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045370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乃哟乃》教案(东莞匡芝兰二年级).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乃哟乃教学设计课型:歌唱课授课老师: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匡芝兰指导老师:田素梅 于洪民一、教学理念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体验、音乐创造是孩子们走进音乐的途径和方法,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文化理解,是我们音乐教师的必修课。本课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文化这条主线,让学生唱起歌、跳起舞,参加土家族社巴节表演,感受土家族文化;抓住节奏和乐句的特点,把握歌曲的结构,用直观的教具板书显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反复演唱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发挥想象劳动场景,加入二声部来表现土家族人劳动的场景;通过介绍摆手舞、创编摆手舞动作了解土家族相关

2、文化,在老师创设的情景里参加社巴节表演,载歌载舞。整个学习过程遵循了本位性感知、协同性习得、创造性表现,让学生在亲身体检中学习歌曲,走进音乐文化。二、教学目标1通过乃哟乃的学习,初步感受土家族文化。2通过重复、想象、体验、表达等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歌曲乃哟乃的不规整结构,通过摆手舞的体验加深理解。3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乃呦乃,尝试简单二声部的融入。三、教学分析歌曲乃哟乃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二课。这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2/4拍,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了“5、3 、1”三个音,而且每一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53 1|”,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

3、长短不一,形成了“2+2+3+3+3”有变化的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欢快而热烈,表现了土家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情丰富,表演欲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兴趣浓厚,课堂上特别喜欢律动、游戏、歌曲表演。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教学环境,走进山寨、高唱寨歌、热情舞蹈、自信表演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把土家族文化和歌曲相结合起来,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简单的摆手舞,通过身体动作记住歌曲不规整的结构并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带着欢快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乃哟乃。难点:二声部的合作。五、教学

4、课时 一课时六、教学准备 教具:土家族银头饰、钢琴、课件、黑板、板书歌词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1.带领学生朝气蓬勃踏步进教室。2.用歌曲、土家族头饰、图片结合语言情境导入来到土家山寨。3.慢速唱乃哟乃前面两个乐句,让学生模仿。4.听老师范唱歌曲。5.听录音范唱,听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是哪个词?【设计意图】老师带着学生踏着步子走进教室,演唱山路十八弯片段引出土家山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入歌曲学习之前利用歌曲的前两个小短句把学生歌唱状态进行调整,通过老师范唱和录音范唱让学生专注听歌词,抓住“乃哟嗬”反复聆听,从“乃哟嗬”开始进入歌曲的学习。二、抓住“乃哟嗬”学唱歌曲1.唱准“乃哟嗬”。

5、2.抓住“乃哟嗬”跟学生接龙唱。3.介绍“乃哟嗬”是很开心的意思,引导学生用积极、轻巧的声音唱歌曲。4.再唱“乃哟嗬”。5.分乐句跟老师接龙唱。6.指导唱准后面三个长乐句的音准,加上动作指导学生唱准。7.请小伴奏与老师合作,其余学生合钢琴伴奏唱。8.合伴奏音乐唱。【设计意图】抓住乐句和歌词的特点,把反复多次出现的“乃哟嗬”先唱会,唱好,在接龙唱的同时也能多次听老师的范唱;通过多种形式的唱,快速让学生熟悉歌词和旋律,尽快学会歌曲,为接下去的学习打下基础。请小伴奏来弹钢琴,可以把老师解放出来,走到学生当中去,通过身体语言引导学生稳住节奏,唱出热情。结合土家族人住在大山里这一特点,根据乐句的旋律音高

6、以下山、上山的形象动作,帮助调整难点乐句的音准。二、跳起舞熟练演唱、熟悉歌曲结构1. 播放摆手舞微课。2. 加律动唱歌曲,观察老师的动作有什么规律。3. 学习动作,了解歌曲五个乐句有长短。4. 踏步和摆手动作加唱歌。5. 走一走,唱一唱,合伴奏唱。【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学会歌唱歌曲,但是对歌曲的结构还不清楚,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从板书以及动作上感受长短句的不同,歌曲有五个乐句这一特点。用踏步结合摆手的动作感受歌曲,熟练演唱;引出摆手舞,通过摆手舞微课了解摆手舞,同时为学生摆手舞的创编提供了参考。三、劳动场景,加入二声部伴唱1.显示土家族人的“褥草锣鼓”图片。2.给劳动的人加油,加

7、入二声部伴唱。3.给两个寨子起名字,选“村长”。“村长”带领“村民”结合自创的声音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合作。【设计意图】通过劳动场景的带入,自然地进入二声部伴唱。从锄草开始,到学生自己想象场景,创编动作,加上老师生动有趣的点评,整个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反复多次巩固了二声部。四、参加社巴节表演摆手舞1.创设情境,激趣表演。2.选出歌王、鼓王。3.学生个体创编摆手舞,全体边唱边走边摆手。4.把节目完整地串一遍:(引子)小歌王召唤(小鼓王敲起鼓)唱起歌载歌载舞摇篮曲风格结束。【设计意图】通过选拔节目参加社巴节表演的任务驱动,学生兴趣浓厚,把之前的所有学过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节目表演,老师画外音把土家族人

8、参加社巴节的一天用静动静不同的感觉来演唱乃哟乃,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地展示;歌王、鼓王的表演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五、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土家族歌曲乃哟乃,了解了摆手舞,还知道了社巴节,感受了土家族的文化。土家族只是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华的民族文化绚烂多彩,还有很多的精彩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感受。学生边唱边离开教室。八、 教学反思真实的课堂,活泼的气氛。本课教师能始终保持饱满热情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山寨、歌唱山寨、热情舞蹈、欢乐表演,教师范唱声音甜美,教态亲切自然,很好地运用了身体语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在音乐的律动里,无形之中把学生带入了歌曲的韵律,语言亲切自然,把孩子

9、们带入土家山寨的情景之中。整节课自然地展示了学生学习歌曲乃哟乃的过程,真实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关注着学生的课堂生成,抓住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办法解决。课堂始终弥漫着轻松、互动、愉快的气氛,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准到准,从不熟到熟,从不了解到了解的学习过程。设计简洁,思路清楚。本课一开始以情景导入,通过头饰、图片、老师的演唱把孩子们带到了土家山寨。前半节课以音乐的本体性为主,抓住“乃哟嗬”和后三个长句展开歌唱教学,学生一直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不断地歌唱,直到唱会了,唱准了歌曲。后半节课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以文化为主线,抓住摆手舞这一拓展点,加上脚步和摆手的动作,带领学生跳起舞,

10、感受歌曲的结构是五个乐句,并有长有短;在介绍完摆手舞后还结合土家族热爱劳动的场景展开了二声部教学,虽然只是简单的伴唱,但是对于刚升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完成已经很不错。最后结合土家族的社巴节再进行表演。孩子们一直在围绕着歌曲乃哟乃进行学习,而歌唱一直贯穿始终。本课把内容线、活动线、文化线、表演线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如一开始的土家山寨强调了土家族人生活在大山里,对着山里的村寨召唤,又用动作表现山起伏的形象来结合旋律来进行歌曲难点乐句的教学,有效地把土家族人生活的环境、习俗融合到了歌曲的学习中;给两个寨子起名字,村长锄地的环节,加入二声部加油的情景,设计巧妙,学生兴趣高涨,老师评价的语言也生动有趣,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把文化传递给学生,把歌曲进一步巩固,为后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