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043494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资源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授课材料之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主讲人:邓红蒂 薛永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2005年9月提纲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一)评价目的(二)主要任务(三)基本原则(四)评价方法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国土资发20041 33号文件:开展实施评价,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编制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国办发200532号文件: 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是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基础与前提,是规划修编前

2、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规划修编依法有序推进的重要措施。评价目的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规划重在实施,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效果,分析存在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及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有关政策,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评价目的(续) 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规划决策的条件与背景、甚至决策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检查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适应性,明确规划是否需要修编以及修编

3、的理由。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规划。规划实施评价以实践为平台,总结规划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规划管理的决策水平,创新规划实施的保障手段,促进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评价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及时、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评价应该遵守客观规律,科学反映现实;评价应充分反映已掌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力求全面;评价结论要与论证过程有必然的逻辑关系。2、历史性原则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决策, 因而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作为一种事后评价,应当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考虑规划编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3、建设性原则实施评

4、价对既定的规划做出的评判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应围绕改进规划、促进规划实施、使规划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展开,重点是提出改进规划的对策建议。4、参与性原则规划实施是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规划评价应该坚持多部门、多方面参与。同时通过参与性评价,加强各方对规划的认识,促进规划的实施。5、成本划算原则规划实施评价在评价的方法、内容上,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有所取舍。评价方法1、对比评价法也称指标评价法。是选择特定的指标,通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定量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展或规划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2、多指标综合评估法此种方法是把规划实施可能产生影响的各方面指标组成一个集合。

5、当集合中大部分指标系统性都朝着某个方向发生变化,说明是规划实施带来的影响。多指标集合评价法是一种模糊评价,一般相对地反映规划实施影响的方向与程度。3、因素评价法指在明确规划目标与措施关系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检验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对应关系、 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划实施进展快慢的原因。4、空间分析法土地规划包含大量空间决策,通过空间位置的相邻分析、网络流量分析、基于空间单元上的指标评价等方法,了解土地利用在数量、布局、结构的空间变化和发展趋势。5、参与式评估一般为定性分析的方法。指有关部门和公众参与规划实施评价的各种方法,有专家咨询、座谈和问卷调查

6、等形式,较多用于规划目标的回顾和时效性评价。主要任务1、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行政区域内各类用地现状,摸清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得到开展分析、评价研究的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在上述调查和收集相关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要分析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变化及影响原因。2、评价现行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分析规划目标、主要用地指标(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基本农田等)的实现程度,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情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情况等;评价规划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分析判断规划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

7、标在实现程度上是否一致。3、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指出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不仅要评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应评价其他部门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4、评价规划的社会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应集中在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否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各利益主体的福利最大化原则,规划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等方面。5、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是否进行规划修编,并说明理由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判

8、断现行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否适应,明确提出是否有必要进行规划修编,并详细说明规划需要或不需要修编的理由。6、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通过评价,认真总结成效和不足,及时抓住规划执行中的变化因素,针对问题,适时调整规划方针、 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使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围绕“四查清、四对照”,做好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评价 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现势状况是评价工作的最重

9、要的前提条件。“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是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任务,是严格核定土地利用基期数据的基础。在评价工作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依法、合规的第一手评价资料。2、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对土 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变化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区域政策等对土地利用活动的作用,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对规划实施已经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

10、地利用的要求。 (二)围绕规划目标,评价规划指标的实现程度,入分析主要规划指标实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集约和节约用地状况1、 回顾现行规划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2、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数量规模的实现程度以及布局结构上的变化进行分析 3、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现与目标差异原因分析 4、下位规划对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5、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评价规划目标的实 现状况,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北京市规划实施状况在空间上分析结果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关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重点区域的空间分析得出的结论重点区域新怎增建设用地规划实现程度有待提高。六环路以内地区新增建设用地按规划实施与超出规划实施的情况同在。

11、部分区县存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提前实现的可能。主要交通廊道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未落实比例超过规划落实比例。做好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的对照检查通过对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二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人口等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建设用地总量扩大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衔接,是否控制在合理增长幅度以内;对比人口城镇化水平、部门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产业结构等的变化与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情况,分析评价各类建设用地扩大是否合理。要

12、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要做好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和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的对照检查要在分析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类型和分布特点、土地使用效益,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村用地、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集约水平以及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变化趋势,对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用地标准和节约集约研究结果,测算规划期间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现实潜力,来进一步说明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的集约或粗放情况,规划目标在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上的实现程度,以及今后调整目标时的挖潜方向和重点。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要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

13、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等基础上,查清行政辖区内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减变化,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分布和质量状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和措施进行对比,检查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各项保扩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影响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和规划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要进一步分析原因。(三)围绕规划措施,评价各项措施执行效果,分析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原因和经验1、回顾现行规划的主要措施 2、规划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规划实施措施制

14、定和规划目标的对应关系;(2)规划实施措施履行主体的职责范围;(3)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可行性和存在问题; (4)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主要措施内容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查、年度计划管理、规划审批、相关规划审核与协调、耕地占补、基本农田划定与检查、土地利用和行业用地标准核定园区治理整合、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整顿、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与土地违法数量和查处情况规划调整和修改次数、涉及的面积以及分析情况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和影响因素分析与规划相关的各类政策实施情况分析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的有关要求,在查清行政辖区内各类建设违法用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农用地和耕地转用指标与实际建设占用农

15、用地和耕地数量,分析超计划用地情况及其原因;对违法用地要对照有关处理规定,分析查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土地利用执行情况以及违法用地核查表 单位:公顷(见下图)对全国年度计划管理评价分析案例年度计划主要内容和任务:建立了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计划指标管理体系通过年度计划,逐级下达各级政府农用地转用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年度控制目标,达到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年代计划的执行效果:从执行情况看,年度计划管理有效遏制了耕地减少尤其是建设占有耕地的势头,并通过计划管理制度使国家及时掌握了全国耕地变化情况,为各种政策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年度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计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计划目标与实际实现相背离的现象普遍存在计划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很难保证信息源客观性和真实性:有些地方计划与规划相脱节,计划管理游离于规划控制之外;计划管理的指标设置过于粗略,实际控制效果受到影响年度计划措施的改进与完善措施:2004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