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教学“活”的学习.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966235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的教学“活”的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活”的教学“活”的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活”的教学“活”的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活”的教学“活”的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的教学“活”的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的教学“活”的学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的教学,“活”的学习浅谈汉语拼音教学摘要:汉语拼音学习是小学语文的入门阶段,是影响学生日后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通过结合儿童学习心理的几个特点,以及平常教学中自己的体会和学习交流,还有不断的反思,简单地谈谈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几个有效的途径,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科学地学习拼音,使自己在今后的拼音教学中能够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儿童心理发展 直观教学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提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点要求: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学会认字和写字,能够用来与人交流,并在这个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增强学习语言的兴趣,喜欢阅读,并能够有自己的感受。德国教育家拉特克的教学论中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他认为:“教师不仅要精通语言与科学,还要懂得怎样教才能使学生最容易、最牢固地掌握”。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语言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学习语文,不但是学习一门功课,更是掌握一种学习的手段。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实际上在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之前,一年级学生首要学习的就是汉语拼音。在当前

3、我国大部分学校教育中,都把汉语拼音作为是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是学生学习语文中,重点掌握的一个内容。然而,汉语拼音是一种表音,不表意的抽象符号,对于还处于直观思维的一年级学生来讲,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读音、书写的准确性,学习拼读时候不能理解当中要领,整体认读音节跟其他音节有什么区别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拼音,甚至影响他们在日后学习汉语的进度和质量。在从事多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在课前和课后思考,反思教学的方法,不断地探讨和改进,以便让一年级孩子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其中我认为拼音教学必须遵循一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4、1、直观认识,形象记忆小孩子的认识过程都是“直观思维实践”,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必然要遵循这个基本路线。一年级学生都处于幼儿期晚期这个转折阶段,他们的思维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需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在教学拼音的过程当中,要大量使用图片,具体事物来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因为拼音只表示读音,没有具体的意义,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符号,学生在识记的初期如果只是单纯从口头上识记,他们会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并且很快就会遗忘,如果结合具体的事物去帮助他们识记,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记忆起来效果也更加直观。由于拼音的外形比较简单,可以把它们与现实生活中形状相近的事物进行类比,增加拼音的形象性,如“b”

5、与“6”形状相近,就编顺口溜“像个6字bbb”来让学生记忆。另外,在学习发音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生活中与拼音发音相近的字来帮助他们记忆。如在学习声母“g”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发“g”的音的字,“哥哥的g”这样来帮助学生记忆发音。学习音节的拼读的时候,也可以边读边跟学生们口头组词,如“g-u-gu,姑姑的姑”。另外,学生一直在口头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厌倦,学习的积极性很快退减,所以还要使用大量直观的教学用具,如图片、拼音卡片,还有多媒体课件等等。在直观形象的事物帮助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因而认记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得到多方面的刺激,学习起来,学生感觉到趣味

6、横生,学习的投入度也会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明显比枯燥无味的诵读和抄写有效。2、观察别人,促进自我一年级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通过观察周围的人,他们就会渐渐地学习别人的行为,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首先,一年级学生对老师都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可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学习,在学习难读的拼音的时候,老师的范读显得特别重要。老师本身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学习的榜样,主动正确地进行适当的示范。另外,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示范,然后进行评价,让其他学生在观察这个过程中得到刺激,引起他们有学习这种行为的兴趣。在学习三拼音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示范,然后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示范,如果正确

7、了,老师可以通过正面的评价,大力表扬,起来示范的同学就能得到满足感,学会自我肯定,学习意识的学习意识得到了强化,在下一次学习机会中,他就能主动参与学习。其他在旁边观看的同学看到示范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便会得到刺激,有学习这个同学的愿望,继而主动学习,积极模仿起来。如在学习声母“z、c、s”的时候,因为舌尖音的发音难度比较大,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口型变化来学习。然后指点学生进行示范,在多次的正确示范和老师的正面评价之后,学生就能主动开口学习,并能进行自我的评价和纠正。 3、学中能玩,玩中能学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

8、种最好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象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象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在学习拼音的过程当中,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编排相应的小游戏,加插游戏在课堂里面,如朗读方面有分组比赛读书、开火车读书等,也可以用小卡片来进行排序、组合拼音、配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担当一个公平的裁判的角色,总结游戏的结果,并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胜利的满足感,主动积极参与,加上每次老师都会马上进行评价和鼓励,学生能及时认

9、识到自己的表现优势或者劣势,都能作出相应的调整,再接再厉。从而达到了一个强化的效果,学生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也相应深刻,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增加。4、培养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在教育影响下,幼儿晚期的儿童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有意识记最初是被动的,记忆的目标通常是由成人提出,而后儿童才能主动确定目标,进行记忆。5-7岁是儿童记忆策略形成的过渡期。因此一年级的学生不能忽略有意识记能力的培养。虽然抄写和诵读对一年级学生来讲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任务,但是却是帮助学生形成有意识记的一种方法。老师布置学生诵读和抄写,首先明确了学生要识记的内容;在诵读和抄写

10、的过程中,学生就无意识地回忆起识记的内容,并联系出识记的相关内容。久而久之,学生的两种记忆策略就能渐渐形成,并且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记忆。 5、换位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借用直观的事物引导学生,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自己脑筋去发掘学习的窍门,因为我们成人的认识和儿童的认识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单从我们老师的角度和经验去教育儿童,可能会不够全面。比如在学习“b”的时候,我们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个他们熟悉的食物去识记“不”,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想,发掘身边跟“b”形状、读音相似的事物,从而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开发他们的思维,有时候,还能从学生的发现中有意外的收获。另外,在学习三拼音节这个重难点的时候,老师可以教给学生拼读的方法,但是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到底他们自己能不能想出更好,更加容易的方法去拼读。 学生是“活”的,老师也是“活”的,学习是“活”的,教学也是“活”的。教学拼音和学习拼音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一直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去教育学生,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热爱学习,乐于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去认识世界,不断发展自我。参考文献:1、发展心理学2006年版主编: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2、课程与教学论 张华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06年版主编: 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