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050325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现象透视 故意伤害罪是侵害公民身体健康的犯罪,也是多发性犯罪,社会影响较大,广大群众非常关注。近年来,故意伤害案件发案数量日趋增多。故意伤害案件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是多方面的,不但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安全感,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居民的和睦团结。并且双方当事人都遭受损失,特别是造成被害人残疾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往往使被害人及其家庭生活陷入贫困。因此,在依法严肃处理的同时,如何预防这类犯罪的发生也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一、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的新特点 1、预谋实施犯罪增多。以前农村伤害案件基本上是以临时起意、突发性伤害案件为主,被告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现在则向事先有准备、有预

2、谋的报复性伤害转化,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大。被告人一般与被害人原先就有矛盾或积怨,事后纠集一伙人有准备地去行凶报复。 2、危害结果严重犯罪增多。造成被害人轻伤、重伤,甚至死亡案件增多,一方面破坏了家庭,一方当事人失去亲人或主要劳动力,另一方当事人锒铛入狱,使双方家庭支离破碎;另一方面,使村民失去安全感,影响农村稳定。其中有的伤害案件,不但使双方家庭结怨,甚至可能引起双方亲属之间的矛盾,导致更大冲突事件发生。 3、被害人有过错犯罪增多。当事人双方互有责任的伤害案件增多。60%左右的案件被害人对伤害结果的造成本身也有过错。一般表现为发生争吵或纠纷后,不是积极通过基层调解组织或法律手段解决,而是意气用事

3、,对被告人进行人身攻击,引起双方互殴,从而导致事态的恶化。 4、严重暴力伤害的犯罪增多。许多被告人作案明目张胆,手段残忍,实施犯罪不顾一切,表现为由“暗”向“明”转化,而且作案者一般都携带匕首、弹簧刀、水果刀、木棍、铁棍等作案工具。 5、因酗酒、赌博引发的犯罪增多。因饮酒、赌博引发的犯罪增多,其中酒后失态伤害他人,在赌桌上因“输赢”等原因大打出手的案件呈增长趋势。 6、因债务纠纷引发的犯罪增多。近年来,村民之间或外来民工之间相互举债现象比较普遍,不承认欠账、拖欠不还以及要求不还利息等现象也相对增多,因而引发纷争。特别是,外来民工因追索打工款引发伤害的案件开始凸显。 7、主体为外来人员的犯罪增多

4、。外来人员占到六成以上,而且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以初中以下的人员为主。 8、共同实施伤害的犯罪增多。从以往的“一对一”现象向“多对一”现象转化,涉案人数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村青年“哥儿们”意气浓、拉帮结派、盲目随从或者因家庭、经济等纠纷引发家族参与。二、农村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在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法律意识不强,分不清违法与犯罪的界限,有的已构成犯罪却全然不知;有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根本不知道用法律去解决遇到的纠纷;有的认为运用法律解决纠纷麻烦多、效率慢、效果差,还不如用“拳头”解决来得快;有的认为是家务事,家丑不宜外扬,内部就可解决;有的自恃身强力壮、家族势力庞

5、大,不屑用法律解决。因而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动辄拳脚相向,大打出手,依靠暴力方法解决,结果触犯刑律。 2、基层调解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伤害案件的发生,往往是当事人双方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累积的结果。如果有人出面调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很多伤害是可以避免的。而在一些农村,部分农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当,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遇到民事纠纷时相互推诿,或调处不力,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刑事案件。 3防范机制不健全,查处不力。目前,公安机关办案经费不足,警力不够,农村治安网络不健全。一些伤害案件,因受害人没报案,结果不了了之。即使报了案,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一般也不严肃处理,从而为新的纠纷埋

6、下了隐患。 4、闲杂人员增多,管理存在困难。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一些农村青年处于半失业状态,无事可做,聚在一起,容易惹是生非。另外,外来农村劳动力的涌入,使流动人口急剧增多,这些民工离开故土,没有了家庭亲友的约束,也失去了他们的帮助,孤立无援,发生纠纷,容易使用暴力应对。 三、防范农村故意伤害案件多发的几点建议 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依法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通过法律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减少由于不当的解决方式导致伤害案件或因报复心理导致伤害案件的再次发生。可有针对性地以案释法,如,将一些农村

7、典型的伤害案例,加以扼要的说明点评,印成小册子分发农村,使群众在了解事件经过的同时,也学习接受了法律常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能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2、加强农村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及时化解矛盾。故意伤害案件的预防,关键在于事前的化解。目前,有的农村调解组织建设尚不够规范和完善,调解人员大都由村干部兼任,他们中有的缺乏调解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经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能采取得力的应对措施;有的思想麻痹,警觉性不高,对打架斗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有的自认为“村官”权力有限,能力不足,在冲突面前无所作为,任其发展;有的调处不力,致使能避免的伤害案件不能避免,使部分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因此,应建立健

8、全基层调解组织,将有威信、有能力、愿意从事调解纠纷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来,使调解真正发挥作用。 3、加大查处力度,确保司法公正。在物质上,要加强乡镇司法部门的资金投入。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在受案管辖方面,派出所、人民法庭、乡镇司法所要严格遵守案件管辖规定,对于群众报案,要及时处理、调查、取证,不得相互推诿和扯皮;在案件实体处理上,不能以罚代刑,要民事赔偿与打击犯罪并重,克服“罚了不打、打了不罚”的不正确观念,杜绝以钱赎刑现象。 4、弘扬和培养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对见义勇为的事和人要进行褒扬,同时解决好因见义勇为而遭打击报复的伤害案件的处置工作,建立见义勇为的赔偿保障机制。对于伤害事件发生的推波助澜者,要在道义上进行谴责,符合治安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坚决予以处罚或追究,绝不姑息。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