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浅探.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02867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德育浅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德育浅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德育浅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德育浅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德育浅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德育浅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德育浅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德育浅探摘要:本文从高校失位的道德教育、“两课”教材教法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校德育的现状;同时从质量标准、德育工作队伍、课堂教学、网络教育、课余活动、社会实践、生活指导、监控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来确立高校德育教学途径和方法。关键词:高校德育 现状 途径和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也由知识型向素质型、实效型过渡。这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在标准上不仅要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诚信、勤勉、踏实等道德品格素质要求。也就是说现在高校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

2、标,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其次,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再次,要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围绕这个目标,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三个面向”的总要求,树立大学德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新思路和新观念,即德育工作要注意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中优秀的成果和成功经验,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3、。1、高校德育的现状11 高校道德教育的失位在我国,大学的评估和排行主要是看各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等。这些无不反映了评估大学水平的“知性取向”。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依据本科生生源、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率、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教学设备、就业率等一系列量化的指标。这些知性方面的数量化导致各高校对知性取向的崇奉,其负面效应是大学逐渐走向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实质上是把大学当成了企业,把教育当成了生产过程,把学生当成了产品,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忽视了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总之,现有的评价体制造成了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忽视 。有学者认为现代大学之着重“知性取向”,使伦理教

4、育或价值教育在大学的课程中已失位或消失,在最好的情形下也是边缘化,这是因为在科学知识的文化范典下,价值体系及观念被视为不是“知识”,以是,伦理教育或价值教育在大学知识的庙堂中的位置也就不确定了 。在知性取向下,“两课”教师队伍不稳定,不断有人转到其他专业或部门,坚守阵地的一些人经常感受到不被重视的无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水平滞后,一些辅导员的人文素质和思想素质较差,无法有效地展开工作;一些人忙于报考研究生,提升层次,多数人并不热衷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科教师不愿兼任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工作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而在年终考评、职称评定中无足轻重。12 “两课”教材教法脱离学生

5、实际“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但优秀教材少,现有教材大多数理论性强,观点陈旧。如思想道德修养教材,有的版本有“树立崇高理想”一讲,但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的章节;有的版本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但不进行“就业指导”。讲到“情爱论”,一般的教材只是泛泛提及,但就“性”的责任和道德认识多是避而不谈;讲到“道德论”,一般教材依然是恪守传统,对网络道德、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很少讲到。又如形势政策科目,没有适时的教材,每学期集体备课,写出两个教案,但形势、政策变化很快,有些教师不关注热点,就很难讲好课。教法单一,尽管德育教学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了不少好的教育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但

6、总体收效甚微。德育的对象是有个性、有差异、有思考判断能力的个体。但一个教师每节课要面对许多个学生,讲授法必然是主要的,每学期面对数十乃至上百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仍是沿袭传统的集体灌输式方法,即“我讲你听”的说教式,忽视启发和个别教育,比较强调外部管理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和自我教育。学生被当成美德袋,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从而难以真正唤起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13 个别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下滑教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而又学识渊博的人才可能做到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招生规模扩大教师短缺的情况下,不少高校把教师的学历、职称、成果当作奖罚、晋级的重要依据,从而忽略了对其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的考虑。一些教师追名逐利,见利忘义,玷污了教师的尊严。主要表现在:一、灰色收入,少数学校乱收费,乱推销参考书,有的教师敬业精神下降,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学术腐败,有的人为评职称、提干在别人的文章里挂名,有的人干脆让别人代笔“著书立说”;三、考试舞弊,个别教师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屡禁不止。虽然这些现象只是极少部分人,但严重败坏了教师的形象。总之,深入思考学校德育失位的原因,理解学校德

8、育缺陷之真正所在,是为了在实践中改革发展,找到更好的推进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2、高校德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21 质量标准建设从宏观层面上,国家在规定学业标准的基础上,规定思想道德修养标准,建立高校德育质量认证制度。从微观层面上,高校应结合实际,制定德育教学计划,为学生构建优化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并形成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22 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这是高校德育质量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高校专业课老师要认识到对大学生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在做好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做人师。抓好德育质量建设,两课教师和辅导员

9、队伍建设,当前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数量不足。如按教育部有关标准,辅导员和学生比例为1:150,但有的高校一个辅导员带五六百个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辅导员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二是整体素质须提高。这并不是提高学历结构就能解决得了的,而应该提高思想、文化、道德、心理等综合素质。一个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三种基本知识和三种基本能力。三种基本知识是指辅导员应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学、管理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三种基本能力是指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建设的有效途径。专业化应包含三方

10、面的内容,一是高校应在原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特点和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开办能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校辅导员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二是从事高校辅导员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化的理论和实际能力培养,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三是现在高校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化教育和培训的辅导员队伍,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逐步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认证来达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求。职业化也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即应具备三种基本知识和三种基本

11、能力;二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成为一种职业,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三是应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期的考核和淘汰。 J广大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23 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高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相衔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课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觉悟的主渠道。关于教学方法建设。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辩论法、研究法、参观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品

12、表演法。教学方法选择必须受到以下几个客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 教学时效的要求。要优化德育教学方法应符合以下条件: 坚持系统性原则。 坚持启发性教学。 坚持内容和方法的统一。 坚持时间和效率的统一。 发挥教学方式的整体优势。24 把网络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在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广义地说,除了课堂教育外,课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德育方式,都属于德育的课外延伸。但是由于互联网络已经进入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又是网络使用和操作的主要群体,因此利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实施课外德育教育就应该成为各位同仁关注的重要途径,而且无论你是主动地关注,还是被动地关注,互联网络对

13、于大学生的影响都是无时不在的,主动能够掌握时机。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一种校园时尚。在这种情况下,封闭管理和听之任之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因势利导才是正确的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首先培养一支精通网络原理、技术、特点,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德育目标和大学生自身实际,在网上开辟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栏目,设计教育教学软件,开设道德课程,让德育工作进入网络;能够及时洞察学生在网上的反映和表现出的思想动态,给予有针对性的解答;能够利用网络,针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与学生交流,成为大学生的网上朋友。同时,实施网络教育还需要政府在网络管

14、理和控制上给予支持,制定、完善有关法律,规范网络操作,严格把好网络信息关,从源头上堵塞有害信息的输入和传播,使网络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25 大力加强大学生课余活动的主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重视隐性教育作用。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方式。它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特定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参与中,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的同时,领悟出生活的价值和真谛,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从而端正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谨慎审视人生,潜移默

15、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隐性教育无需在课堂上集中灌输讲授,它蕴藏在优秀的教师、进步的课程设置、高层次的办学方向、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及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增加隐性教育的内容,淡化被教育者受教育的意识,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境、寓教于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之中,会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26 把社会实践作为德育体验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年代,人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面对国内、国外的各种思想和思潮的影响,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德育观点,确立正确的人生取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把教育和社会生产力相结合更进一步表述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6、也明显地说明社会实践在学生德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开展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充分理解书本上的观点,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教育。同时,更加全面深刻地感受人生真谛、增加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锻炼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改革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要始终以大学生关注与困惑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社会实际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安排实践内容和实践场所,让学生真正深入第一线,在企业发展中创立经济人生,在农村、农民中洞察中国国情。通过多渠道的汇集融合,酿就大学生对我国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7 把大学生活指导作为德育指导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学习问题、交流问题、择业问题、青春期成长问题、社会问题进行理解、指导和开导,比较心理咨询这一教育形式更具全面性,比较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能更具亲和性、沟通性,是适合于当今竞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