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072876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208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2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全册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1、 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

2、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再挑选意义重音。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

3、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

4、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引导

5、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布置作业。 a(根据

6、“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信息反馈: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教学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 ?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课前准备 投影仪。 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

7、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2、学习字词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3、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教

8、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组) 其他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4、教师可提要求: ?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重点细节,尤其是

9、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 5、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6、布置作业 ?写生字。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二、教学设计 1、探究性品味“脱险”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 ?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

10、题组。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11、?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

12、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布置作业 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4、信息反馈: 3 、生命 生命 1、教学目标 ?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学习并运

13、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2、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揣摩语文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二、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

14、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

15、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a( b、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2、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a、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c(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d(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