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95843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2011-06-23 17:15:26) 转载标签: 广州高考高中历史地理文科文综辅导补课家教学习方法教育分类: 地理 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考点搜索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地理背景:特征:地势由西北

2、向东南倾斜 千沟万壑,支流破碎脆弱的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2、问题和解决措施:形成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毁林开荒 过度樵采 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整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低温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土壤贫瘠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第二节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1、背景: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

4、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自然特征: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2、分布: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5、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大风吹杨人为原因:过渡樵采 过度放牧 过渡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4、治理: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第三节 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1、长江三峡和长江三

6、峡地区: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200千米左右的河段。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三峡地区:从宜昌到重庆的三峡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包括20多个县(市、区)。实际就是三峡库区。2、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自然原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泄洪能力不足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人为原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

7、和川东。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环境效益: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3、百万移民的安置: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范围广、人数多、补偿资金巨大;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巨大移民安置条件: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因三峡工程周期长,因此安置的时间较充裕;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开发性移民:(优势)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同时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条件;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

8、,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4、生态效益: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效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民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滑坡的可能性增强;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加剧蚊虫孽生,影响人群健康)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

9、的治理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1、背景: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 主体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盐碱:水盐运动春秋反盐,夏积盐冬稳定原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2、问题和措施:中低产

10、田的综合治理:A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指导思想:因洼制宜;效果:鱼塘台田模式 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B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冶理: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少严重,年际变化大浪费、污染要求量大风沙危害-沙尘天气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动力:盛行风 影响地区:下风向地区

11、形成原因 自然 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地表疏松人为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 违章施工 过度开采治理措施:退耕还草、林 合理放牧 文明施工 植树种草第五节 南方低山丘陵的整治与开发1、背景:回归带上的绿洲:位置范围:在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区位优势: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具有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开发潜力巨大。人地关系: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资源优势与问题:气候资源:优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且配合好 缺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生物资源:优品种多,更新快 缺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品种单一,经营粗放土地资源:优多种经营,分层布局缺生态脆弱,易产生生态问题,地表切割,地形复杂土

12、壤是红壤其特点是:瘦有机质少、肥力低;酸;粘(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水资源:优丰富,利于水电、农业 缺地形多样,开发难度大2、农业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a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b能源短缺,砍林取薪对经济发展影响:措施 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薪炭林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调整山区农业结构走立体农业之路: 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山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第六节 东北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1、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地势平坦,集中

13、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问题: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措施: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湿地破坏沼泽地 禁止开垦,保护湿地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

14、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2、森林资源优势: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宜林地区广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现为: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措施: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综合开发措施: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第七节 西南交通运输建设1、背景:资源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