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03829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背影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背影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背影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背影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影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课堂实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以学定教,明了目标生:(起立敬礼)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背影这篇文章,背影本身是八年级,在座各位同学是七年级,这对我们来说这是有点难度的文章,同学们之前也读过了,我想请问同学们,读了几遍呢?生:(纷纷)两遍。师:举手,举手示意看一下,读了几遍?(大多数学生伸手比“二”)哦,两遍者居多,好像几乎都是两遍,是老师说的要读两遍吗?还是大家自觉读的两遍?生:自觉!师:那怎么都这么一致,只有两遍,而不是一遍,或者三遍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生答:不约而同)生1:我们很有默契。师:很有默契!(生笑)读两遍!你们这个班太可爱了,是不是?读书读两遍都是有默契的。生:(齐)对!师:太

2、好了!那我接下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情况怎么样。请大家打开笔记本,(师环顾学生)打开笔记本啊,我给大家说几个词,大家听写一下,好不好?我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我说几个词,既要把这个词写正确,还要尽可能把它解释出来。(听写词语:簌簌、惨淡、迂、蹒跚、触目伤怀、大去)好,同学们翻开书,自己用红笔改一下,看写得正确不正确,用红笔改一下,翻开书自己改。(老师巡视查看学生的批改情况,看到一生)哦,你是全钩呢。全对的请举手。(很多学生举手)哦!这么多同学全对啊!错一个的请举手。(一部分学生举手)超过两个的请举手。(极个别学生举手,老师问面前举手的一生)你错几个呢?生:错了三个。师:哦,错三个,下来之后把

3、它们抄写一下,好不好?(生点头)看来同学们的预习效果还真的不错嘞。我们今天的学习,给同学们这么三个任务。(课件显示)学习任务:1.三个词语2.两个段落3.一个熟字今天,我们就学习三个词语,刚才大家听写了几个词语,等会儿我们在大家听写的词语当中,再选三个词语来学习;第二个任务,学习两个段落;第三个任务,学习一个熟字我们以前更多的时候学的是生字,今天我们来学一个熟字,都很熟悉,也都写得来,一见面都认得到,我们再学习一下。这是我们今天的三个学习任务。二、三个词语,勾连全文(课件显示)复述课文内容,复述时,请用上以下三个词语:惨淡、蹒跚、大去师:请看,第一个任务。我们来复述课文内容,在复述的时候,请用

4、上以下三个词语,请大家思考一分钟。(学生或翻书,或在笔记本上书写,都认真思考)师:你们同桌两个同学或者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同学来说,另外的同学补充。好,你们相互地交流一下,复述一下课文内容。(学生相互积极交流)师:好,暂停!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一生率先高高地举起手)对了,这位同学,我觉得我们在听他讲之前先把掌声送给他。(众生鼓掌)嗯,好!非常善于抢机会。你来说说。生1:祖母去世,父亲失去工作在家赋闲,家境愈来愈惨淡,父子二人相约分别去北京和南京,早已步履蹒跚的父亲在离开我时,我看到他的背影,潸然泪下,后来父亲与我很久不见,写信告诉我,他大去之时不晚矣所以,嗯(生笑说)没得了。师:哦,就到

5、这了?好,先请坐下。哪位同学来先评价一下、点评一下他的,然后再说自己的?(师环顾等待学生)一定要自己举起手来。你眼睛看着我不算数,(师微笑)谁来?(一女生举手)师:好,非常好。这是我们今天发言的第一个女同学,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位女同学。(生鼓掌)生2:我觉得他说得有点啰嗦。我的是这样子的:祖母去世,家境变得惨淡,在火车站时,父亲离开“我”时蹒跚的脚步使我潸然使我落泪,最后我到北京,嗯最后我与父亲常日不见,父亲写信给我说他即将大去。师:哦!是这样的。好,请坐下。我给大家提个醒儿,大家看一下,蹒跚是在文本中哪个情节里边用到的?(生纷纷回答:第六自然段)刚才他们两位同学似乎都没说到这一点,对不对?还有

6、一个问题,“父亲大去之期”说到这儿就都结束了,从复述的角度来说,内容还不完整。好,下面请哪位同学再来比较完整地复述一下?并且要恰当地用上这三个词语。(师停顿几秒)谁来?生3:祖母去世了,父亲办了丧事,家中很是惨淡,后来在父亲送“我”上火车时,蹒跚着爬上月台去买橘子,“我”潸然泪下,后来父亲写信说他大去之期不远矣,“我”体会到了父爱,潸然泪下。师:他概括得就比较完整了。下面再给大家提一个要求。刚才大家都复述的时候,还遗漏掉了一个重要信息,我们的标题是什么?生:(齐答)背影。 师:刚才同学们的复述的时候呢?复述到这一点没有?生:没有。师:嗯!好,下面谁来?生4:祖母死了,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父亲送“

7、我”去北上念书时,拖着蹒跚的脚步上月台去给我买橘子,看见父亲的背影,“我”潸然泪下。现在,父亲写信告诉“我”他大去之期不远矣,“我”感受到父亲的那种爱,潸然泪下。师:哦!他说得怎么样?(学生纷纷点头)非常完整,非常正确了,是不是?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我们在复述的时候,加进了我们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这非常好。下面我们看今天的第二个任务。三、两个段落,品读悟情(课件显示)熟读两个段落师:熟读两个段落,大家觉得我们这篇文章,哪两个段落最需要我们这节课来学的?生:(纷纷回答)六、七!师:哦,最后两段,哦!那你给大家说说理由。生1: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背影,它应该讲的就是从父亲的背影当中体现出父亲对

8、我的爱,第六段和第七段就是在主要写父亲对我的爱,还有他给我买橘子的时候,我看着他的背影,体会到了父爱。师:哦,体会到了父爱。这集中在写背影,通过背影体会到了父爱,所以要重点地去读六、七段。好,还有吗?(无人举手)大家都赞同他?是不是?这样,第六段呢,我们留待下一节课来学。我们今天学习首尾两段。我们先一起朗读一遍,看大家觉得这两段我们该怎么读?“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起(生齐读)师:同学们,你读到哪一段特别有感觉?(一生举手)哦!你看,还是你举手了,非常好。生1:父亲写的那封信,还有“他少年出外谋生”到“唉,我不、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生思索片刻)很揪心!师:什么叫揪心?(生皆笑)把这

9、心揪!生1:不不不,我就觉得老练或者成熟,或者是那种那种特别奇怪的感觉。(生皆笑)师:那种?(生1笑)我们四川话“那种”什么都可以代替的,是不是?(生皆笑)哈哈。下面看看,他是心里明白,但是说不出来,是不是?生1:嗯。师:好,我们再请位同学来说说。(一女生举手)生2:我觉得“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但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后面又说了父亲怪自己,我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师:她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这个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在旁边注明“这是儿子对父亲的理解”,那请你还是把这个地方读一读,把你觉得最有感觉的句子给大家读一下。(生读全段)师:哦!这么多。看来这一段确实是很有魅力的,我们

10、刚才一再强调只选一个地方找一个句子来读,但同学们都忍不住要多读几句,看来这一段确实值得我们揣摩。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分享一下觉得特别有感觉的一个句子。(师将话筒递给一个举手的学生)生3:那个句子是“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我觉得这里写出了一种回忆的味道,想起了父亲对他的爱,儿子的爱。师:嗯!你从哪儿看出是回忆呢?生3:我从“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那里读出来的。师:非常好!请同学们在标题旁边注明“回忆性文章”五个字。我们同学真能干。那请你来读读这些句子。生3:(读)“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

11、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这个味道读出来没有?深情回忆的那种感觉、味道读出来没有?(有学生说:没有)没有?谁能够读得更好一点?(一女生举手)好!你来。生4:(读)“我读到此处唉!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生5:(感情充沛地朗读)“我读到此处唉!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学生自发鼓掌,有生答:好)非常好!我们怎么判断她读得好呢?(学生纷纷口头回答)生2:读得声情并茂。师:声情并茂。还有呢?语气、语调、语速这些方面,她怎么处理的?生6:轻重缓急很得当。比如她那个“唉”的叹气的声音,我觉得都得很好。后面那个“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她读得有一

12、种回忆的感觉。师:哦!读出了回忆的感觉。那个“唉”一声深深的叹气,我们读书就要这样。下面我也来读读,好不好?(师朗读。学生自发鼓掌)生1:我觉得老师断句断得非常好!而且在很多词语上都添加了您的感情。师:哦,在一些词语上添加了我的感情,意思是它没有这个感情,我添加上去的。(生哈哈大笑)是这个意思吗?生1:(笑着回答)嗯,可以说读得比它更有感情!(众生笑)师:哦!比这个文本还有感情。哦,是我加进了我的感情,还是我把这个文字本身蕴含的感情把它读出来了?是哪种情形?生1:你把这文字蕴含的感情给读出来了。比如最后一句话,那个“唉”后面的“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师:你能够像我刚才这样读读吗?生1:唉!

13、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该生在“何时”“相见”处加重语气)师:怎么样?(有生说:好)有这个感觉没有?(有生答:有,并自发鼓掌)有就对了!这样吧,我给大家提示一下,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像这种饱含深情的文字,就要还它一个饱含深情!作者写到这个字的时候,写到这个词的时候,他忍不住可能会停下来,我们就还它一个停下来!作者写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可能深深地有一声叹息,我们就还它一个叹息!总之,它怎么来的,我们就还它一个怎么样的。大家能做到吗?(生答:可以)可以!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啊。“我读到此处”,起(生饱含深情地集体朗读)师:嗯!同学们这一段,或者这两段,我们到现在为止,是不是已经读懂了呢?(有生答:

14、不是)没有读懂,你觉得哪儿还没读懂?生1:我觉得第一自然段,还有值得我们赏析的地方。“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个“最”字能体现那个父亲的背影对我的影响深远。师:哦!父亲的背影给我的印象很深,影响很深远。有多深多远?生1:就是我与父亲相不相见已经二年有余了,但是我还能记得到。师:哦!两年多过去了,我都还记得到。是这个意思吗?是不是说我看见父亲的背影,父亲给我买橘子,我看见父亲的背影是两年前的事情,是这个意思吗?请大家注意,这不是两年前。“那年冬天”的“那年”实际上隔现在已经是八年,是八年前。请大家在旁边注明“那年冬天”实际上是八年前的冬天。我们这位同学非常善于思考,觉得这个“最”字说明父亲

15、的背影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我影响很深很远,八年后,“我”都还那样清晰地看得见父亲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非常好!还有吗?(师环顾学生)这两段我们还需不需要继续学习?(一生举手)生2:(非常急切地回答)读到最后一句话“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我在想作者那个情绪是激动的,还是平缓的?还想知道一下朱自清的性格是怎样的。师:你觉得他的性格怎样?生2:我想他性格应该是不会很激动,所以读得要平缓一点。(皱眉思考后答)我认为,既要有平缓也要有激动,两种融合到一起。师:哦!你这个有点考人水平呢!(师与众生都笑了)有能读出又平缓又激动的那种感觉吗?生3:可以。(生3试着降低声调、拖长语调,投入感情地朗读,该生读完,顿时响起伴随同学们哈哈大笑的鼓掌声,全场气氛被点燃)师:(笑问)为什么这么读呢?生2:额因为(有学生说:因为他喜欢这样)不是,因为感觉这个到最后有种他不是激动也不是悲伤,是一种无奈的感觉。师:无奈?怎么读的?生2:因为,他读到信的时候,已经知道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矣了。他最后那一句话其实只是一个表示他自己心情的一个东西,他说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其实他心里明白估计再也见不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