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 (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959816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生命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命生命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生命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生命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命生命说课稿一、分析教材、引发思考:1教材内容: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课文写作者从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思考:反复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沉醉其中,总会被那意蕴深远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每读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为什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般深刻?那是因为: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

2、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全身瘫痪,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而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吗?他们能从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珍爱生命吗?如何实现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学生的转移,实现三情融合,怎样进行有效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要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3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

3、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二、选择教法,明确思路: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

4、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三、学法指导,形成能力: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四、理念指导,精心设计:(一)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5、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流程统览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领悟生命的坚持,体会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五、教学环节:(一)激发情感,感知生命:1语言导入,触发情感:(出示课件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

6、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通过直观的画面,教师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入其境。)(出示课件2):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三)导读赏析,品味

7、语言:1、 品读“飞蛾扑火”的事例,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出示课件3)让学生默读“飞蛾扑火”部分,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教师相机点拨、引导。“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当然,我并不满足于此,

8、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飞蛾的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实现了文本的情,将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2、 品读“香瓜子生长”的事例,感受生命的顽强。在教学这一事例时,重点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对待生命的短暂和生老病死。3、研读“静听心跳”的事例,感受生命的价值。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学生扣紧关键词语,加深体会。(1)扣紧“糟蹋”“

9、好好使用”,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2)教师进一步点拨: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3)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 ) 3朗读名言,升华情感:(引进的名言,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张海迪的故事片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六、 用一名话作为本课的结束语。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应该勇敢地面对,不退缩,不气馁,做生活的强者,主宰自己的命运。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