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德育在教学中渗透.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06992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德育在教学中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让德育在教学中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让德育在教学中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德育在教学中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德育在教学中渗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让德育在教学中渗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特意指出的内容,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把德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的做法如下: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我校的语文课,上正课前,都有课前三分钟展示。为了让课前三分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例如:成语故事、名人名言、日记、优美句段、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小资料,我都让学生去搜集,学生对此乐此不疲,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道理,有时还小组交流自己的感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我又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事物,既训练

2、了学生的搜集能力,又进行了德育渗透。二、揭示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通过故事的介绍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揭示主题,我们要向主题人物学习。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在出示课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中华”指的是什么,“崛起”指的是什么,随机让学生自由提问“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知道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祖国强大、繁荣、富强。知道从

3、现在开始向周恩来学习,要努力发奋读书,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三、巧妙的利用朗读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就能对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时,让学生抓住人们的神情、动作、反复朗读,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四、多媒体的运用激发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德育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

4、,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地再现了周总理逝世后,“八亿神州泪纷纷,千家万户哭总理”的悲痛场面。这感人的情景,距离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对于这一点,小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我在教学这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介绍周总理事迹的电视录像,以萌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时,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首先投影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播放哀乐,接着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导语,创设庄严

5、的课堂气氛。然后一边播放哀乐录音一边表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课堂上,我运用了三框投影片,一是周总理的遗像;二是夜幕始降,细雨蒙蒙的长安街两旁站满了等待周总理灵车的人们。三是胸前佩着白花,臂上缠着黑纱的男女老少,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哭泣着,同时播放哀乐。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于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的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感情交融,浑然一体。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体会到要想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我们教师就必须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让德育渗透在我们教学中的点滴,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