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06622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经济成长历程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三水中学历史科组 何丽珊一、教学背景: (一)设计理念突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通过由史及论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岳麓版教材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内容,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的重要内容。第一目“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重点介绍了第一

2、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和特点。第二目“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介绍了日伪政权破坏沦陷区经济的政策、措施及其对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危害。第三目“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主要阐述了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排挤和打击。本课三目内容阐述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且从中分析总结出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课内容既是前面第10课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乃至高中学习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课和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所以对本课的背景知识并不陌生。但由于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

3、,涉及历史时期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点难度。但近年有关民族工业史料增多,较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通过老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探求历史知识。效果较佳。(四)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与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到来的原因、表现和特点;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方针、手段及危害;三座大山对民族业的打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

4、;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订因素,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1)以佛山南海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贯穿全课,真实再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料真实,贴近学生生活,调整学生兴趣。(2)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3)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

5、民族认同感。感受简氏兄弟等实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五)教学重点: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六)教学难点:1.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分析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地引入问题或创设情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图及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到知识,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

6、二)学法指导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 学 程 序设 计 理念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以 “红双喜”香烟品牌为导入,引出其品牌创办企业佛山南海简氏兄弟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民国的发展历程,真实再现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创设情境,感受历史通过鲜活、真实的案例,让历史“活”起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

7、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分析案例,温故知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从20世纪初开始讲述,既保留故事的完整性,又能温习上一课内容。思考探究,落实重点本目是本课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从史料中和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形成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抽丝削茧,层层深入利用材料,层层分析,进一步深挖重点内容。填空形式,降低难度立足教材,找出答案分解教材内容,实行要点化,采用填空题的方式,学生容易得出结论。方便学生理解。真实图片,吸引学生知识拓

8、展,边讲边练深入分析,落实重点承上启下,埋下伏笔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本内容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对整课的学习,进行主动探究,总结与提升本课重难点知识。情感教育,感悟升华让学生感受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反馈练习,掌握方法课外探究,启发思考温故知新第一回 出师不利20世纪初,面对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简照南和简玉阶两兄弟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1905年兄弟二人筹集资金,于香港创办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首批香烟从1906年开始投产,有“双喜”、“飞马”、等品牌。这对英美烟草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英美烟草公司千方百计加的排挤和迫害下, “南洋” 苦苦支撑。但旧债未还,新债又起

9、,1908年5月,简氏兄弟忍痛宣布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破产,将机器物料折价9万元拍卖。思考:从南洋烟草公司的创立历程为例,回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历程。讲授新课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37)第二回 改名更弦辉煌时代 1909年,简氏兄弟得其叔父简铭石的支持下,将公司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复业,艰难地重新起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简氏兄弟的事业也迎来了转折点。1912年至1914年,南洋盈利分别达4万元、10万元、16万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简氏兄弟在上海设立了分厂,随后又在广州、汉口、北京设立分厂,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工人万余名

10、。营业额达1400余万元 。成为规模最大的烟厂。 思考:1、根据以下史料分析为什么在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战期间,南洋的业务得到迅速发展?2、由此可见,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材料一: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一些实业界人士进入政府部门,如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张謇等。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等。材料四: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国别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 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1/

1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完全停止出口材料五:南洋诸君有爱国之志乎广告材料六: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学生讨论、归纳】(一)时间:民国建立抗日战争爆发前(19121937年)(二)原因:1、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3、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5、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三)表现:轻工业(面粉、纺织、卷烟)发展迅速。重工业和化

12、学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插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示意图材料:1923年,简照南病逝于上海。由其弟简玉阶继任总经理。与此同时,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英美烟草公司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打击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问:你能从中归纳出这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特点吗?【学生讨论、归纳】(四)特点:1.不平衡性:A.(产业结构) 发展较快,基础薄弱; B.(地域分布)主要分布在 地区,内地很少2.短暂性: “春天”短暂,昙花一现。3.脆弱性: A. 仍占主导地位。 B. 资本仍然超过 资本。第三回 夕阳西下随着国内因连续军阀混战,各省又新增纸烟税,制烟业利润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英美烟草公司采取跌价竞争、破坏南

13、洋信誉、诬告南洋为日籍资本等卑劣手段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实行打击。中国民族工业步履维艰。南洋也出现了公司复业以来的第一次大萧条。正值南洋每况愈下之时,宋子文的官僚资本遂乘虚而入,以迫签合同,低价收购股本形式,取得了半数股权。1937年,简玉阶被降为第四股东。自此,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实际上成了官僚资本企业。 “七七事变”后,南洋兄弟在上海的工厂被日本炸毁,业务日渐衰退,只能在夹缝中勉强维持生产。 思考:这时期的南洋发展面临巨大困境,主要是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压迫?【学生讨论、归纳】(1)日本侵略战争;(2)三座大山。(一)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方针:“适地适产主义”;2、实质:将沦陷区经济

14、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3、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4、表现:(1)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2)金融和内外贸易:控制与垄断 (3)各类物资:严格管制制度,低价收购(4)掠夺大量劳动力插入图片,再史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知识拓展】抗战期间沿海工业内迁问: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为持久抗战作出了贡献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二)民族资本的困境三重压迫1、本国封建势力表现:内战频繁2、帝国主义手段:跌价竞争、特权等卑劣手段3、官僚资本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