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知识.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071522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素养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科素养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科素养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素养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素养知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的学科专业素养知识:一、 课程及其本质1.课程概述:传统的课程概念。新课程概念。2.课程的本质(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4)课程是育人指南。影响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社会与文化 经济与技术水平对象因素:青少年的特点,发展的规律内部因素:教育方针,教育体制特点,教育观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时代的变迁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有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1.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宣言指出:“全球化,是增多的人口流动、改进的通讯设施、极大提高了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以及技术发展的结果。它向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

2、续增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机会。全球化还使各国能分享经验及从彼此的成就和困难中相互学习,并促进着理想、文化价值和愿望的相互丰富。与此同时,日益加剧的贫穷、失业和社会解体却伴随着迅速变革和调整的进程。对人类幸福的各种威胁也已成全球化现象。进而言之,世界经济的全球性转变正深刻地改变着所有国家的社会发展之特征。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驾驭这些进程和威胁,以便增强它们带给人民的利益而减少其消极影响。”2.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信息爆炸”:“信息爆炸”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的现象。由于知识更

3、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1)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2)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3)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4)判断信息的价值;(5)将有价值的新信息应用到实践中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对公民的基本素养重新进行思考,什么是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1.健康的体魄和心理。2.健全的人格与道德修养。3.对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有大体的了解。4.某一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欲望和能力。6.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的能力。7.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8.人生规划能力和社

4、会责任感。3.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现行的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观念明显滞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等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学科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4.科学技术的新变革是推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课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的改革历程,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世

5、界范围的课程改革已成为一种潮流,改革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增强,究其原因,其中最为普遍和根本的原因应在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变革。(二)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二:世界各国的应对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反思本国的教育政策和课程,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是:(1)调整培养目标;(2)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3)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4)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5)反映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6)改革评价方式(三)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三:中国的现状:1.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2.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3.基础教育的滞后。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指导思想和基本

6、任务新课程改革要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新课程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新课

7、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6项具体目标为:(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事实

8、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四、新课程结构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9、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5、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五、新课程标准1.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2.新课程标准的框架国家课程标准的表述包括以下内容:(1)前言:说明本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价值、课程改革与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路;(2)课程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具体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

10、与学段目标;(3)内容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制定选择具体内容的标准,并用规范、清晰、可理解的方式阐明掌握内容的程度;(4)实施建议:为了便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贯彻执行,需要在课程标准中提供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等。必要的时候还要提供典型性的案例供教师参考;(5)附录: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与实施课程标准。六、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基本理念1.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全

11、面、和谐的发展;(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本次课程改革在理念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这里,试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方面来阐述课程改革的几个重要理念。(1)反思“课程是学科”的传统观念,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2)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整体的人”包括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3)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是各有其特殊规定的两个

12、不同的世界;(4)突破知识授受的教学传统,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教学应关注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5)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学生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6)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身份,确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型教师角色。思考与讨论?综述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情况,探讨这些改革的背景和目标。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是否有必要?是不是成功?以所了解的一种与教育有关的现象,如教育不公平、不考试的科目就不开课、全国共用一套统编教材,等等,分析其与学校课程的关系,探讨课程改革是否能够将其中一些负面的弊端加以革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