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04944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铁涌中学 卜永莉 中考复习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普遍被师生认为头绪复杂、方向杂乱、投入多、收效少的“累活”,不少教师经常感叹“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与否,学生的进步空间不大,见效不大。”很多学生也抱怨文学类阅读题像一个高耗低效的“黑洞”,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深感无奈。 前年临近中考时曾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情况”对我班学生做了一次访谈。在访谈中,学生多次提到“对于现代文阅读很茫然,有时根本就读不懂,主题把握不准”,只有当老师提供了答案后,才会恍然大悟地理解主旨。”“对于有些题目,自己明明答了很多文字却不得分,自己的理解总是跟答案有偏差。”“对于一些鉴赏术语,考试时要

2、么遗忘了,要么就用不上。”如何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卓有成效的复习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能力,成为我今年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文本类文本阅读题的分数,今年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结合考点,灵活使用教材。 今年我没像往年那样,认为考试不考初三教材的文本就不教课文了。而是本着“用教教材”的原则,根据不同文体的特色,融入不同的能力培养点,从而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如考点“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和情感脉络?”如2012年广东考题:“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情节鲜明和结构清晰的

3、文章来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脉络或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如: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的贫富变化”为线索来铺叙故事,全文的情节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中写“菲利普夫妇之哲尔赛旅行的游船上遇见贫困的于勒尔设法逃避”的情节是全文的主要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人物性格主要之这里展开,菲利普夫妇那种爱慕虚荣、冷酷无情、金钱至上的丑陋形象跃然纸上。理清这些情节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思路,就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又如那树,以“树”为线索,描写“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现时的大树”;作者的感情变化“赞美-担忧-悲哀”。这样全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学生也比较容易体会作者情感。又如考点“赏析句子”,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通过一

4、些优美的句子来培养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将文章值得欣赏的句子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摸索出不同类型的句子的不同鉴赏方法,如有关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等,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鉴赏能力提升的过程。如那树“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之倒地是呻吟来一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如的残忍无情,树的悲惨无奈,流露来作者对人类行为的气愤和对树的同情。结合考点,将教材的价值挖掘到最大处,使之与能力点的训练自然融合。二、指导学生答题,建立正确的阅读解题机制。中考强调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复习备考环节中,教

5、师指导学生明确考点、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步骤,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种类型的解题程序。在平时大量试题实践“操练”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思考理解、合理表述的解题习惯,才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一步是不求甚解地“跳读”,要求学生运用快速扫描法,不追求文本的细枝末节,不被文本的疑点难点缠住,重在快速把握文脉,梳理结构。第二步是细心研读,鉴赏文章内涵和语言艺术,实现对主题、情感、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重大问题的赏析。第三步是推敲题干,找到相应的文本区间,落实文中依据。先统览题目,弄清题目的类型,印证在第二步研读中大脑中所产生的“初步答案”,然后逐题细细推敲题干,确立题干

6、指向和答题的角度,谨防漏答偏答、顾此失彼等现象发生。一定要遵照设问的指向,到文中寻找并具体落实答题的区间范围,并及时圈点勾画,根据需要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信息整合。同时,让考生明确题干要求,如“结合全文”,就要统览整篇文章,不要拘泥于某一处。如2010年广东考题: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做这题,要注意题眼“结合全文”。若是“简要分析”,就要恰当地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并写出其作用等。若要“结合生活实际”,就要举出生活典例,谈出自己的体会,注重个性化解读。三、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尝试“自主命题”。 在文学类文

7、本的复习教学中,今年我尝试和学生一起进行试题编写,让学生根据考点,学会模仿中考试题来“自主命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设计题目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认真研读文本,看看那些内容适合考察要点概括能力,那些句子适合考察词句理解能力,那些内容会引发读者对文本的深入思考等等,然后提出命题和拟制答案的要求,再组织各小组进行“自主命题并拟制答案”。小组成员完成命题和答案拟制,就让小组长对这些试题进行“组合”,然后小组展示成果。教师则对这些命题进行最终的“审查”(必要时适当修改试题,并让学生对试题进行比较),最后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来让学生解题和评分。尽管这只是学生“自主命题”的几道题目,试题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都很难和中考真题相比,但通过学生自己来“命题”,这对提高学生对中考真题的精思、精研意识,明确中考语文试题的本质特点,强化答题的意识都很有好处。学生如果能模仿中考真题尝试编出“像模像样”的“试题”,难道还会不明中考各试题类型和解题思路吗? 综上所述,是我今年在文学类文本复习过程中运用的复习策略,避免往年复习的随意性和低效性,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的放矢地复习和训练,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