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970225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期末复习要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绪论一.温病学的发展概况1.战国晋唐时期(萌芽阶段)夫今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2.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刘完素: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3.明清时期(形成阶段)王孟英,学术成就: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第二章1.温病的概念: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2.温病的特点: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3.温病的命名:以发病季节、发病季节的时令主气及临床特点为依据发病季节命名:春温、

2、风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暑湿等临床特点命名:烂喉痧、大头瘟、疟疾、霍乱流行情况命名:瘟疫4.分类:1).以病因,病证性质分:温热类、湿热类温病 (温热类起病急,易化燥伤阴和内陷生变,一般病程较短。湿热类温病起病相对较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可化燥伤阴,亦可湿化伤阳。温热类温病以清热为主,用药较为单纯。湿热类温病以清热祛湿为治,化热化火后可按温热类温病治法。)2).根据发病类型分:新感温病、伏气温病(新感温病: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初起多见肺卫表证,然后由表入里,逐次深入,如风温、湿温、秋燥、冬温等,暑温也属于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起病初期即以里热证为

3、主,病邪或由里外达,或内陷深入,如春温、伏暑等)5.温病与伤寒论的关系:温病可隶属于广义的伤寒又有别于狭义的伤寒。伤寒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学术上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伤寒: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是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6.瘟疫的特点: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可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大多来势迅猛,病情危重,危害较一般温病更甚 。7.温毒的特点: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等特点,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第三章 1. 各种温邪的

4、致病特点1).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变化迅速,易逆传心包易化燥伤阴2).暑热病邪 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暑热亢盛酷烈,易伤津耗气。 直中厥阴,闭窍动风 易兼夹湿邪3).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湿性重浊。 粘腻淹滞,传变慢,病势缠绵 4).燥热病邪 以肺为病变中心 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5.温热病邪: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里热内迫特性显著 易耗伤阴液6.温毒病邪攻窜流走 蕴结壅滞2.温病发病因素:体质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3. 温病发病类型:(一)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代表病种:风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

5、二) 伏邪温病: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代表病种:春温、伏暑等第四章 1.卫气营血辨证表:p562. 上焦主要包括在胸部的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中焦主要包括腹部的阳明胃、肠及太阴脾下焦主要包括下腹部的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第五章(自行掌握其临床意义)1、辩舌舌苔反映:卫分和气分的病变舌质的变化反映心,营血的情况2、验齿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3、 斑疹:章虚谷:热闭营中,故多成斑疹、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陆子贤: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叶天士:宜见不宜见多雷少逸:红轻、紫重、黑危4、 白:温病湿热

6、证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内含少量的浆液。湿温病、伏暑病、暑湿病中多见。5、 发热:指体温升高,是各种温病必具的主要症状。()6、口渴总病机:津不上承,反映热势的盛衰、津伤程度及水津气化功能等7、汗出异常章虚谷说:“测汗出,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也。” 战汗:指病人先全身战栗,继之热甚,并见全身大汗,汗出后热势骤降。为邪气留连气分,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之征象。在战汗欲作时,常可见四肢厥冷、爪甲青紫、脉象沉伏等先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预后:热退身凉,脉象平和 正能胜邪,病情向愈身热不退,烦躁不安 邪盛正衰身热骤退,但冷汗淋漓,肢体厥泠,躁扰不卧或神情萎顿,脉急疾而微弱

7、正不胜邪,病邪内陷而阳气外脱。还有全身战栗而无汗出 中气亏虚,不能升发托邪8、神志异常1、烦躁不安病机:热扰心神2、神昏谵语(昏谵)表现: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病机:营热扰心、血热扰心、浊邪上犯(阳明腑实)、肺热内迫(小儿)3、 昏愦不语病机:痰热、瘀热闭阻心包表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甚至 对外界各种刺激 毫无反应。4、神志昏蒙病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扰乱心神 表现:表情淡漠,神呆寡言,意识模糊,时清时昧,似醒似昧,时有谵语,嗜睡但呼之能应,舌苔垢腻。5、神志如狂病机:下焦蓄血,瘀热扰心表现:神志昏乱,躁扰不安,其人如狂,可伴少腹硬满疼痛,大便色黑,舌质紫暗。6、神情呆钝病

8、机:湿热上蒙清窍或余热与痰瘀互结,阻遏心窍表现: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第 六 章 1.温病的主要治法(前八法自行掌握)9)、 滋阴生津法 1. 滋养肺胃 方法:用甘凉濡润之品滋养肺胃津液。适用证:温病气分邪热渐退,而肺胃阴液未复,肺胃阴伤证。代表方: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2. 增液润肠方法:用甘咸寒生津养液之品润肠通便,又称“增水行舟”法。适用证:温病气分热邪渐解,津枯肠燥而便秘的证候。代表方:增液汤。与增液通便法鉴别。3. 填补真阴 方法:用甘酸咸寒之品填补真阴,壮水制火,又称“滋补肝肾法”。适用证: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真阴耗损,邪少虚多的证候。代表方:加减复脉汤。第七章 1.预防方法:1) 培固

9、正气,强壮体质。2) 及时诊治,控制传播3)预施药物,防止染病第八章 1.定义: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肺卫症状为特征,继而出现邪热臃盛,后期表现为肺胃津伤,多发于冬春季。2.诊断依据1. 本病虽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冬季为多。 2. 临床特征为发病急骤,以肺为病变中心,初起肺卫见证,继之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肺胃阴伤证,为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3.传变较速,易见逆传心包。4.治则:清泻肺热为主辛凉三剂:轻-银翘散;平-桑菊饮;重-白虎汤5.证治(一) 邪袭肺卫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病机:邪袭肺卫,卫阳被遏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两

10、方的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辛凉解表方剂,适用于风热侵犯肺卫之证,但两者清解之力有轻重之别。银翘散中荆芥、豆豉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大队辛凉药物中,其解表之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且银花、连翘用量大,并配合竹叶,清热作用较强。桑菊饮多为辛凉之品,力轻平和,其解表之力逊于银翘散,称为“辛凉平剂”,方中杏仁肃降肺气,止咳作用较银翘散为优。所以风温初起邪袭肺卫而偏于表热较重,以发热微恶寒,咽痛为主症者,宜用银翘散;偏于肺失宣降者,表证较轻,以咳嗽为主症者,宜用桑菊饮。(二)肺热炽盛1. 邪热壅肺证候:身热,汗出,烦渴,咳喘,咳痰黄稠,或带血,胸闷胸痛, 舌红苔黄,脉数。方药:麻杏石甘汤3、肺热移肠方

11、药: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逆流挽舟) 4.肺热发疹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四)邪入阳明白虎四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2、热结肠腑方药:调胃承气汤五加减承气汤证(五)、热入心包1、热陷心包方药:清宫汤(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水牛角尖代)、连心麦冬)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三宝的鉴别: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作 用清热之力最强,兼能豁痰清热之力次之,兼能镇痉息风通便清热之力最次,长于芳香辟秽适应证高热,昏迷痰诞壅盛高热,

12、抽搐昏迷不深 昏迷较深或昏愦不语,热势不甚 用 量1丸 / 次3次 / 日0.51钱 / 次2次 / 日1 2丸 / 次2次 / 日第九章 1.定义: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以初起即见里热证为主要特点,多发生于春季。2.诊断要点1.发病季节春季(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2.发病特点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 3.典型症状初起即有里热见证(有发于气分和发于营分之别),病变过程中易发生昏痉、动血,后期多见肝肾阴虚。3.证治1. 初发证治2) 热灼营分证候:身热夜伸,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咽燥口干而反不甚渴,舌质红绛,苔薄或无苔,脉细数。病机:营阴

13、素虚而温热病邪直犯营分,营阴耗伤。治法:清营泄热(透热转气)方药: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透热转气的药物:银花、连翘、竹叶3)热结肠腑临床表现: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舌苔焦燥,脉沉实有力方药:调胃承气汤 6. 热盛动风(1)病机:热邪炽盛,灼伤肝阴,引动肝风实热动风 (2)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红或绛,脉弦数或细弦数(3)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4)方药:羚角钩藤汤 7. 热灼真阴 1)真阴亏损临床表现:低热、耳聋、齿黑、舌干绛、脉虚细、脉结代方药:加减复脉汤 2)阴虚动风(1)病机:肝血肾精耗损,虚风内动 (2)临床表现:

14、手足蠕动,甚或瘛瘲、舌干绛(3)治法:滋阴养血,潜阳息风 (4)方药: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阴虚动风与热盛动风:实风虚风病机邪热炽盛、热极生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表现肢体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两目上视、甚至角弓反张,来势急而有力,伴其它热象肢体拘挛蠕动、抽搐无力,或口角震颤、心中憺憺大动等,伴肝肾阴虚其它表现治法清泄邪热、凉肝熄风补益肝肾、滋阴熄风方药羚角钩藤汤大定风珠,复脉类方3)阴虚火炽方药:黄连阿胶汤 8. 邪留阴分方药:青蒿鳖甲汤 第十章1.定义: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发病急骤,初起即可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传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有化火、生痰、闭窍、动风之变的,发于夏暑当令之时。有夹湿和不夹湿之别,夹湿者又称为暑湿。2.“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提出:夏暑发自阳明3.区别?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