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亭送别1.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0354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长亭送别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2 长亭送别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2 长亭送别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2 长亭送别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长亭送别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长亭送别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一曲撩人心弦的离歌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爱恨离愁 教学目的:1、品位文中隽永的唱词,进而体味其曼妙幽怨的离别的意境;2、把握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和西厢记的主题。教学重点:鉴赏文中的精彩唱词,感知文章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教学难点: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一、课程导入(5分钟)师:爱情,古老永恒又历久弥新的字眼。才子佳人,为演绎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血泪辛酸。由此,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真挚的描写、热烈的咏叹。于是有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唱着:“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追问着“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于是有了:关关雎鸠的吟唱,孔雀永远的徘徊,那

2、哭倒的长城,哭不倒的爱情,沉没的百宝箱,沉没不了爱恨离愁,他们都在书写着一曲撩人心弦的离歌。(板书)二、作家作品(5分钟)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

3、。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故事梗概:(提问一:前二周我们已布置同学们阅读西厢记,请学生来讲讲故事大概。然后教师补充更正)(人物:崔母、长老、崔莺莺、红娘、张生、孙飞虎、白马将军)三、字词梳理(课前完成)由学生指出读音染 骢 倩(婧) 迍 钏 靥(魇) 揾谂(捻) 携(

4、隽、镌) 泠(伶、拎) 霭(蔼、谒) 蹙四、整体感知:(8分钟)1、长亭送别视频片段和相关的图片。2、先浏览课文。结合课文思考问题。(1)选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主要表现的是哪个人物?(提问二)基调:爱恨离愁(2)描写了哪些场景?(提问三)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别后凝望: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五、品味语言(唱词鉴赏):(20分钟)诗歌鉴赏方法:找典故找意象找关键词句分析表现手法分析用词的普遍性特点。(板书)针对前面三个段落,分组鉴赏,请

5、代表讲解,同小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更正、补充、点评。(5分钟)(提问四、五、六、七)1、端正好(学生齐读)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典故:“碧云天,黄花地”化自范仲淹词苏幕遮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意象:万里碧空 遍地秋菊 萧瑟秋风 南方大雁 醉意霜林(特征:都是典型的秋天景象,感情基调都是秋之凄凉)(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秋景离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4)关键词:染点评:这首曲词开头化用前人诗词,总体勾

6、勒离别的背景秋。前四句同时罗列四个秋之意象,两动两静,给离别的感伤作了充分的情感上的铺垫。接下来一个问句引出直接的感情抒发总是离人别泪。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所有景物都被离别的伤感所笼罩。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写法。2、滚绣球(学生齐读)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遥望见十

7、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1)意象:柳丝、疏林、斜晖(柳丝是古人送别的代名词,斜晖也传递出日暮时分的伤感)(2)表现手法:由情及景、对仗、夸张(3)关键词:恨点睛之句: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点评:这首曲词和端正好不同,它以“恨”开篇,不忍分别之情以不可遏止之势奔泻而下,然后才涉及景物。第一是虚拟的“柳丝系马”,古人向有“折柳送别”的传统,这里进一步巧妙地想象,把它那绵软的枝条比作栓马的缰绳。“柳丝系马”实际上是说女主角不忍离别,欲以缠绵之情丝留住情郎,但是“难”字说明这也只能是一种没有的幻想,幻灭更是让人徒添怨叹。“疏林挂斜晖”也略同此理。最精彩的一句当数“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8、,缠绵数语之后,重要别离,这时张生跨上玉骢,却恋恋不舍,于是任由马儿细它慢行,而莺莺目送张生离别之后也要坐上马车归还。但是不忍情人立马消失在视线之外,于是策马驱车快快追赶已经前行的马上郎君。这一慢一快,恰好是一个数学上的同向“追及问题”。显然,他们会在一刻相遇,但也仅仅只能是一刻。它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揣摩两个有情人因不忍分别而在在乎那一刹那的“相遇”的微妙心理。难怪金圣叹先生曾经深深感叹说“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而接下来的“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一句,我认为也是令人叫绝之句。柳永词凤栖梧有云“衣带渐宽

9、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言因为思念情人而消瘦,被王国维先生称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之第二重境界。而他也只用了一个“渐”字,但王实甫在这里却更进一层,似乎是耳朵刚听到“我去了”人便转瞬消瘦,眼睛只远远地望一眼送别之长亭,当即形容憔悴。以此可见相爱之深,离恨之切!3、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用词特色:儿字词尾、叠词点评:这首曲词较前两首又有其特别之处。它不在

10、关注外在的景,转而摹写内情外露之娇憨情态。女主角从眼前之车马而心生怨气,进而想到分别之后无聊、落寞、凄清的孤单生活。悦己之人不在,“容”已是无益之举,只好把相思寄托与昏睡与眼泪,只渴盼郎君能不忘曾经的缱绻,能寄些书信与我,也不枉我之苦苦等待。这首曲词用词颇有特色,多用“儿”作词尾,以缓和语气,减慢语速,更有一种撒娇之态依稀可见。另外,还用了五组AABB式的叠词,以加重语气,延伸伤感。这首词比前面两首更大胆、直接,当是二人低语之时的言辞。4、其他词句:(可先让同学们自己找出自己喜欢的,然后互相交流心得。这里提供的仅供参考)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

11、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幺篇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四煞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六、人物性格:(

12、8分钟)前面已经说过,长亭送别的主角是莺莺,她其实也是西厢记的第一主角。西厢记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也因为莺莺这个人物深入人心!我们结合时代想一想,莺莺这个人物形象为何如此令人倾倒?她身上到底有些什么无法抵挡的魅力呢?而这些魅力可以从唱词之中看到吗?(学生讨论,找佐证,展示成果、补充、总结)1、崔莺莺的哪几段唱词最能表现她对功名和爱情之间关系的看法?(提问八)唱词:幺篇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13、快活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明确:(1)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2)对功名富贵的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煞强于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2、全折突出刻画了莺莺什么性格特征?(提问九)明确: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个性。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她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板书)点评:莺莺作为

14、元代的一个相国千金,却不自命清高,认准了要与没有背景没有功名张生长相厮守。张生在母亲的要求之下进京应试,张生也允诺一定要考取功名荣耀于她,可她却将这些东西看做“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只担心张生会寻花问草,始乱终弃。在她眼里,爱情越过了功名、身份而占据了第一的位置。我们虽无缘一睹其芳容,却深知她有一颗不为世俗所扰,忠于爱情而义无返顾的洁净、芬芳的心灵。她是一个有着美丽的心灵的稀世女子。七、课后拓展:选择文中一段词曲进行鉴赏或把它改写成现代汉语八、小结:剧中许多曲词既有唐诗宋词的意境,又有元人小令的风格,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善于运用修辞来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又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朴素自然,雅俗共赏。总之,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浓郁的水墨画,是一曲撩人心弦的离歌。它处处给人以深沉的美感,将永远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