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969588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狭义: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一般趋势: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缓慢发展期:童年期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成熟期(平稳变

2、化阶段):中年期下降期:老年期心理发展的动因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 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 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3)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1.图式:认知结构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

3、和创造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方式:同化和顺应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3。 顺应: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改变原图式,或创造新图式的过程.使图式得到。4平衡: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势.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个阶段。(1) 感知运动阶段(0

4、2岁):此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通过此图式协调感知输入的动作反应,从而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2) 前运算阶段(26、7岁):此阶段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此阶段的特点有:1) 泛灵论;2) 自我中心主义;3)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 思维不可逆性;5) 缺乏守恒。 () 具体运算阶段(、7岁11、1岁):由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此阶段的特点有:1) 守恒性;2) 脱自我中心性;3) 可逆性。(4) 形式运算阶段(11、2岁以后):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此阶段的特点有:1) 思维形式摆

5、脱思维内容;2)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论年龄段特征思维水平感知运动阶段02靠动作去适应环境.感知动作图式前运算阶段2、1) 泛灵论;2) 自我中心主义;3)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 思维不可逆性;5) 缺乏守恒.表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6、711、121) 守恒性;2) 脱自我中心性;3) 可逆性。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11、123、11)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2)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

6、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或乃至失调所致,故成为心理社会危机.社会环境决定着心理危机能否得到积极解决。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岁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岁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初创性),克服内疚感。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2岁

7、1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8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25岁5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序号阶段年龄主要发展任务良好的人格特征1婴儿前期02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2婴儿后期2获得自主感克

8、服羞耻感意志品质3幼儿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118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550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8成年后期50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一,早期发展对毕生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第二,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第三,早期发展变化迅速而显著第四,早期对负面影响最敏感,后果可持续终身现象和观点:印刻现象关键期(窄窗口)-敏感期(宽窗口)婴儿期(03岁)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时期,人生发展第一个里程碑新生儿的反射行为新生儿是指从

9、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新生儿最初的适应能力来自无条件反射,分为两类第一类,有明显生存意义(生存反射):食物反射(觅食、吮吸、吞咽)、呕吐反射、喷嚏反射等,对人终身有适应价值。第二类,无明显适应价值:抓握、行走、游泳等,出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啼哭婴儿期的动作发展正确的说法是:1)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2) 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3) 婴儿动作发展受环境的影响;4) 没有动作,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

10、义1) 动作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2)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3) 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 动作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1)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婴儿末期向精细化和协调化发展。(2)独立行走: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婴儿末期变得熟练和自如.2。婴儿动作遵循的原则和顺序:(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发展(2)近远原则:由内向外发展(3)大小原则: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3. 影响因素(1)成熟程度(2)刺激物的支持(3)环境提供的活动机会(4)成人的激发(5

11、)母亲的抚养方式婴儿的学习婴儿生来就具有学习能力,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主要表现为: 模仿学习2。 条件反射学习3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所以说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婴儿感知觉活动的突出特征是主动、有选择。婴儿言语的发展言语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婴儿的发音1。 婴儿发音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2)连续音节阶段(3)学话萌芽阶段2. 婴儿发音的特点(1)最初的发音具有普遍性(2)真正掌握母语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3)岁左右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二)婴儿词

12、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发展(1)第一批词,岁半间掌握,5060个左右。()3岁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词.2掌握词汇量的特点(1)从所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范围包括人、食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等(2)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三)婴儿句子的发展1。从单词句到多词句2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五)语法的获得1。5岁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基本掌握母语语法规则系统。婴儿的气质类型(一)按活动特性分1.情绪性:负面情绪反应占优势,多愤怒、悲伤和恐惧2. 活动性:积极探索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3。 冲动性:情绪反应强烈,极易冲动,不稳定多变,缺乏自我控制. 社交性:有强

13、烈的社会交往要求,容易自来熟(二)按三种类型划分1 容易抚养型2。 抚养困难型3 发展缓慢型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等阶段. 婴儿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等类型。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1。 主体外的自我意识: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1)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2客体的自我意识:约两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2)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他)称呼自己和他人,如用“我”表示自己。客体自

14、我意识的出现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幼儿期(岁6、7岁)相当于幼儿园教育时期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如下:第一,主导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第二,各种学习过程多是通过游戏进行的.第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一)古典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重演论。(二)现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能获得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体验,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2. 认知学派:认为游戏练习并巩固已经习得的各种能力;促进认知发展;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游戏的发展1。 机能游戏;2。 象征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第二阶段:平行游戏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