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05158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部分 景观表现的方法与原理图例+说明一、 景观表现原则图例+说明 设计手绘的目的在于推敲和表现设计。脱离开设计看手绘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们在画手绘的时候,随时想着设计的构思和材料的运用,只有这样手绘才能有最大的活力和表现力。二、景观视点与取景图例+说明 景观效果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针对表现主题的不同,我们按照视角简单地分成以下三种:1,低视点视图。2,中高视点视图。3,大鸟瞰图。 低视点视图采用的视平线高度一般以普通人视高为准,或者低于普通视高。这种取景方式适合表现局部细致的场景。是表现景观节点设计的重要手段。 中高视点视图。一般采用的视平线都在4-5米以上,采用这种取景方式不仅可以表

2、现局部的设计,同时不为视角所限,能表现设计的大环境和比较大的场景。 大鸟瞰图,也是高视点透视图。一般都是三点透视。这种取景方式适合表现整体的大设计。体现交通流线,大的空间布局,整体设计概念等等。是景观综合表现的集合。三、 设计图中的前中后景图例+说明 在低视点视图的表现中,要让画面取得好效果,空间感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在平面上营造出三维的效果,前后关系的对比是要拉开的。为了更好的掌握塑造空间感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完整的效果图划分成前,中,后三个层次。前景要画的概括简练,对比可以较为强烈。中景一般都是画面的主体,要画的较为细致扎实,层次对比要丰富。远景要简化,对比要弱化,以便最大程度地拉开空

3、间。 在前,中,后三个层次中常用的黑白灰关系有。白灰黑,白黑灰,黑白灰,黑灰深灰等各种关系。四、 自然景观与局部表现 1,植物画法。 自然界的植物种类不计其数。就是在人类景观中运用的植物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一方面我们要详细了解景观植物的特点,类别。另一方面要善于归纳总结。按照其造型特点。我们把景观效果图中常用的植物分为:第一类:低矮植物,如草本,水生,小型的植物。这类植物描绘的时候注意其叶片,根茎等细节特点,注意排列组合。 第二类:较高大的灌木和乔木。这类植物主要特点在其叶片和整体大的外形上。所以描绘的时候先从大的外形入手,兼顾细节即可。同时要注意植物间远近穿插的关系。同时要注意表示季节的变换。

4、 第三类:修剪植物。这类植物主要体现在其造型的几何化。描绘时只要把基本几何型画好找好明暗交界线就可以了。在画这类植物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处理,用笔排线略有变化,避免过于呆板。 2,山石画法。 “石不能言最可人”在园林景观中,特别是东方园林中,石头一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描绘石头一方面要表现出其共性,坚硬,力度。同时要注意其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造型,用笔运线略有区别。太湖石以“瘦,漏,透,皱”四字为佳。用笔顿挫,如铁画银钩。圆润磐石,如卧虎伏狮。用笔圆润浑厚。人工仿石假山,棱角分明,较为刻板。河边的卵石,浑圆可爱,排列随意自然。 3,水的画法。图例+说明 “无水不成园”,水是园林的血脉,是生机所在。在

5、设计手绘中我们简单地把水分成两类:静水和动水。所谓“滴水是点,流水是线,积水成面”。这句话概括了水的动态和画法。 静水如同一面镜子,表现时适度注意倒影,并在水中略加些植物以活跃画面。 动水是相对静水而言。是指流速较快的水景,如叠水,瀑布,喷泉等水景。表现水流动感时,用线宜流畅洒脱。在水流交接的地方可以表现水波的涟漪和水滴的飞溅,使画面更生动自然。 五、 配景人物,汽车画法。图例+说明 点景人物 在效果图中,人物是作为点缀作用的。其作用有三:1,可以以人物大小作为空间及建筑的大小参照。如建筑图中,人物往往是极其简化的,就取其参照标杆的作用。2,表达被设计物的性质与功能。如公园,休闲场所等。3,点

6、缀画面,使之有情趣。使画面生动自然,烘托氛围。如表现商业空间的热闹繁华,就可以加入大量的人物点缀。 透视图中的人物大致分为:前景人物,中景人物,远景人物,和简笔人物。 前景人物-处理较为细致,可表现的充分些。可用于画面的收边,补缺,或遮挡。其黑白色度,及其细致程度要与主画面协调。主画面过于丰富,显得堵的时候,人物可以简化,可只有轮廓线。主画面较简练时人物可以略细致。做到两者的节奏有强弱之分。一般情况下前景人物多半身背影或半身带手。 中景人物,其运用较多。主要表现人物动态,略带细节,局部点缀。 远景人物,主要表现空间透视,色彩点缀及活跃气氛,表现其大体动态即可。 练习:多参照解剖书籍,了解基本人

7、体比例,多画人物速写,或在书籍画册上收集图片,转为绘图之用。交通工具 汽车和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是活跃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了解一般汽车的尺寸,有助于在图中准确地表现。普通小汽车规格如下表:六、 景观平面,立剖面画法。 设计方案中,平面是设计的基础,也是最主要的的部分。平面植物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注意主要光影关系,以及树种特征。 当总体平面图比较复杂的时,上颜色要适度简化,一般是地面铺砖一个色系,植物一个色系,水景一个色系,主体建筑一般空白或者涂黑即可。下面几张平面图是马晓晨老师的作品。上色简洁明了,层次分明,是难得的佳作。 景观设计图中,立面和剖面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在立剖面的表现

8、中,主要是尺度比例,注意设计的表达,树种的搭配。上色上要注意整体统一,达到良好的效果。七、 透视作图与米字格。快速鸟瞰表现图例+说明 在初学手绘时,较难的就是从平面图到效果图的转化。当画到一段时间后,空间感和尺度感都比较良好的时候就可以顺手拈来了。在前期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方法。 首先在平面图上画出米字格,对角线平分矩形。在画面上找出观察点,观察点的位置决定了透视角度。观察点越远视野越大。视角一般不宜超过60度。视线与平面交点a,b。 第二步,根据平面的标准宽度按比例定好透视图的标准宽度。同样按比例定好透视图标准高度。找好视平线,视平线越高视野越大。画出透视网格。在视平线上找出测点M(M点随意定,以画面舒适为宜)根据对角线平分矩形原理,把平面投射到透视图中。 第三步,根据透视平面拉伸物体,以外框尺寸估计物体高度。根据视角大小找出a,b点,并截取画面,完善效果图。第四步,调整画面,根据画面需要,调整取景框。以取得最佳效果为宜。 大型鸟瞰图同样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八、景观效果图综合表现图例+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