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060486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 承 天 寺 夜 游教 学 设 计杨秀萍彭阳县二中2011年6月4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彭阳二中 杨秀萍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二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能力、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念、遂、但、盖、户、如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结合背景,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中流露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理解“闲人”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要求: 1、读文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 3、查资料了解作者、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

3、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板书文题) 二、了解作者(生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投影)注音:相与( ) 荇( ) 寝( ) 遂( )三、朗读、释义,整体感知1、听录音,注意:停顿、语气、语调2、自由朗读,个别读、齐读(配乐春江花月夜)投影:强调停顿: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3、质疑问难,整体感知文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划

4、出疑难字、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将不能解决的疑难向大家再质疑,师生解决。4、翻译大比拼,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及划线句意:(投影)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投影月夜图片、配乐春江花月夜)生齐读全文,加深理解。四、品味、赏析课文1、生答:作者何以夜游?何以至承天寺?他为何不去找别的朋友?用原句回答寺庭步月,见到何种景色?可见其怎样的心情?2、划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生找出后讨论回答)师引导归

5、纳(投影):皎洁 比 喻澄清 生动形象透明 如临其境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细读写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夜美景。生自由发言3、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引导:齐读、翻译句意、插入写作背景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理解“闲人”以此师引导生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1)齐读、翻译句意(2)生读写作背景(投影):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

6、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3)师引导生理解“闲人”含义,应:第一明确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先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其意再此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应怎样理解?“这样学生就容易想到闲人的含义。(4)讨论、归纳(投影):闲人的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

7、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五、拓展练习你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吗?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六、自由背诵,齐声背(配乐春江花月夜)作业:片段训练:写景抒情(写一段);默写短文。板书设计绘庭中月景皎洁 比喻澄清 生动形象透明 如临其境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赏月的欣喜 抒闲人情怀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教学反思: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