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耳鼻喉及口腔用药.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969749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七、耳鼻喉及口腔用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十七、耳鼻喉及口腔用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十七、耳鼻喉及口腔用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七、耳鼻喉及口腔用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七、耳鼻喉及口腔用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七、耳鼻喉及口腔用药1. 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疾病常用的局部药物有哪些?耳鼻喉口腔诸器官直接与外界相通,这为治疗时的局部给药提供了方便途径。在有些疾病的治疗中,如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咽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局部给药可以直达患处,局部血药浓度高,不仅用药方便,效果好,而且还可以避免全身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因此局部用药成为耳鼻喉科和口腔科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全身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鼻部常用药物。鼻部细菌感染性炎症主要发生在黏膜深层,鼻内滴入或喷入抗生素多无明显作用,但当鼻黏膜表面形成结痂时,可考虑局部应用抗生素。一般选用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滴鼻液治疗萎缩性鼻炎;利福平滴鼻

2、液治疗鼻硬节症;对于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使用抗组胺药,氮卓斯汀鼻喷剂(爱赛平)、左卡巴斯汀鼻喷剂(立复汀);对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使用色甘酸钠滴鼻液;对于鼻塞患者,可使用“减充血剂”盐酸麻黄素滴鼻液和羟甲唑林滴鼻液(必通),不过心血管病、高血压病等患者应慎用,小儿应用时浓度不可和成人相同;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滴鼻液,如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地塞米松滴鼻液,应用时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掌握正确方法;对于治疗干燥性鼻炎常用的药物为: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液状石蜡滴鼻液。(2)咽喉部常用药物。含漱剂,起到局部消炎,杀菌作用。有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

3、林溶液;咽部涂剂,用于急性咽炎早期,慢性咽炎,干燥性咽炎,具有润滑,刺激黏膜分泌及收敛作用,有复方碘甘油,硼酸甘油;中成药口含片,有化痰利咽,消肿止痛的功效,如金嗓清音丸、西瓜霜润喉片。(3)耳部常用药物。用于软化耳垢,清洗耳道药物有碳酸氢钠滴耳液,过氧化氢滴耳液;用于消炎杀菌及止痛作用药物有酚甘油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4)口腔常用药物。口腔疾病多见于龋病、牙龈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由于治疗这些疾病所涉及的局部用药物毒性强、刺激性较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故介绍常用的非处方药。消毒防腐药:碘甘油、复方硼砂溶液;止痛药:牙痛水;口腔黏膜用药:具体内容见慢性咽炎和

4、口腔溃疡。对于口腔疾病引起的牙龈肿痛,治疗效果较好的全身用药物有:双氯芬酸钠栓剂、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2. 怎样正确使用滴耳剂?耳部用药主要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耳流脓)、外耳道炎、软化耵聍(耳垢)等。这些疾病局部用药,使病变部位直接接触药物,以利于发挥最大药效。正确使用滴耳剂是使治疗效果成功的第一步,下面谈谈怎样使用滴耳剂。患者侧卧,患耳向上,先用棉签擦净耳内分泌物,以利于药液接触并渗透进组织发挥作用。 一手轻轻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儿童须向下方牵拉,就能将耳道拉直,另一手持药瓶向耳内滴药,一般每次23滴或遵医嘱,药液应沿外耳道后壁滴入,使其慢慢流入外耳道底部,以减少刺激。滴药的温度最好与体温相

5、近,药液过冷刺激鼓膜能引起眩晕、恶心等不适。软化耵聍时,患者取侧卧位,患耳向上,滴药后让药液浸泡耵聍510分钟再起身。连续3天,即可冲洗去除耵聍。如果是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滴药前应彻底清洗外耳道的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的双氧水清洗,然后用消毒棉签拭净外耳道的脓液,再用上述方法使用滴耳剂。滴药时使药液沿外耳道壁缓慢流入耳内,滴药后应保持原体位35分钟,并用手指轻轻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尽量不要使用有色滴耳液,以免有色液体使鼓膜模糊,影响医生检查。 对于外伤性鼓膜穿孔急性期患者,禁止任何水样液体滴耳,以免影响鼓膜创口的愈合;外耳道炎和耳道霉菌病患者,应找专科医生检查,取外耳道分泌

6、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做到对症用药。婴幼儿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滴耳液,如硫酸链霉素滴耳液,因为这类药物作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婴幼儿的听力。 3. 怎样正确使用滴鼻剂?鼻部是呼吸系统的最前哨,无论感冒或鼻炎都可能造成鼻的嗅觉迟钝,鼻塞导致头痛等不良反应,而鼻内滴药是治疗鼻部疾患的主要措施,下面谈谈正确的滴鼻方法。用滴鼻剂前要把鼻涕尽量擤干净,如果鼻腔有干痂,可用温盐水清洗鼻腔,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滴药时需取鼻部低于口和咽部的位置:患者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伸或肩上垫一个软枕,也可将头悬垂于床缘外或座位,头尽量后仰,使鼻孔垂直朝上。滴药

7、时可将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让鼻腔侧壁起缓冲作用,以免药液直接流入咽部而味苦难忍。滴药后轻按两侧鼻翼两三下,使药液布满鼻腔,一般滴鼻液每侧鼻孔滴23滴,30秒后头向左或右各偏30秒,然后头恢复原位维持30秒,最后坐起将头前低,这样可使滴入的药液充分分布整个鼻腔。药液如为喷剂,采用坐位,鼻涕尽量擤干净后,左手持药瓶,将喷嘴放入右侧鼻孔,喷嘴方向对着右眼外角,使药液喷到鼻腔外侧鼻即可。滴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婴幼儿尽量不用滴鼻液,因为婴幼儿的鼻黏膜很娇嫩,用滴鼻液会刺激鼻黏膜,影响其发育;部分滴鼻剂含有麻黄碱,此药为“减充血剂”,高血压患者、儿童慎用,有萎缩性鼻炎者禁用。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

8、,可用薄荷石蜡油滴鼻液,滴药时将药液顺着鼻孔内侧慢慢流下,以起到润滑鼻中隔黏膜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各样的滴鼻液都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造成药物性鼻炎。 4. 鼻炎普遍存在哪些用药误区?误区一:把鼻炎当成感冒,乱吃药。经常有患者,当急性鼻炎(俗称“感冒、伤风”)发作时,使用感冒药,两三天后觉得好多了(这是由于感冒药中含有扑尔敏等抗组胺药,能够暂时缓解部分鼻塞、流鼻涕、发热的症状),但过了1个星期又出现了鼻塞、流鼻涕、发热的反复症状。这时候患者还以为又感冒了,就在家瞎吃药,结果拖延病情,等过了两个多月症状严重后才来就医。这就是典型的急性鼻炎转变为慢性鼻炎。因此,患者一旦出现反复感冒的

9、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确诊就医,以免发展成慢性鼻炎。 误区二:不敢使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目前是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在缓解喷嚏和鼻部总体症状方面优于口服抗组胺药。可是目前有些患者不愿使用这类药物,认为与口服糖皮质激素药一样,会产生全身多种不良反应,例如满月脸、水牛背等等。其实,糖皮质激素类鼻腔用药,如曲安奈德喷雾剂,莫米松鼻喷雾剂,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药物被鼻黏膜吸收后,经鼻咽喉部咽下的药物很少,在常规剂量下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当然,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还应遵从医嘱,予以重视。误区三:盲目依赖鼻炎药水。“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净)”是许多鼻

10、炎患者的常备药,一旦出现鼻塞症状,患者往往自行购买使用。刚开始使用,效果明显,但不到1周,滴鼻净就没有效果了,病情反而更加严重,甚至无法正常睡眠和工作。那是因为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净)、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盐酸塞洛啉滴鼻液(诺通)等药物属鼻炎“减充血剂”类药物,其中所含的药物成分能收缩毛细血管,暂时达到鼻甲收缩、扩宽鼻腔、改善通气的作用。鼻炎患者反复、大剂量使用“滴鼻净”类药物,可导致鼻甲增大增厚,引起鼻窦炎或鼻息肉,使患者嗅觉减退、呼吸功能受阻,产生药物性鼻炎,故不可滥用。如果必须使用,使用时间最好不超过10天,而且用药期内要多服用维生素C。婴幼儿、新生儿应禁用此类药物,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11、若用量过大,则有致高血压的危险。因此,当出现鼻塞症状后,尽量不用或少用“滴鼻净”,可以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或者适当使用一些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滴鼻液、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 5. 怎样自治鼻出血?鼻出血是鼻腔内小血管破裂所致,儿童鼻黏膜脆弱且血管丰富,更易出血。一旦发生鼻出血要学会应急处理。首先要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和恐惧,先搞清是哪一侧出血或先出血。一般出血或出血量小时,患者可以坐位或半卧位,如果出血量过多,患者可能有休克时,应让患者平躺低头位,不要让患者把血咽下去,以免血液刺激胃肠道而呕吐。止血方法:因为多数鼻出血点是鼻中隔前下方,该部位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可以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压迫鼻中隔前下部

12、)1015分钟,同时用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果捏鼻法不能使血停止,就要用填塞法,可以用干净棉球、纸巾或小纱布,卷成卷或团,塞进鼻腔。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纱布上涂一些链霉素软膏或红霉素眼膏或浸一些麻黄素滴鼻液,塞入鼻腔,一会儿就能把血止住。千万不要用脏毛巾、未消毒的棉花,不干净的卫生纸等阻塞鼻腔,那样容易因为不清洁而引起鼻的感染,有的还可能得破伤风。鼻出血既是小问题也可能是大问题,一定要尽早看医生。鼻腔反复出血、鼻涕中带血丝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到医院去检查,警惕是否有肿瘤、血液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症状表现。6. 抗生素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有用吗?慢性咽炎多起于急性咽炎,

13、在急性咽炎的发病期服用抗生素,能将致病菌杀死。但是,炎症消失后,一旦出现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等慢性的病理改变,抗生素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慢性咽炎咽部粘膜表面虽然多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但用抗生素最多只能抑制或消灭咽部细菌,并不能使慢性炎症消退,改善患者症状;而且慢性咽炎非细菌感染,如果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细菌可能会产生抗药性,还可能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除非有细菌感染,如咽部有脓点,出现发热等症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的咽喉痛,没有发热、咳嗽等现象,则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只需选择口服的含片,例如西地碘片(华素片)、金嗓清音丸、

14、利林喉片、银黄喉片等即可。同时局部配合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这样能增加药物与病变组织的接触面,尤其对消除炎性分泌物、减轻局部症状非常有利。此外,含片对某些人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碘制剂类。含用时若发生咽部肿痛、面部肿胀、气急、皮肤发痒等,应立即停用并请医生处理;儿童不宜使用含片,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以免呛入气管。 若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光用含片是不够的,此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自我保健是抵御慢性咽炎的关键。慢性咽炎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如戒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积极治疗急性咽炎及鼻腔、鼻窦、扁桃体的慢性炎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还要多吃富含维生

15、素的蔬菜和水果,比如有滋阴润燥功效的梨、蜂蜜、莲藕等,少食橘子、桂圆和荔枝等易上火的水果。7. 口腔用药前需注意些什么?口腔内有腺体,它们在不停地分泌唾液(俗称“口水”)。尤其在白天通过咀嚼、说话等口腔动作,使腺体功能活跃,唾液的分泌量也大。而老年人就不同了,由于衰老,口腔腺体萎缩,唾液分泌量自然减少。这些唾液除具有消化功能外,由于其内含有大量抑制细菌的溶菌酶,对口腔有冲刷和自洁作用,这也是口腔很重要的自我保护作用。最常见的口腔病有口腔炎、口腔溃疡、龋齿、牙龈炎、牙髓炎、牙周脓肿、牙槽脓肿、牙本质过敏等。纵有多种原因,除损伤性外,它们共同的一点是由于口腔内残存有适宜细菌繁殖生长的条件。由此可知

16、,口腔疾病重点是预防。首先从饮食做起,不管有无口腔疾病,应尽量避免过冷过热,以及酸甜食物的刺激;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早晚刷牙;避免用牙咬啃过于坚硬的食物或物品;一旦发生口腔疾病,家庭自选止痛、消炎药物仅能对症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条件者应及早到有专科门诊的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后,局部处理非常重要。8. 哪些情况下需要用药物性漱口水?近年来,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能够清新口气保护牙齿的漱口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有些人为了取得更好的保健效果,甚至长期使用药物性漱口水,其实这是不对的。漱口水一般分为保健性和治疗性两大类。保健性漱口水一般口感比较舒适,主要成分是口腔清新剂,用于去除口臭。因此无需特殊指导,使用人群也无限制。但治疗性漱口水如醋酸氯己定溶液(洗必泰)、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消炎、杀菌的药物成分,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因为健康人的口腔里存在一些正常菌群,长期使用具有杀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