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032111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区集中供热.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威海市区集中供热城市供热涉及千家万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搞好热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对于提高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载体功能,根据威海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把发展供热采暖作为增强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当作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冬季生活的头等大事来部署。威海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始于198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市供热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多次修编调整了城市热力规划,连续出台了市区工业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等管理办法,特别是1998年以后,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供热模式、收费模式、补贴模式、价格

2、运行模式,理顺供热管理体制、企业内部改革,全行业积极推动供热工作上档升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区热源厂均为热电联产,蒸汽供热能力达2213T/H,热水供热能力达720MW,蒸汽管道长度347公里,热水管道长度1007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居民供热户数14、9万户,其中已实行分户控制的超过13.8万户,分户控制改造率达93,集中供热普及率达65%。一、我市供热发展现状及特点(一)市区集中供热现状目前,市区主要热源厂为威海热电厂、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西郊热电厂、华能威海电厂,为直供单位,绿能供热公司购买西郊热电厂的蒸汽, 2006年华能威海电厂

3、也参与了地方供热。 1、热源现状 1)威海热电厂位于古寨西路号,生产规模为七炉七机,装炉总容量1105T/H、装机总容量210MW,担负着中心城区四方路以北地区和高新区的全部范围,负责供热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用汽和居民采暖热负荷,供热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居民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循环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2、威海市第二热电厂由威海新力热电有限公司和威海博通热电有限公司组成,担负着四方路以南、海埠路以西的供热任务。(1)新力热电公司位于青岛中路72号,是威海市第二热电厂与香港伟乐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规模为七炉五机,装炉总容量为435t/h, 装机总容量为42kW,担

4、负二热电厂区域内125多万平方米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循环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2)威海博通热电公司位于经区博通路1号,于2007年8月9日被第二热电厂收购52.75的股份,第二热电厂成为其控股股东。生产规模为四炉三机,总装炉容量355t/h,总装机容量60MW,担负二热电厂区域内136多万平方米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供热任务,供热模式为高温水供热和蒸汽供热两部分。 (3)威海西郊热电厂位于张村镇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现有4炉4机,装炉容量300t/h,装机容量48MW。该厂原为旅游度假区内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公司的企业自备电厂,除满足魏桥纺织集团公司的用热外,通过绿能有限供热公司向

5、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汽和冬季居民采暖用汽。 (4)绿能供热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张村镇政府、初村大学城区域内的居民冬季采暖任务。供热方式为购买威海西郊热电厂的蒸汽,通过蒸汽外网向工业用户供应蒸汽,向采暖用户通过汽-水换热站供热。现供热面积90多万平方米。以锅炉房解决初村大学城区域的供热问题。(5)2006年市政府批复华能电厂通过机组改造参与地方供热,2300MW机组供热改造后将形成向外部输送260t/h(压力1.6 MPa(a)、温度425)和2345t/h(压力0.79 MPa(a)、温度327)蒸汽产能,循环水供热系统可满足400万m2采暖供热需要,成为未来市区的主要热源。2、热负荷现

6、状(1)采暖热负荷:在现有供热热源及其供热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和地形条件,将城区分为7个供热分区,采暖热负荷(MW)、采暖面积(万平方米)见下表。供热分区热负荷现状统计表序号供热分区采暖面积(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MW)供 热 范 围热源1第一供热分区1140770中心城区四方路以北地区和高新区威海热电厂2第二供热分区280192中心城区四方路以南、海埠路以西威海新力热电公司、威海博通热电公司3第三供热分区220140张村组团及羊亭组团威海西郊热电厂4第四供热分区8565双岛湾科教新区及初村初村供热站5第五供热分区-崮山组团6第六供热分区118草庙子组团绿能供热公司供热站7第七供

7、热分区-桥头区域总计17361175(2)根据市区现有四个电厂提供的资料,按现有供热分区,目前现状工业热负荷详见下表:现状工业负荷统计表序号现状热电厂现状工业热负荷(t/h)最大平均最小1威海热电厂350136302威海新力热电厂2872301073威海博通热电厂9060394威海西郊热电厂665246总计793478222(注:一热电蒸汽负荷含汽水换热站的采暖负荷)(二)我市集中供热的特点一是我市的集中供热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我市热源厂初建规模都较小,为了加快热源厂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进资金,千方百计地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为发展成目前规模。二是按照城市发展需要形成了区域供热网络

8、。随着我市中心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分区的集中供热网络,辐射不同的热负荷中心区,在各自热力规划区域内负责全市企事业单位和民用供热任务,供热主管网经过区域全部纳入集中供热主管网,取代了400多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近2年又将22个供热质量、服务质量相对较差的自备换热站并如入供热大网。三是重视供热规划和管理。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从1982年起先后5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威海市区城市热力规划。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和经济布局的要求,从1986年开始根据规划建设了四个热源厂。2004年以来,随着科技、工业基地等园区的筹建,正在规划建设张村、羊亭、草庙子、崮山4处热源,形成了覆盖整个市

9、中心区、高新区、经技区、工业园区及周边乡镇的供热格局。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专门班子配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编制热力专项规划,预计6月份规划定稿,2008年颁布实施。为了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供热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重新修订威海市供热管理办法,争取2008年颁布实施。四是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实现用热商品化和货币化。2004年威海市理顺了供热管理体制,将其管理职能全部移交到新成立的市燃气热力管理处。2005年把市供热公司整体并入威海热电厂,取消了供热中间环节,威海市区除绿能供热公司为转供热单位外,其余供热单位全部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1998年以前,我市一直采用福利

10、供暖模式,1999年出台了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住宅取暖补贴暂行办法,变“暗补”为“明补”,实行了用热商品化、货币化;针对近年来煤炭不稳定的因素,2004年建立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对市区生产经营用汽实行浮动价格,以原煤(5500大卡以上)到厂价格每吨400元、每吨热汽(0.7Mpa)价格调整到109元为基础,根据煤炭价格变动情况,每吨原煤到厂价格每增减50元,每吨热汽的价格相应升降9元;对居民热用户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加收2元燃料差价,待煤炭价格回落时再取消加收的燃料差价。五是加强节能环保意识,维护城市环境。威海市厂从1999年开始推广实施循环水供暖工程,第二热电厂(新力热电公司、博通热电公司)

11、随之也进行了部分管网的改造实施了循环水供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形成居民供暖主要模式为循环水供暖,具有山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循环水供暖工程,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同时将集中供热主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小锅炉拆除400余台,全部纳入集中供热主管网。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各热点企业纷纷上马了脱硫设备,二氧化硫排放按规定均达标。六是稳步推进分户热计量收费改革,实现节能目标。2000年开始推行供热分户计量,对热计量收费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对市区采暖系统实行分户控制改造的意见、关于已初步具备安装使用热能加强供暖分户控制改造的意见、威海市建设工程室内采暖设计施工管理办法等文件,目前规定所有

12、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供热室内采暖系统设计一律采用按户分环,每户入口表箱内安装热计量装置、球形阀、锁闭阀、除污器、热水表等等设施,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对既有建筑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户控制改造。目前威海市中心区完成单户控制改造已超过13.8万户,占供热总户数的93。威海市被列为热计量改革试点城市后,成立了供热计量改革领导小组,市领导亲自挂帅,各有关单位派员组成,并通过公开招投标,实行热计量设施市场准入,规范热计量市场秩序,为下一步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实现节能目标奠定了基础。七是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威海博通热电有限公司高温水供热工程采用进口芬兰LPM公司的换热机

13、组,以质调节为主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200余个二级水-水换热站,全部实行无人值守,具有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安装简便、换热效率高、运行稳定、自动控制等优点。威海热电厂采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全自动微机监控系统,对所属的30余座二级水-水换热站全部联网进行微机监控,30余座二级站实行无人值守,通过总站监控。二、存在的问题:(一)城市热力规划相对滞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 2001年修订的城市热力规划显得相对滞后,造成城市道路拉锁似的重复破挖施工,不仅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给居民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二)城市供热管理有待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市供热已发展多年,国家、省一直缺乏统一的供热管理标

14、准, 2007年山东省颁布了第一部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规范了供热行业的行为,但因供热行业的特殊性,每个省市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在省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适合我市供热管理的文件。1998年我市颁布了威海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在没有上级部门文件指导下制定的管理办法已过去十年,已无法适应供热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供热单位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管。(三)部分供热设施年久失修。原有旧管网设施陈旧,保温效果差,管网跑冒滴漏的现象严重,造成浪费,并严重影响供热效果。(四)分户热计量收费改革进展缓慢,影响节能降耗的效果。分户计量推广工作受热计量表价格、质量、热水水质、热价等因素等

15、影响,进展较慢,节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目前收费方式仍以按面积收费为主,这种收费制度不能激励用户的节能意识,没有真正体现“谁交费、谁享受,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原则,用热多少与热用户在经济利益上无关,热用户对热量耗漠不关心,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相对难度较大。(五)热源不能满足市区供热需求,现有部分热源置配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机组参数低,容量小,热效率低,已明显不能满足现有供热需求;热力管网分区分片管理,不能形成统一热网事故状态下的相互补充,同时影响了热电厂充分发挥热电联产的节能作用,浪费了能源。(六)未来燃料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而节能意识却未深入人心。集中供热系统末端无计量和调节手段,统一按照供热面积收费,节能多少用户并不关心,当室内过热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