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96727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二七年二月五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四届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数理化科学1材料科学3工程科学5信息科学7生物科学10农业科学12医药科学16城建与环境科学22管理科学242008年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选题27数理化科学一、数学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近年来,数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高度发展和相互之间的不断交叉与融合,显示出数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数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学科的范围,进入到各种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形成很多新的交叉学科;数学与计算技术的结合形成数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市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基础

2、理论的学科交叉和有特色的新的研究方向,支持有应用背景的或来自于应用领域的数学问题的理论与模型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基础、人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有特色的、有限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数论;代数学;几何;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运筹学;控制论;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计算机的数学基础;组合数学;数学的其他边缘性学科;应用领域中的数学模型和新算法。鼓励研究内容:1、应用领域中的各类数学模型的研究。2、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3、应用背景的数学理论研究。

3、4、数学理论中交叉分支的基础研究。5、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新生长点的探索研究。二、物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运动形态及其与能量相互作用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新的成就对其他学科有重要的影响,并在与其他学科交叉中发展出许多新兴学科。加强物理基础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及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基础、人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有特色的、有限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学;声学;等离子体物理;核物理与核技术;理论物理;同步辐射方法与技术等。鼓励研究内容:1、低维尺度系统(器件)的结构与

4、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以及与凝聚态物理相关的交叉科学问题研究。2、纳米结构表征、操纵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及其物理特性研究。3、新型光电材料(器件)中的关键物理问题研究。4、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及其超短、超快过程的物理机制研究。5、新磁性功能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物理特性研究。6、低温等离子体、同步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以及核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三、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有密切交叉和渗透的中心科学。化工是利用基础学科的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解决规模生产的方式和途径等过程问题的科学。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

5、它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基础、人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有特色的、有限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鼓励研究内容:1、无机仿生及金属生物大分子。2、新型无机药物化学基础。3、生物单分子、单细胞分析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4、各类探针和传感技术研究。5、酶和模拟酶催化的有机合成及高选择性化学生物转化。6、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机理及原位动态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7、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等纳米体系中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8、仿生高分子

6、、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9、微生物技术合成高分子、旋光聚合物、生物医用高分子。10、无机/有机杂化结构与材料。11、高分子结晶、高分子结构表征、聚合物加工、聚合物表面与界面、生物大分子、超支化聚合物和高分子计算模拟等。材料科学一、高分子材料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比较集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具有相当好的基础,应加强相关基础研究,为在北京地区持续发展高分子材料提供科学依据。资助的主要范围: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与能源、环境相关的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7、等。鼓励研究内容:1、面向电子信息工业所需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纳米分散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3、新型功能性涂料和粘结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4、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药物控制释放)的制备和应用基础研究。5、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合成技术(包括配套关键性助剂)、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的应用基础研究。6、建筑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7、与生态工程有关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再生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8、与水工程有关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二、金属材料结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与生物、信

8、息、环境、能源相关的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内容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金属及其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及微观结构等对性能的影响机制;制备与加工技术对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材料设计、制备、加工、连接、改性以及金属材料再生等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材料与使用环境的交互作用与控制;金属材料性能测试、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鼓励研究内容:1、信息产生、接收、传输和存储材料及器件化技术中有关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2、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研究。3、非晶、微晶、薄膜材料、团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功能特性的研究。4、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制备技

9、术。5、先进功能、结构一体化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6、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具有高比强/刚度、耐蚀、耐热等高性能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基础。7、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及表面处理的基础研究。三、无机非金属材料根据北京市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重点支持光电信息技术用新型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生物技术用生物医学材料、能源技术用新能源材料、与人口健康和环境保护及治理相关的生态环境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支持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材料的检测、表征与评价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仪器设备的研究。鼓励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材料、器件及应用的结合。资助的主要范围:光电子信息

10、材料应用基础与器件的制备技术;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应用基础;新能源材料的原理、制备及应用基础;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新工艺;绿色建筑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材料的检测、分析和评价的新方法、新技术和仪器设备;高新技术在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改性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研究内容:1、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2、新能源材料、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3、低维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中的物理与化学基础问题。4、有益于人口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特种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基础。5、城市固体废弃物综

11、合利用中的相关基础问题。6、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和改造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基础。7、材料监测、分析和评价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仪器设备。工程科学一、机械工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科学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革,机械科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相融合,正向着设计、制造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现代制造技术方向发展。资助的主要范围:机构学;机器人机械学;传动机械学(含流体和机械传动);机械结构强度与刚度理论;摩擦与润滑原理与技术、机械设计理论,技术与方法;零件加工制造(含切削加工,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材料成形制造(含铸造,塑性焊

12、接工艺及装备等)、测试理论与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制造系统运作理论与方法。鼓励研究内容:1、面向北京市重点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2、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3、高性能传动原理与应用;高效率、高精度加工技术与装备。4、特种加工(激光、超声及电加工等)技术与装备的基础研究。5、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6、快速成型的设计与制造技术。7、成型加工与模具技术。8、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9、微型机械与纳米技术。10、难加工材料的加工理论与应用技术。11、新型工具材料的加工制造与工作机理研究。12、机电系统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二、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科

13、学主要研究能量以热和功的形式转化、热量与物质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能源的高效、清洁和合理利用。所涉及的基础性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能源、交通运输、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建筑、材料、环境控制、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以及生命科学等部门和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持工程热物理与其他学科研究领域形成相互交叉渗透且相互促进的研究。资助的主要范围:先进能源动力系统中的传热传质学和多相流;热物理测试技术;燃烧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热力系统动态学;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新技术;常规能源利用的合理化与环境控制。鼓励研究内容:1、内燃机、锅炉、窑炉等燃烧装置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以及新型燃料与新燃烧技术

14、的应用基础研究。热力装置(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及热电联供)中提高供热和制冷效率,改善环境状况的先进燃烧、传热传质技术研究。2、叶轮机械、管道输送及其它相关设备中提高效率、管网稳定性、安全性、减少噪声的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研究。3、北京市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热、电、燃气)总体动态规划研究。4、交通节能相关基础技术研究。发动机提高热效率、节能、减少排污、降低噪声技术研究;天然气汽车的安全应用技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技术;轨道交通节能基础技术研究。5、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太阳能吸热管研究;新型太阳能集热器机理及其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并网关键技术;

15、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综合梯级利用技术、 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规模化利用、 聚能与集热理论及技术、新型蓄热和蓄能技术。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理、工、医结合,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的学科。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主要分支领域有: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息的检测与处理,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以及新兴的组织工程,分子医学,家庭医疗保健,心理医学及其应用技术等。资助的主要范围:人体生物信息的检测与处理技术;各种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生物医学图象技术;生物医学超声、放射医学等相应的医用新设备、新系统;社区与家庭医疗保健及心理医学中的新装置与关键技术。鼓励研究内容:1、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2、医学信号检测、处理与建模、仿真的新技术研究。3、社区与家庭医疗保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4、各种物理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医学应用、剂量学、卫生防护的研究。5、新型医用激光、射线、热疗等治疗设备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6、心理医学与行为学的应用工程关键技术基础研究。7、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