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0641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6月7日).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漳平市实验小学 苏蕉桂 在新课改的今天,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由图(1)可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促进其发展的场所,教材则是媒介,学生更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要搭建起桥梁,帮助学生会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凭借教材这一媒介,能够自主学习,达到学会,而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乐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一、读懂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2、、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课程改革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他为正在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们提供了再次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当我们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时,相信老师们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教材所吸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教师们,面对这一册册崭新的教材,却感到无所适从,不适应,茫然,困惑凭着自己的老经验怎么就找不到课的感觉呢?是不是不会教了呢?当我们翻阅教材时,只有那一幅幅主题图、一幅幅情景图和几个简单

3、的学生对话,或提出几个问题,这么少的内容教师怎么教呢?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熟悉它?领悟它?这无疑成为教师们首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了。在梳理、思考这些问题与困惑的同时,我想:“读懂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年轻教师在课改中能否脱颖而出、迅速成长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该说:读懂教材是教师的本份,是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必备的品质。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这是为什么呢?是人的知识背景、专业底蕴、思维方式、读书方法都不同的缘故。就是同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推移,阅历

4、的丰富,也会读出不同的心得。下面我就怎样读懂教材,谈一些自己的思考。(一)读懂教材的意义我们知道读教材是教师备好课的一个最基本环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数学教材是什么,这样我们读教材,才能读到一定的深度。关于数学教材在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它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进行概括,即: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

5、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方法。其实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静态的,不会说话的教材结果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就象有的教师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只教学生结果容易,而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难,是的,如果一个知识只让学生知道结果是很容易的,几秒钟就可以搞定。但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

6、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教师读懂教材,是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的需要,可见教师读懂教材很重要。(二)读懂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是新课标理念和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解读教材、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读懂教材就是要读懂教材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去解读教材,要用质疑好

7、问的态度去研究教材,要能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用教材教。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正确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同样的教材,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会读出不同的韵味。因此,读懂教材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教材呢? (三)把握解读教材的出发点v 读懂教材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v 1.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v 2.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解读教材。v 3.持质疑解惑的态度解读教材。v 4.抓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v 通常要先解读整册教材的内容。在对整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内容结构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具体进行单

8、元和课时的教材研读。1.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他们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离不开他们学习方式和思维发展的基础。教材的编写就是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基础上,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的。因此,解读教材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把握教材安排上的整体脉络,弄清内容的前后联系,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作为对三年上册整册教材的解读,先用分类思想从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上把教材内容分成四块。然后再按领域纵向研究各单元内容。(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 “乘除法”2、第四单元“乘法”3、第六单千元“除法”4、第三单元“克、克、吨”5、第七单元“年、月、日”(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第五

9、单元“周长”(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可能性”(四)实践活动 包括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二)、生活中的推理。具体研究每一单元内容时也要考虑前后知识的联系。例如:第一单元“乘除法”这一内容这样前后联系考虑,我们会认识到,教材把“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除法”编成一个学习单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考虑到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笔算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在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内容编排上遵循了与二上表内乘除法的内容学习的编排方式,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即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内容编排在了

10、一个单元,在学习完乘法的基础上接着学习除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把数学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要理解并把握数学课程内部的联系。解读教材要了解在前面年级已学的数学和后面年级将要学的数学知识,根据已学的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把新知识视为已学知识的推广或拓展,把已学知识视为新知识的停靠点或生长点。当我们发现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我们的理解会深刻并且牢固。案例:北师大版三下“比赛场次” 2、要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解读教材 很多教师愿意将现在使用的教材与原来的教材对比去读,这不是坏事,但是新教材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读,如果仍停留在对传统教材认识的层面上解读新教材,就读不出教材

11、的新思想。案例:北师大版四下“精打细算” 3、要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正是因为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很多变化,教师在读教材时面对这些变化,你是不是真正理解变化的依据和目的?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才能读深读透。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观察物体”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作为教师,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追求与教材的深度对话和多元理解,是我们读懂教材、用好教材的必由之路。 4、抓住数学的本质问题解读教材孟子说得好:“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矣!”一句话,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去设计和实施教学,我们的数学教育就找到了那个撬起地球的支点。对教材的解读不能只关注显性的内容,不

12、能被新奇的呈现方式所屏蔽,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既要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还要挖掘出教材的隐性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本质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感悟隐含于数学知识或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本质是平均分,由于原来都是平均分成整数份的,为此应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突破小数除法的本质,实现有效教学;又如:“编码”这一教学内容,教学的本质是编码的唯一性、简洁性,围绕这些特性进行探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角的度量的本质是角中包含多少个单位角,在平时教学中发现,教师由于不了解知识的本质,教学过程探究味不足,学生机械模仿后独立量角能力不强,学生未能正

13、真把握知识。 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一定是具有学科见识的教师,也一定会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读懂数学的本质,清晰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抓住数学本质,实施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教师要养成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本质的思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对促进教师教的能力,学生学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四)如何研读教材在研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意图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阅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

14、容。1、开展“追问式”研读,深究核心知识的数学本质,把握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在初步通读教材后,教师要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追问式”阅读,即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法则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等。v 案例: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思考2、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很多知识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研读教材时,单元整体性阅读和同一知识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性研读显得尤

15、为重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1)读出“点” 在文本“无声”处读出“心声”挖掘所有的知识点:教材上的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各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目标。解读教材一要字斟句酌对教材的每幅插图、一词一句、例题的前后顺序、习题的特点要求,细细品味,深刻领悟,同时要认真琢磨、挖掘教材内在隐含的知识点。(2)读出“线”在文本“散落”处读出“联系”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除了能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还要能够把不同年级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将相应的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

16、。(3)读出“面”在文本“单一”处读出“整体”全面把握数学学科知识: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知识之间不仅存在着纵向的联系,也存在着横向的联系。教师应以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体系、脉络,知道知识的核心思想、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的教育价值,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例如,对于除法的意义,有的教师可能只满足于这样几点:而一位成熟的数学老师的脑子里,对于除法的知识储备应是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之树:3、开展“多视角”研读,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度研读教材时,教师要学会从“多视角”进行研读,不仅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解读,还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解读,有时还要从“编写者编”的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