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93KB
约7页
文档ID:559070906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及特点_第1页
1/7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化模式及特点袁兆亿 张谦明 常洪军摘要:职业教化是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切的,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为职业教化的蓬勃兴起创建了有利条件,以强化学生技能素养为宗旨的教化理念,使各具特色的职教模式显示出明显的敏捷性政府的主动扶持政策所形成的导向作用,对于推动职业教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具有强大的助动力关键词:职业教化,技能素养,模式及特点职业教化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首先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此后,世界职业教化不断发展,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仔细了解和探讨发达国家在职业教化方面的胜利阅历,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化发展具有主动意义一、美国:合作职教模式美国的“合作职业教化”,工读课程安排为其一大特色,主要由企业界与学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化,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原校学习一般教化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作实际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通过学校里的一般教化与企业内的职业教化交替进行,使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渗透贯穿,有效地推动了人才培育美国工商企业界对职业教化和培训的干脆贡献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即“购买”做出的,在每年约440亿美元的“购买费”中,用于就业后培训(即,企业送员工到职业院校培训)的部分就多达400亿美元。

例如,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每年用于职工教化的经费就高达7亿多美元据美国劳工部推想,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变更职业4—5次,因此,通过职业技术教化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具有主动意义特殊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办学在美国蔚然成风卡耐基促进教化基金会供应的一份题为《公司课堂:学习的企业》的报告指出,美国企业内部开展的训练和教化安排如此浩大广泛,事实上已经供应了全国公立、私立学校和学院的一种替代方案如企业每年用于教化和训练的经费约600亿美元,全国4年制学校和高校的教化经费也不过是这个数字目前,大约有800万人在企业中学习,与高等院校录用的高校生人数相差无几美国企业不但自己设校办学,而且可以对学院进行授予学分的在职培训,目前,美国有数十所企业高校和协会可以授予学员学位,有的企业高校可授予博士学位,有的可授予准学士学位王安电脑公司、兰德公司不仅给公司学员而且也向社会公众授予博士学位美国1963年颁布《职业教化法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部分时间制的合作职业教化,联邦政府从财政上赐予大力支持1968年的《职业教化修正案》对合作职业教化作了新的说明,规定了联邦政府对合作职业教化的拨款方法。

合作职业教化为学生创建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习条件,既可学到好用学问和技能,又便于雇主的全面考察和择优录用美国企业与高校合作,为职工供应进修机会的协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高校依据企业须要,为企业职工供应各类课程;二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授予学分和学位极富特色的是,在职人员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也算是学分积累的一部分,而且在授予学位时,还把对实践的考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头,合作职业教化得到了大发展美国联邦劳工局颁布了六个试点性行动性安排,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教学更加适于就业,另一方面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和劳动者素养,每一个安排都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文化教化与职业教化交替进行,使学生一般中学毕业时,就已经做好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种打算克林顿就任总统后,推行了一个旨在使一般教化与职业教化一体化的学徒安排学生入学就填写职业志向登记表,提出毕业后希望干什么,学校的职业指导人员据此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这个安排由职业学校和地方企业共同制定独立的方案,在最终一年学校的文化学习与企业的职业训练同时进行,并保证毕业后有工作机会例如,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化的毕业生中约有75%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学用一样的工作二、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育,各类企业和行业组织与学校联手,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层次的技能人才培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元制教化模式,其内容包括,带职到高等院校学习、企业内部进修、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化突出了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强调企业技能培训为主,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坚持以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培育为目标的职业实力培育模式在双元制职业技术教化体制下,技能人才的培育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两条线上同时进行,以面对企业,面对实践为原则,由产业界参与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过程,使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化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依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运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削减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沟通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对于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大有裨益另外,德国各类教化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化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一般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肯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三、澳大利亚:TAFE学院模式澳大利亚职业教化培训的主干体系TAFE学院,即,技术和接着教化(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学院,它是集学历型和非学历型的职业教化、技术教化和培训,职前的职业教化培训和就职后的接着教化培训于一身的公立职业教化培训体系。

联邦和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是其投资主体这种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气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敏捷办学的、与中学和高校进行有效连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育模式学制TAFE学院实行学分制,依积累学分的多少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资格证书或文凭,层次的差别有如我国的中专、大专、本科短期培训则发给学习证明,TAFE学院一般不授予学位,要取得学位,须进入高等教化学院或综合性高校深造TAFE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覆盖面广,适应社会各行业须要学生考核以实力达标为基础,与工业界紧密合作(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保证教化与培训的质量和效果TAFE还包括国家级开发的各种培训包TAFE所颁发的证书是被工业体系、社区认可的,该认证体系能确保人们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TAFE学院教化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假如人们想从一种职业进入另外一种行业,他可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这种职业教化培训可以使人们不必回到正规的学校中去,假如他已经有了肯定的职业经验,再进行肯定的职业培训就可以转行在澳大利亚平均每个人一生要变换五种职业这种就业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劳动力的不断流淌,形成职业技能培训的大量需求。

正因如此,在TAFE学院学习的学生当中,有些已经取得本科以上文凭,仅仅出于提高技能的须要,来参与某些特定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是完成初步培训之后又重新回来学习,以更新技术TAFE学院很多技能培训课程是在工作现场完成,有时还要到企业的详细岗位进行考核才算通过老师具有很强的实践阅历,并与企业保持着亲密联系为使开设的专业与所学内容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他们定期召集各行业的企业代表参与座谈会,随时听取企业对职业教化培训的看法和建议澳大利亚具有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职业教化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国家培训局严格按标准审批全国教化培训院校和机构,每年定期检查已注册的培训单位各州均设有教学评估机构,依据培训规范监督和检查教化培训质量除了常常性地深化到教化培训机构实地考察外,还要求培训部门向评估委员会写出教化工作年报另外,教学评估机构更留意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一方面请学生本人反馈培训状况;另一方面要求已上岗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供应全面的考核状况,他们把这种方法作为关键性评估措施,严格进行教化培训质量评估,对促进培训院校教学、确保职业教化培训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日本:产业职教模式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资源短缺的日本除了开发人力资源别无选择。

因此,提高国民教化水平、努力使国民驾驭职业技术实力,是日本土的优先战略自从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革新以来,国家就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化日本的职业技术教化强调传授学问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其基本特点是,在教化制度供应一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雇主再对员工进行在岗和脱产强化培训在日本,大多数员工在起先工作时只驾驭极为有限的的公司和行业所需技能,虽然职业和技术学校供应了肯定的基础培训,但职业培训和技能发展主要还是由雇主供应国家制定一套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合格者颁发技能证书日本的职业教化主要由学校职业教化和社会公共及企业内的职业培训教化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学校职业教化包括,中学职业学校、高等特地学校、短期高校、专修学校为了不断提高就业人口的职业技能学问储备,职业技术教化贯穿于全部学校教化的全程由于高校和人才市场的联系紧密,对职业生涯教化更为重视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于2004年4月就全国的高校、短期高校、高等专科学校、特地学校的就职状况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表明,“培育专业实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1998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理科教化及产业教化审议会询问报告》该报告强调了中等职业教化机构加强与产业界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学校职业教化要向企业开放。

同时,为了广泛提高国民对产业教化的理解,全国每年定期召开全国产业教化沟通会,发表并沟通职业学校学生的探讨成果,展示科研作品日本的特地学校(相当于中国的职业学校)近年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气,特殊是一些职业前景看好能够获得国家资格的专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青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企业已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给新人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因此,用人单位在聘请时对应聘人员的好用性要求将会愈来愈大,这势必导致以培育驾驭高科技职业技能的教化成为今后特地学校的办学宗旨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特地学校的报考人数是录用人数的10倍值得特殊关注的一个现象是特地学校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族”干脆学习的场所因此,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接收对象的特地学校起先在日本层出不穷地涌现,使日本的职业教化出现了多样化走势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最新调查显示,特地学校的报考人数较过去5年前增加了2.5个百分点在日本,与其毕业后不能干脆成为社会通用的人才,还不如进特地学校学习好用技能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一观念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供应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进入特地学校选择特地课程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日本高等特地学校(简称高专)于1962年诞生,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教化。

日本高专以适应企业对培育中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传授较深的特地科技学问和技艺,培育职业上所必需的工作实力为目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行业证书和参与资格考试日本的短期高校是二战后设置的,“以传授和探讨高深的特地技艺学问,培育职业上或实际生活中所必要的实力为目的”的新型学校学制为2-3年,入学资格为中学以上的毕业生短期高校有四个特点:一是以私立学校为主,私立学校占86%;二是女生比例高于男生,90%是女生;三是人文、社会类专业占主体,大约占80%;四是学生来源地域性强,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有亲密联系,本地诞生的学生占60%这些年,短期高校毕业生在就职市场上坚固地占了一席之地,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日本专修学校制度从1976年创建,专修学校的承认基准是修业年限一年以上,年间授课时数800教时以上,学生数40人以上它以培育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要的实力或提高教养水平为目标 专修学校招生对象分为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中学毕业水平的学生、不问学历水平的学生针对这三种不同学历的学生,分别开设了高等课程、特地课程和一般课程但专修学校的主体是中学毕业生专修学校的特点:一是由于学科课程设置基准较宽松,学校规模较小,多为私立学校;二是学生以年轻人为中心,入学目的明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