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96769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及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2018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伤寒论试题课程代码:02980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A.发热恶寒B.无汗烦躁C.咳而微喘D.身疼腰痛2“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治宜()A.黄连阿胶汤B.五苓散C.真武汤D.梔子豉汤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中,汗出的机理是()A.仍属营卫失调B.汗后伤及表阳,虚而不固C.表邪化热壅肺,热蒸津液而泄D.虚阳外浮,失于固摄4太阳病误

2、下,出现“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治疗当选用()A.葛根汤B.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C.桂枝人参汤D.曷根黄芩黄连汤5.桂枝甘草汤证的主症是()A.厥而心下悸B.心中悸而烦C.心下悸,欲得按D.脉结代,心动悸6.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病机是()A.心阳虚,下焦寒水之气上冲B.心阳虚,下焦寒水之气不能镇伏C.心阳虚,寒水之气凌心D.心阳虚,又兼中焦水饮内停7.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是()A.肾阳虚衰,阳气欲脱B.肾阳虚衰,阴液内竭C.阴阳俱虚,气阴不足D.阴阳俱虚,阳虚为主8.炙甘草汤证的主症是()A.心下悸,欲得按B.心中悸而烦C.脉结代,心动悸D.厥而心下悸9.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

3、()A.大黄、芒硝、杏仁B.芒硝、杏仁、甘遂C.大黄、甘遂、葶苈子D.大黄、甘遂、芒硝10.小陷胸汤主治()A.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B.胸胁硬痛,项亦强,如柔痉状C.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D.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11.三物白散的药物组成是()A.芫花、甘遂、附子B. 土瓜根、巴豆、赤小豆C.杏仁、巴豆、瓜蒌实D.桔梗、巴豆、贝母12.脏结的病机是()A.脾肾阳衰,阴寒内盛,复与邪结B.脏气虚衰,水寒互结C.阴寒凝结于三阴之脏D.脏虚阳衰,阴寒凝结13. 附子泻心汤证的治法是(A. 清上温下,泻热消痞C. 泻热消痞,扶阳解表14. 辨阳明热证津气两伤,汗出肌疏的要点是(A. 身大热

4、C. 口渴欲饮水数升15. 下列宜用调胃承气汤的是(A. 伤寒吐后,腹胀满C.腹满不减,减不足言B.清上温下,扶阳固表D.泻热消痞,扶阳固表)B.大汗出D.时时恶风,背微恶寒)B.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D.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A. 潮热、谵语,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不恶寒B. 不便难,谵语,潮热,手足滎衆汗出C. 大便硬,腹满,谵语,潮热,脉滑而疾D.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17. 下列不属阳明病禁下之例的是(A.伤寒呕多C.面合色赤18. 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应是(A.和解兼泻里实C和解为主19. 小柴胡汤证的热型应是(A.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C.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B.

5、心下硬满D 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B.和解与解表法并用D.和解兼化气生津B.不恶寒,反恶热D.恶寒与发热定时出现16. 下列不适宜用大承气汤的是(20. 治疗“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宜用(A. 桂枝汤B.小柴胡汤C.柴胡桂枝汤D.柴胡桂枝干姜汤21. 某女, 44 岁,右上腹疼痛拒按,身热,呕恶,便秘,尿黄,舌苔黄腻,脉弦数。治疗 的最佳选方是( )B.梔子厚朴汤D.大陷胸汤)B.心肾虚寒证D.里虚寒及里虚热证)A. 大黄黄连泻心汤C.大柴胡汤22. 少阴病病性的主要特征是(A. 虚寒证C.全身性的虚衰证2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咽痛,呕吐,下利

6、,可辨证为(A. 少阴咽痛证B.少阴热化证C.少阴寒化证D.少阴阴盛亡阳证24. 通脉四逆汤证的主症是()A.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热恶寒,不呕不渴无表证B.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C. 下利,脉沉微,但欲寐,手足厥逆,面色赤D. 恶寒蜷卧,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25. 吴茱萸汤证中有吐利,其下利的机理是()A.胃气虚寒,升降失常B.肝气郁滞,湿热下迫C.脾肾阳虚,寒湿下注D.阳虚不固,大肠滑脱26第一个整理编次伤寒论的医家是( )A.成无己B.王叔和C.林亿D.孙思邈27. 伤寒论书名中的“伤寒”含义是指()A.伤于风邪,感而即发的病证C.伤于风寒之邪

7、所致的病证28.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A.麻黄细辛附子汤C.桂枝加附子汤B伤于寒邪,感而即发的病证D.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B.桂枝人参汤D.桂枝汤A.回阳救逆,益气安神B. 益气升阳,大补气血29. 四逆加人参汤中的“人参”的作用在于( )C. 益气固脱,生津滋液D.健脾止利,益气和胃30.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其病机是()A.脾虚水停,水气上泛B.胃虚水停,水气上逆C.肾阳虚衰,水气泛滥D.脾肺虚寒,津液不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

8、未选均无分。31. 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的作用是()A.温通心阳B.化气利水C.调和营卫D. 增强祛风E.平冲降逆32. 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的区别点有( )A. 前者表证重,后者表证轻B. 前者无汗,后者汗出C. 前者无端,后者有端D. 前者以项背强口几为主症,后者以下利为主症E. 前者脉浮紧,后者脉促33. 麻杏石甘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均见“喘”,其病机区别在于()A. 表寒内饮,肺气不降B. 表寒内热,肺气失宣C. 表邪内入,肺气上逆,表证未解D. 邪热雍肺,肺失肃降E. 表邪内入,肺气不降34. 下列症状中,属苓桂术甘汤证的有()C.气上冲胸C.桂枝人参汤C 惊狂,卧起不安C

9、利小便太过A.心下逆满B.腹中急痛D起则头眩E.脉沉紧35. 下列方剂由桂枝汤加味组成的有()A.桂枝加附子汤B.桂枝加大黄汤D. 小建中汤E.当归四逆汤36. 干姜附子汤证可见到的脉证有()A.昼日烦躁,夜而安静B.身无大热D.谵语E.脉沉微37. 阳明病的成因包括()A.发汗过多B.发汗后,“汗先出不彻”D. 素体阳气旺E.脾阳恢复太过38白虎汤证可见到的症状有()A.发热B.手足逆冷D.腹满E.谵语39. 少阳病提纲证包括()A.往来寒热,胸胁苦热B.心烦喜呕D. 口苦E.咽干40. 下列为小柴胡汤组方特点的有()A.寒热并用B.攻补兼施D.宣通内外,和畅气机E.辛开苦降,调中和胃41.

10、 下列症状均可在少阳病篇中出现的有()A.心中结痛B.胸胁满微结D.心下急E.心中懊,农42. 据原文,热入血室的治疗方法有()A.刺大惟B.刺肺俞D.刺期门E.小柴胡汤43. 少阴病可出现的脉象有()A.脉弱涩B.脉沉滑数D.脉阴阳俱紧E.脉细沉数C.身重,难以转侧C. 目眩C.疏利三焦,调达上下C.心中痞硬C.刺肝俞C.脉洪大无力44. 服白通汤后,“脉暴出”是指()A.突然出现脉急疾搏指B. 突然出现脉浮洪数有力C. 突然出现洪大滑数的脉象D. 脉搏由无脉而突然出现浮大躁动之象E. 突然出现浮脉45.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的治疗用()A.麻黄细辛附子汤B.麻黄甘草附

11、子汤C.附子汤D吴茱萸汤E.当灸之46. 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成就有()A. 创立了外感病辨治体系B.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C. 提出了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等传经之说D. 开创了方剂学的先河E. 提出了 “伤寒有五”的论点47. 下列关于合病与并病的概念,正确的是()A. 两经或三经证候依次出现,并同时存在者为合病B. 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发病,称为合病C. 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发病,称为并病D. 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称为并病E. 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称为合病48. 六经病证的主要治则有()A.治病求本B.祛邪扶正C.三因制宜D.随证治之E.先表后里49. 霍乱的呕吐与下利交

12、作,其病因病机主要是()A.寒热格拒B.脾胃升降失常C.肝胃不和D.饮食不洁E.清浊相干50.竹叶石膏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心烦少寐B.发热口渴C.虚赢少气D.气逆欲吐E.脉虚数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51 病人身大热,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52.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53. 阳明之为病,是也。54.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55. 少阴病,脉者,之,宜四逆汤。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13、分)56. 什么是坏病?它的处理原则是什么?57. 简述少阳病的病机。58. 简述少阴病提纲证“脉微细”的机理。59. 简述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60. 太阴病本证与桂枝加芍药汤证均有腹痛,两者如何鉴别?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1. 试比较阳明湿热发黄不同证型的脉证、机理、治法、用药的异同。62. 试述厥阴病寒证的分型与证治。六、病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63. 某男, 60 岁。时值初冬,三天前恶寒,头身疼痛,继而发热,自服退热药后,曾汗出 热稍退。今仍有发热(37.8C),微恶风寒,头痛,皮肤扪之潮粘有微汗,胸闷欲呕,二便 如常,舌苔薄白,脉浮略数,重按乏力。请回答以下问题:(1)诊断(伤寒论病证名或方证名);(2)辨证分析;(3)治法;(4)方刘;(5)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