日,向后15天就是2月5号,所以就选择2月1号,作为冲销时点。这样,产品预测单一下子全被销售订单冲销光了,包括3月和4月的。难道3月和4月就没有需求吗?当然不是。这就产生了一个均化的概念。我们将预测单进行均化(均化可选择月均化、周均化、日均化)。我们选择月均化,2月1日的数量120,就变成了2/1、3/1、4/1分别数量为40、40、40。如图:这样,如果再冲销,仍然选择向后冲销15天,则外部需求=40+(200-40)+40+40=280。将销售订单与产品预测单进行冲销,是将主观的真真假假的模糊的东西用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清晰的东

6、西替代,用户可选择替代范围。这是一种方法,类似于火拼。还有一种方法,类似于分治。在分治前,要有分治的标志。分治的标志,就是时界。例如,宝马汽车厂,生产宝马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发动机等零件)都做好了,这时一声哨响,开始装配宝马。这个装配宝马的时间,就是总装提前期(假设是15天)。而发动机等零件不会伸手就来,它的采购是需要时间的,这就是采购提前期(假设是25天)。宝马的总装提前期加上发动机等零件的采购提前期,就是宝马的累计提前期(15+25=40天)。我们将总装提前期,大概算做需求时界;我们将累计提前期,大概算做计划时界。需求时界与计划时界,就是分治标志。在需求时界(15天)以内的,我们取销售订单做

7、为外部需求。它说明发动机等零件已经到位,宝马已开始总装,这时的计划不得更改。所以需求时界又称为冻结时栅。在需求时界与计划时界之间(15至40天)的,我们取订单与预测单大的那个作为外部需求。它说明虽然宝马还没有开始装配,但发动机等零件已经开始采购,这时计划的更改应该慎重。所以计划时界又称为协议时栅。在计划时界(40天)以外的,我们取预测单做为外部需求。它说明不仅宝马还没有开始装配,连发动机等零件还没有开始采购,这时的计划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这样的分治,体现出计划的准确性随时间不同而不同,一般是越近越准确。当我们以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单作为外部需求来源,并考虑需求时界和计划时界时:外部需求=0(15天

8、以内的订单)+200(15至40天之间取订单与预测单孰大)+0(40天以外的预测单)=200当预测单均化后,如图:外部需求=0+200+40+40=280好了。到此为止,MRP的第1步,确认外部需求讲完了。第2步,计算毛需求,就是一个跑BOM的过程。假如外部需求仅考虑销售订单:1月1日接到订单,以下配置的宝马数量分别为80、50、10辆,要求于1月31日交货。计划开始日期为1月1日,计划展望期为6个时区,每个时区5天。在ERP中录入BOM前,先要建物料档案。物料的各种期量标准,各种属性也由此拉开大幕。本人反过来,先讲订单,再讲BOM,再讲物料,原因就是应用导向。所谓先有事实,各有概念,先碰到了

9、问题,然后为解决问题,产生了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又形成了概念。大学教授们相反,先讲概念,再讲方法,再讲应用。完全颠倒了。包括线性代数、矩阵计算,很多数学高手得心应手,但矩阵的业务意义,相加相乘相除,与诸葛亮变换八卦阵的相通之处,却不理会(当然,我也不能体会。其境界身不能至,心向往之)。难怪有人说,大学教育,是往学生脑子里灌屎。物料档案如下:名称物料属性计划 策略订货策略固定 提前期变动 提前期订货 间隔期再订 货点固定/经济 批量变动提前 期批量宝马配置类MRP批对批500001发动机特征类MRP批对批000001发动机80W自制MRP批对批713.750001000发动机100W自制MRP批

10、对批716.0830001000发动机120W委外加工MRP批对批500001零件1外购MRP批对批500001零件2外购MRP批对批500001车身特征类MRP批对批000001钢车身外购MRP固定批量50001001铝车身外购MRP固定批量50001001空调特征类MRP批对批000001美的外购MRP期间订货5010001海尔外购MRP再订货点5001001001物料属性,参照金蝶K3V10.4(之所以强调版本,是因为金蝶不同的版本在计划和生产方面差异较大,其进步神速),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自制:自己能够生产2、采购:自己不能或不愿生产3、委外:介于自制和采购之间。即可以自制,但又需要

11、外协。这三种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属性。4、规划:例如DELL做计划,估计电脑销量100万,由70%的笔记本和30%的台式机组成。这里的电脑,就是规划类物料。5、配置:例如上面用组织结构图展现的宝马,其装配,需要发动机、车身、空调。而发动机、车身、空调有不同的型号,相应的,宝马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配置。这时的宝马,就是配置类物料。6、特征:同上例,发动机有各种型号、车身有各种材质、空调有各种品牌。这时的发动机、车身、空调,就是特征类物料。7、虚拟:例如DELL给你发货,随身附有发票、保修单等。为了防止发货时忘了附带发票,他们可以做一个BOM,这个BOM由电脑、发票构成。这个BOM的母件,就是虚拟的。8

12、、组装:组装是在仓库而不是车间完成的。例如组装家具等,它的实质就是几个沙发加茶机。组装家具就是组装类物料。计划策略,包括MPS、MRP、无。特别重要的物料就用MPS,即主生产计划。目的,就是别花几个小时运算MRP,到头来发现最重要的物料却因生产能力制约无法完成。所以先对最重要的物料进行MPS运算。一般重要的物料就用MRP,即物料需求计划。MPS和MRP的关系如图:MPS和MRP仅仅运算对象不同,运算逻辑完全相同。不重要物料就用无,即不做计划。订货策略包括:1、批对批:就是随时需要随时提供,需要多少提供多少。2、固定批量:例如你去买一个螺丝,别人不卖。他说,要买就买100个。这个100,就是固定

13、批量。3、期间订货:例如采购部门很有规律,对某一物料,总是间隔10天去采购。或者供应商很强势,你平时上门找他订货,他懒得理你,要你每隔10天才能去采购一次,这就是期间订货。10天,就是订货间隔期。4、再订货点:例如库存到了50,就去订货。50,就是再订货点。固定提前期和变动提前期,类似于财务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如果物料设置了工艺路线,那它的固定提前期和变动提前期是可以计算得出的。例如:实例中的工艺路线如下:实例中的工作中心如下:实例中的班制如下:固定提前期(工艺路线上各个工序的固定提前期) 固定提前期该工序准备时间(该工序对应的工作中心的班制日工作时间*利用率*效率)(该工序的排队时间

14、该工序的移动时间)该工序对应的工作中心的班制日工作时间变动提前期(工艺路线上各个工序的变动提前期) 变动提前期(该工序的运行时间*物料的变动提前期批量/该工序的加工批量)工序的可供能力工序可供能力该工序上设定的资源数*工序所在工作中心的班制日工作时间*效率*利用率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发动机80W的固定提前期=10/(8*100%*100%)+(10+6)/8+5/(8*100%*100%)+(5+5)/8+5/(8*100%*100%)+(5+5)/8=10/8+16/8+5/8+10/8+5/8+10/8=56/8=7同理,将实例中的数据代入公式 ,计算发动机80W变动提前期=13.75发动机100W的固定提前期=7;变动提前期=16.083物料的属性很多,往往ERP实施首先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物料档案的整理,之后才谈得上BOM、工艺路线。物料有很多重要的数量和时间属性,可称之为期量标准。如:最低存量、最高存量、安全库存量:略固定提前期、变动提前期、变动提前期批量、累计提前期:这四个概念需要放在一起解释。生产10000个零件和生产1个零件,其提前期肯定不一样。不随数量变动而变动的提前期,就是固定提前期;随数量变动而变动的提前期,就是变动提前期。随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