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03022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1. 荒漠化的过程及其成因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般景观的过程。【例1】(2009浙江高考)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 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C.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区域土地荒漠化的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属

2、于中等难度题。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分为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自然因素引起的要快。【例2】(2009海南高考)读图,完成(1)(3)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2)图示区域与古代相比,当代 ( )A. 河流水量更大B.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

3、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地面沉降【解析】第(1)题,解读区域图,(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沙漠广布,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城镇分布及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因此该地区的城镇主要沿河流分布。第(2)题,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第(3)题,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答案】(1)D(2)B(3)B【例4】(2009江苏高考改编)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1)P地与Q

4、地相比,P地( )年大风日数少 年降水量多 年降雪日数少 沙尘暴日数多A. B. C. D.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截留水分 改变气候类型 削弱风力 改变植被类型A. B. C. D. 答案:(1)A (2)C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题,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了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多沙尘暴。P地位于河谷地带,故较Q地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多。第(2)题,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

5、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2012四川高考)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解析:蒙古国降水少,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有利于解决该地环境问题,D项正确。调整农作物熟制与当地生态环境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广泛建设人工水域是在降水较多的区域实施的措施,B、C项错误。答案:D(2011浙江高考节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说出该区

6、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2011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Bd Ce Df解析:第1题,a、b分别位于南疆和河西走

7、廊,温差大,但草原面积小;b为河西走廊,地势较平坦、降水少;c位于内蒙古高原,光照充足、风沙大;d位于东北地区,降水多、蒸发量小,气候湿润,林地多;e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风沙小;f地跨我国东西部、农耕区和畜牧区过渡地带;g位于南部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林地多。第2题,c主要以保护草原为主,d主要以保护黑土为主,e位于青藏高原上,为三江源地区,多湖泊和河流的源头,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可以起到保护湿地、涵养水源的作用,即选C。答案:1.D2.C(2010全国卷)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

8、成34题。3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C耐盐 D抗倒伏4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 B农家肥C农药 D淡水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滩涂的利用和改造,难度较小。解析:沿海滩涂盐渍化严重,所以改造滩涂应种植耐盐植物。由于滩涂盐渍化严重,引淡水淋盐可以有效缩短滩涂改造时间。答案:3.C4.D (2013宝鸡模拟)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ABC D2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

9、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1.C2.A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第2题,我国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2013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34题。3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河流上游地区盆地中央绿洲地区A BC D4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

10、坏植被解析:3.D4.C第3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第4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2011广东高考节选)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4分)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每空2分,共4分) (2)措施:提高灌溉

11、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任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森林被人们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简单记为“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水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无(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另外,还可图示如下:【例1】 (2008海南高考)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

12、幼林地径流量(L) 泥沙量(kg)径流量(L) 泥沙量(kg)径流量(L) 泥沙量(kg)径流量(L) 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B. 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 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D. 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

13、生态环境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C. D. 1.雨林被毁的原因图解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本组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1选D。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

14、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2选B。(2008年四川延考区文综卷)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图中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45题。4.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5.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来源:学科网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森林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和森林的分布。第4题,日出时,森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因而CO2浓度开始下 降。第5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