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96503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困惑.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十年代初,当计算机教育刚刚普及时,个人拥有计算机还是比较少的,那时的计算机课在中小学计算机知识普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根据近两年本校的调查统计,不少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且配有宽带上网,其配置普遍高于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频繁地要面对学生在软件使用技巧上比他们更高明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再改进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一些“专家”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阶段重复出现,教学内容严重重复。我认为这些做法完全违背教育规律,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按照这一观点编写的教材怎能让学生学得进去;按这一观点上课的课堂怎能让学生听得进去

2、?另外,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非考课,在一些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与考试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一部分学生都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经常产生一些争论。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鸭子”教学现象时有发生。综上所述,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我感到许多困惑第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游走!新课程强调:知识应该是生成的。我的理解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建构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的知识结构,或者是在团

3、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探讨与研究出来的知识结果,其中探究性学习是知识生成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的条件下,学习的效率被简化为单位时间内掌握的知识越多,或者说模仿出、反映出的知识越多,而不管多年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或者更严重一些的,对有关知识的厌恶与憎恶。所以预设仍然是教师在备课中的首选教学思维模式,因为在如此的学习效率价值观下,预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出更多的知识,但是生成需要更有耐心的等待与更高超的引领,而时间有时就是学生与家长心中的“分数”。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每周只有1-2节课的情况下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我们只有利用课堂上仅有的40分钟去教导学生,而学生练习的时间少而有少,这又循

4、环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只能一味的灌输,学生怎能学好?第二:学生的时间究竟在哪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利用研究性学习进行科技活动,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素养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但是,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很难有多余的时间来开展此类活动,作为辅导教师,虽然非常清楚对于中国的未来与现状而言,科技辅导的重要性,但是苦于学生没有时间,很难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与考察。不仅研究性学习如此,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学生又有多少时间来读真正的名著,记得,一位学者讲过,读书不仅仅是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滋养心灵,获得生活的乐趣与勇气,获得人生的智慧

5、与启迪,但是除了课外的学习辅导用书,我们的学生读书读得太少,不仅令我感叹,现代学生花最多的时间在读最少、最没价值、却最功利的书。同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这一块,更加没时间去阅读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杂志、报刊等等。 第三:交出主动权就能发展吗? 新课程倡导:把发展精神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非常赞同这样的理念,因为成长应该属于生命自己,教师的教育都是外力,我也尝试创设一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取自主学习Frontpage网页制作表格的应用一节课的教学,课前我预先制作了一个学习网站,学生可以浏览网站来完成学习。一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

6、理解一些思辩性的问题,但是一部分同学习惯于依赖老师与教材进行学习,在开放性、需要团队合作来获取信息的学习环境中,无法真正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我注意到并不是简单的交出主动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地位就树立起来了,需要教师能够应用更恰当的方法,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第四:教师的时间又在哪里? 新课程理念: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信息素养及基本信息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的理解是教师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在

7、教学中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从信息技术课中学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教师亦要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学;3、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会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位呢?平时除了完成课堂教学外,还要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学校电脑的维修、多媒体设备的保养、部门网页的制作等等。 第五:信息素养的环境在哪儿?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最基本和必备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必备的

8、工具。若学生家庭根本不具有计算机,光靠学校一个学期那二十几堂课(没保障)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可能好到那里去;其次:没有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信息环境,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家庭成员错误的信息导向以不良网站的错误引导也会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再一方面: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不是简单的打打字、编写程序,它亦需要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如何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素质,这不是单单靠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完成的。例如,汉语拼音都学不好,何来学习拼音输入(最低要求);没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又何来的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没有好的数学基础,又如何学习数据处理、程序编辑(尤其是函数的使用)和空间构图(更不要说三维动画)

9、。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旨在考虑教学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应该有所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努力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做一点有实施的服务。课堂教学达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做的更多。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个省和自治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大家都在学习新课程标准,都在认真、积极地推进课程改革。作为一名高

10、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不断反思。通过总结,在实施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困惑。一、我的收获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很大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计算机教育的观念转变。大家普遍认为,改善和加强信息道德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信息技

11、术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顺利进展。2 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渐提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努力在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达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有关要求,以把自己培养成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烈的育人意识、个性意识、层次意识、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的学者型、技术型、专家型教师为目标。在这个过程

12、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3 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是必要的工作。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教学研究非常活跃,教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学校范围内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发扬个人特色,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探索课程整合的方式,为新课程的科学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13、,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角色的转变,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其次,帮助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另外,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意识,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而且依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5 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

14、不全面、不科学的。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师逐步探索全面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尝试运用表现性评价、作品评价与考试测验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方法去评价学生。将平时表现与最终考试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意识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比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二、我的困惑在实施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与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新课程资源相对匮乏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

15、程资源作为前提。新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在课程改革初期,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环境、时间、空间等课程资源,都没能很好地予以规划。缺乏课程资源是目前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障碍。2 新课程考试体制改革的滞后要落实课程改革,就要重视考试改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考试几乎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因素。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家长、教师,尽管处于课程改革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考试问题。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羁绊与束缚。只要考试制度仍然保持原来的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精神。因为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是没有地位的。当前,要促进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需出台与新课程理念相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的改革。当然,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考试改革,不仅要在内容上体现多元性,还要在方式上体现多样性。3 教师面临的压力较大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曾在一次课程改革会议上说,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压力明显增加并不是一地的情况,很多教师甚至感到苦不堪言,准备一堂课的教案要动用多种手段,上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