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04371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课题: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授课班级课 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2. 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重 点盖斯定律难

2、 点盖斯定律的涵义知识结构 与板书设计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1、 盖斯定律的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2、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导课 这段视频是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人民骄傲的事情,那么你知道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吗?火箭中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吗?讲解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把火箭送入太空。该火箭使用了纯度极高的液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

3、时,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导课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那么是否所有反应的反应热都能直接测的呢?科学探究 如何得到C(s)+1/2O2(g)=CO(g) 的反应热H?1. 能直接测定吗?如何测?2. 2.若不能直接测,怎么办?讲解 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反应的程度,不能直接通过实验测得H,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为了方便反应热的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 讲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

4、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板书1、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讲解为了更好的理解盖斯定律,我们先来讨论两个问题。思考与交流 1、请同学们参看课本P11图19:由起点A到终点B有多少条途径?从不同途径从A点到B点与山的高度有关吗?2、请阅读课本P1112相关内容,讨论与交流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能否对盖斯定律进行论证?投影 活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讲解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5、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呢?讲解我们可以将一个化学反应设计成三种不同的途径:分别为一步完成,其反应热为H,或分两步完成,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或分三步完成,其反应热分别为H3、H4 、H5,则有H=H1+H2 =H3+H4 +H5板书2、盖斯定律的应用讲解因为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应用盖斯定律间接地计算出它们的反应热来. 科学探究对于反应:C(s)+ O2(g)=CO(g)因为C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

6、一部分CO2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H无法直接测得,请同学们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方案来计算该反应的H。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可以测得C与O2反应生成CO2以及CO与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热:C(s)O2(g) =CO2(g);H=3935 kJmolCO(g)+ O2(g)=CO2(g);H=2830 kJmol投影讲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s)+ O2(g)=CO(g)的H。H1=H2+H3H2=H1H3=3935kJ/mol(2830kJ/mol)1105 kJmol即:C(s)+ O2(g)=CO(g)的H=1105 kJmol 例1下列数据表示H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H2(g)

7、+1/2O2(g) = H2O (g) H1241.8kJ/mol思考若不能,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表示? 学生回答已知:H2O(g) = H2O (l) H244 kJ/mol H2(g)+1/2O2(g) = H2O (l) H 285.8kJ/mol讲解例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根据盖斯定律,则HH1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例2已知: Zn ( s ) +1/2O2 ( g ) ZnO ( s ) H1 = -351.1 kJ/mol Hg ( l) 1/2O2 ( g ) Hg O ( s ) H2 = -90.

8、7 kJ/mol则可知: Zn ( s ) Hg O ( s ) = ZnO ( s ) Hg ( l) 的H 为多少?小结利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确定待求的反应方程式;找出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的什么位置;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和位置的需要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或调整计量数,或调整反应方向;实施叠加并检验上述分析的正确与否练1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生成N2、液态H2O。已知: N2(g)+2O2(g) = 2NO2(g) H1=+67.2kJ/mol N2H4(g)+O2(g) = N2(g)+2H2O(l) H2=534kJ/mol 假如都在

9、相同状态下,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练2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 (25,101kPa时) 查P7燃烧热表可知:C(石墨,s) + O2(g) = CO2(g) H1= - 393.5kJ/molC(金刚石,s) + O2(g) = CO2(g) H2= - 395.0kJ/mol练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25kJ/mol;H47kJ/mol;H+19kJ/mol写出FeO(s)与CO反应生成Fe(s)和的热化学方程式:_。随堂练习11 g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需吸收10.94 kJ的热量,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CD )AC+H2O=CO+H2 ; H

10、=+10.9 kJ/ molBC(s)+H2O(g)=CO(g)+H2(g) ;H=+10.94 kJ/ mol CC(s)+H2O(g)=CO(g)+H2(g) ; H=+131.28 kJ/ molD1/2C(s)+ 1/2H2O(g)= 1/2CO(g)+ 1/2H2(g ) ; H=+65.64 kJ/ mol2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P4(白,s)+5O2 = 2P2O5(s) H1,4P(红,s)+5O2 = 2P2O5 (s)H2,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B)AH1H2 BH1H2 CH1=H2 D无法确定3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1、:H2(g)+1/2O2(g)=H2O(g) ; H=a kJ/ mol H2(g)+1/2O2(g)=H2O(l) ; H=b kJ/ mol2H2(g)+O2(g)=2H2O(l);H=c kJ/ mol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4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为72 kg,起跑时能以1/7s冲出1m远。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提供,则该运动员起跑时冲出1m远将消耗多少克葡萄糖?(已知葡萄糖缓慢氧化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 6CO2(g)6H2O(l); H=2 804 kJmol) 答案0.45g。小结一盖斯

12、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 2、盖斯定律的应用作业本节习题;1、2、3、4、6、7、9、10视频科学探究讨论交流投影分析科学探究学生练习小结学生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复习了反应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反应热的综合应用,主要是盖斯定律的理解和计算。盖斯定律是教学的重点,且非常抽象,应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学会运用盖斯定律对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化学必修部分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教学设计方面既要注重基础性,又应注重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