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建设英雄.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035125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旗渠建设英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旗渠建设英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旗渠建设英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旗渠建设英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旗渠建设英雄.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物事迹从众多的红旗渠建设英雄人物中,挑选出38名代表人物,对其事迹作简要记述。这些人物中,有为红旗渠建设献出青春的英烈代表,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冲锋陷阵、坚持同群众一块浴血奋战的县、公社领导干部的代表,有精心设计、积极参与施工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代表,有起到带头、骨干、模范作用,为红旗渠建设历尽艰险的劳动模范代表,有献计献策、勇于革新、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工程进展的包括一般干部和民工在内的各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等。他们既是红旗渠建设的顶梁柱和闯将,又是红旗渠建设先进人物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吴祖太吴祖太(1933-1960),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人。因家乡灾荒,7岁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

2、持生活。建国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1958年,吴祖太调林县水利局工作。在南谷洞水库工地负责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未婚妻多次来信要他回家完婚,都被婉言劝阻。直到1959年春节,未婚妻来南谷洞水库工地看望他,才举行了婚礼。1960年初,他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为了尽快绘制出红旗渠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天工作到深夜。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出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他和同事们在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难题,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

3、物。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昼夜思考,拜访附近山村老人。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吴祖太担任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既要依据勘测实况,绘制每项工程设计图纸,还要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不叫一声苦。他没明没夜地在工地上奔波,总感力不从心,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有一天他跑到盘阳村南边的凤凰山工地,发现已经挖了

4、五六天的渠道,竟不是测定的渠线,自己感到非常内疚,及时讲明情况,予以纠正。这件事引起的教训,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渠首拦河大坝挖了l米深,被水淹没,吴祖太赶到工地,寻求解决办法,又制定新的方案,解决了施工困难。同年3月,他发现王家庄隧洞有几处裂缝,当即和民工研究防险办法。为保证施工安全,他把原设计的“单孔洞”改为“双孔洞”,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他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吴祖太牺牲噩耗传到县委会,杨贵非常痛心地流出了眼泪,心

5、情久久没有平静。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吴祖太生前在林县水利建设上所作出的贡献,县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李茂德李茂德(19141960),林县姚村镇北陵阳村人,曾任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1960年2月参加红旗渠工程建设,在姚村公社分指挥部负责医疗安全工作。他经常深入民工住地检查卫生和工地安全生产,并积极参加施工劳动,哪里困难,就往那里去,不管是份内份外工作都抢着干,在王家庄施工时,当地小孩发生了小儿肺炎,并且传染很快,情况紧急,他和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共同研究防治方案,采取措施抑制了病情发展,使一些孩子转危为安。当地群众称他

6、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同年3月28日,他和吴祖太到王家庄隧洞检查施工险情时,被塌方夺去生命,终年46岁。杨 贵杨贵,1928年5月29日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至1941年在本村读书,1942年在中国共产党动员抗日反对内战的号召下,参加了抗日和反对国民党苛捐杂税的斗争,国民党县政府曾多次抄家捉拿他,均未得逞。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罗圈村党支部书记、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同年6月被选为汲县一区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1945年至1950年,先后任汲淇县五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区长、淇县二区区长、六区区委书记兼区长、淇县县委委员兼二区区委书

7、记、淇县县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他一直在前线坚持对敌斗争,1947年7月6日,在指挥三里屯突围战斗中英勇负伤。伤未痊愈,又调淇县前方指挥部工作。1950年任汤阴县委宣传部部长,1952年12月,任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1954年5月,调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兼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从此在林县一干就是21年,杨贵亲切地称之为第二故乡。杨贵在林县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县情,“摸大自然的脾气”,认识到“缺水”是林县贫困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并在县委中形成了共识,他带领县委一班人,始终抓住“水”不放,坚持不懈地领导、决策、组织了林县水利建设事业的一系列攻坚战。1955

8、年杨贵在下乡调查中,发现了任村乡桑耳庄和河顺乡马家山两个深山区村劈山修渠解决了人畜用水的典型,立即在县委会议上作了介绍,并连续组织全县乡村干部到那里参观学习,开展讨论,推广他们艰苦创业的先进经验,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大办小型水利的热潮。采桑乡土门村座落在旱土岗上,地下挖不出水,外边引不来水,他亲自深入这个村蹲点,发动群众家家户户打旱井。实现了10亩地一眼井,杨贵称赞它是“旱井世界”,在全县山区进行推广。1957年12月13日,在中共林县二届二次会议上,杨贵作了题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报告,在全县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采取了开渠引水、筑库蓄水等十种办法,大搞治水工程

9、,提出了旱地变水田、秃山变绿林等“十变”治理措施,在全县很快形成大规模的群众性治山治水高潮,涌现出东冶、庵子沟、七峪、高家台等一大批治山治水先进典型。庵子沟是个穷山村,从1953年开始搞水土保持,苦战五年,山坡地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田,总结推广了“水是一条龙,先从山头行,治下不治上,等于一场空”的成功经验。1958年1月1日,杨贵在这里主持召开县委全体(扩大)会议,大力推广庵子沟治山治水经验,并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千个庵子沟运动,动员全县人民投入到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中。经过连续几年的兴修水利,全县自然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建成了天桥渠、抗日渠、淇南渠、淇北渠、英雄渠等引水渠道和要街、弓上

10、、南谷洞、石门等中型水库,从而大大改变了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1958年9月,林县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国务院嘉奖。1959年,林县遭受严重旱灾,河渠断流,井塘干涸,蓄水天不下雨,挖泉地下无水,在严竣的干旱威胁下,杨贵狠下决心,分派三个调查组,亲自带队到山西友邻县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县委会议多次讨论,大胆地作出了引漳河水入林县,修建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的决策,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苦战十年,终于在太行山开凿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工程建设中,他带领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实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的“五同”工作法,坚

11、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工程的节节胜利。开工后,山沟里一下子涌进3万多人,全线摆开长蛇阵,物料、技术等困难接踵而来,施工受阻,他深入现场解决问题,在工地前线指挥部盘阳村召开会议,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著作矛盾论,学哲学、用哲学,决定由全线开工改为分四期施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成一段渠,通一段水,以水促渠,从而大大鼓舞了建渠群众士气,加快了工程进度。总干渠建成后,他同县委共同研究,及时提出了一条渠顶两条渠用的战略决策,组织实施支渠配套和长藤结瓜等建设工程,制订了以渠带库,以渠带电,以渠带路,以渠带卫生等“一带十”工程项目,成立了红旗渠工程管理机构,加强用水管理,充分发挥红旗渠效益,促进工农业生产。杨贵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十分关心人民疾苦,在山区建设中,突出解决缺水矛盾的同时,为发展经济和交通建设、地方病防治、食管癌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