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03698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陈德康 刊登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CN刊物【摘要】二年来,在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我们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走回头路还是继续改革?答案只有一个:我们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 收获与问题 深化改革 今年,是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三个年头。经过二年来的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下面,本人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成功与喜悦1、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

2、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广大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初步地了解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基本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积

3、极的探索。例如:在学习人民版教科书必修1专题九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一课。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还有,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主要的,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本课的重

4、点,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则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正在努力地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

5、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在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

6、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高质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1

7、教学中除保留使用传统评价方式外,我们还尝试以“课前5分钟演讲”“课堂有价值提问”和“课后小论文撰写”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业。课前五分钟演讲主要是讲“历史上的今天”,要求学生每节轮流上台演讲,并规定演讲的三段论。第一段要求明确历史上今天的事件名称,第二段用100字概述这一大事的前因后果,第三段则用300字左右描述事件发生中的精彩片断。通过活动,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也拓展了许多,对历史课的兴趣也油然而生。“课堂有价值的提问”,开始之初,学生还没养成这种习惯,显得被动和不自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尝试,虽然目前学生提的问题还是很低层次、不成熟,但

8、学生已初步尝到了一些收获和喜悦,对历史课也感兴趣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课后小论文撰写评价方式中,例如: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有的学生写道:“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务之急是举国之力改革教育制度,大力提高下一代国民的素质。”“伟大的祖国,我相信您,你一定会成功!”学生通过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9、二、问题与困惑1、初高中历史的脱节。首先,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初中历史教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下,存在很大不足,领导不重视,教师无压力,学生无所谓。一些学校不开或少开历史课,把时间留给语文、数学、英语等中考学科;即使开了历史课,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农村历史专任教师少,教师不留作业。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开始真正把

10、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部分学生的课本在使用两个月之后如同新书一样,上面居然没写一个字,不知道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做记录,而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把重点划出来;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去理解、掌握知识点。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还固守着学习历史也就是上课听一听,考前背一背的老观念。没能通过平时的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3、学校对课程改革准备不足。一是,目前农村中学,甚至一些达标中学,对高中课程改革认识还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老师们不知怎么教,学生也不知怎么

11、学;尤其是毕业班历史复习教学更是不知如何下手。二是,教学设施、设备、教学辅助材料等还远远跟不上。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受教学经费和设备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无法真正地在教学中应用,使教学仍停留在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老师们普遍用“老办法对付新问题”;三是,教研气氛不浓,集体备课做得不够到位,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四是,学校、社会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处于“第三世界”的历史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语、数、外、理、化等学科,在教学资料享受方面,也位居后面。4、会考与高考的脱节。会考是水平考试,对学生能力要求很低;高考是选拔考试,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为了

12、应付高中会考,老师们还停留在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划要点、背要点;利用会考纲要中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当然会考成绩还是不错;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却严重缺失。学生进入文科班历史教学后,随着能力要求增强,学生们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应。如:一是,通史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通史知识体系,导致对历史问题看法的缺陷;二是,课后不知怎样复习,用什么教材?用什么辅导材料?采取什么方法?一切还是“雾里看花”;三是,如何应对新高考试题,高考题与会考题能力要求相差太大了,会考成绩好不等于高考成绩就好,二者本来应该有关系,但实际中已完全没有关系。面对着新高考,我们应如何处理教材与高考的关系、处理辅助资料与高考的关系、

13、处理会考题与高考题关系、处理旧高考题与新高考题关系?如何认真贯彻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的要求,切实做到依据新课程考试大纲、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等众多文件精神进行温书迎考,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三、对策与措施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

14、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可能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而且能进行充分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2、因地制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和技术,但目前多媒体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除了多媒体设备问题之外,还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疲劳症,课堂上展示的许多资料,由于容量大、时间紧,学生无法记录,这就出现了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不知如何下手复习?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学案”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老师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尤其是把补充的大量资料、问题及答案提示等重要信息,

15、印发给学生,每节课一张双面A4纸张,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这样,既解决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足问题,保证了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又便于学生课后温故知新。 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但只靠单抢匹马孤军奋战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议课,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4、改革中

16、考和高中会考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中考制度,历史学科考试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有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初步提高,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高中历史会考制度,除了继续采用闭卷考试,对试题难度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规范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另一方面,也应为高中文科班历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5、更新观念迎接新高考。首先,要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观念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新课程高考的基础”。3 其次,用新的复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特别要关注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