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95548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 李吉梅【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思乡怀亲,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正好是单元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以此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品读感悟能力,思维模式逐渐从形象走向抽象,初步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但是阅读面比较窄,阅

2、读量比较小。因此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一件迫在眉睫而又循序渐进的事情。【设计理念】语文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而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所以本节课我将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文化,在精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础上再读相思和杂诗两首古诗,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三首诗“借景抒情”的共同点,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创编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有限的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

3、诗句,读出停顿,读出感情。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近诗人,悟诗人情感,知传统节日和习俗。3.通过对比三首诗,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诗的共通点,学会自主创编借景抒情的诗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悟诗人情感,走近诗人的借景抒情诗。2.通过对比三首诗,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诗的共通点,学会自主创编借景抒情的诗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难点】体悟诗人情感,自主创编借景抒情的诗句。【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4、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预设: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古诗。2.掲题并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走近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m ji),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4.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5.指名读,相机评价。6.提问题,解诗意。刚才,孩子们把诗读得很好,那么,我们把诗读懂了吗?请大家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所描绘的情景。(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2)分享汇报。7

5、.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插茱萸,相机出示茱萸图,让学生认识“茱萸”,并介绍重阳节的其他习俗。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菊花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你们知道现在还把重阳节叫做老人节、敬老节。8.补充写作背景。诗人十几岁就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9.解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东”是指现在的山东省吗?(不是,指王维的家乡,山西运城永济市在华山以东叫山东)“忆”就

6、是思念,“兄弟”指亲人。题目就直接表达了他的思乡念亲之情。【设计意图:通过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感知作者情感,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二、感知传统,品悟诗情过渡:了解了写作背景,知道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吧!1.诗文美读,品味诗情。(1)师生承接读。师:时光飞逝,恰逢重阳,家家团圆,亲人相聚,只有王维,孤身一人,漂泊他乡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每到佳节,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只有王维,客居他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7、佳节倍思亲。师:回忆往年,每逢重阳,兄弟一起,共同登高。佩戴茱萸,畅饮菊花,吟诗作赋,欢乐时光,历历在目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苿萸少人。师:而现如今,又逢重阳,兄弟登高,少我一人。往事重现,背井离乡,思结万千,伤怀感触,喷涌而出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苿萸少人。2.巧用替换,拓展运用。(1)巧设铺垫,丰厚“佳节”内涵。孩子们,现在你还认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就只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吗?(预设: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总结传统节日和习俗。正月初一,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正月十五,元宵

8、节,看花灯,猜灯谜。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景(3)巧用替换,创编诗句。过渡:是啊!这些美好的节日都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王维已经离家两年多,何止只是重阳节想家呢?谁能把这些美好的节日和习俗放进诗里创编一首诗呢?课件出示: 忆山东兄弟现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 ,遍 少人。学生自由替换创编。(4)师生承接读,升华情感。师:王维客居他乡,孤身一人,每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女:每逢佳节倍思亲!男:每逢佳节倍思亲!齐:每逢佳节倍思亲!【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创编诗句,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情感。归纳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激

9、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三、以诗带诗,比较发现过渡:同样抒发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思念,王维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相思和杂诗吧。1多种形式读相思。(1)出示相思,自由朗读。(2)古今对比读。古文(师读) 现代文(生读)红豆生南国,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来发几枝? 每逄春天,不知长出多少新枝?愿君多采撷, 希望你多多采集它们,此物最相思。 这小小的红豆,最能寄托思念之情。(3)情境赏析读。师:红豆诱人,生长于风光绮丽的南方。生:红豆生南国。师:到了春天,新叶生长,枝条抽发。生:春来发几枝?师:请你多采摘一些红豆,细心收藏。生:愿君多采撷。师:那小小的果实啊,最能够寄托

10、我的情思!生:此物最相思。(4)问题引导,思考表达:此时王维又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里?(相机板书:红豆)过渡:现在,你还能创编一下这句诗吗?(5)指名回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倍思亲。(预设:摘红豆,见红豆,吃红豆)2.多种形式读杂诗。(1)出示杂诗,自由朗读。(2)古今对比读。师读: 生读:君自故乡来,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应知故乡事。 应该了解家乡的事情。来日绮窗前,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精美的窗子前,寒梅著花未?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3)情境赏析读。师:诗人一见到故乡的亲友,就急于了解家中所有的事情生:君自故乡来,应(yng)知故乡事。师:正当乡友准备回答问题时,诗人竟然问了一个意料

11、之外的问题生:来日绮(q)窗前,寒梅著(zhu)花未?师:其实,寒梅开不开并不重要,只是诗人想要了解的事太多了,一时不知从何问起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师:短短20个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情怀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4)问题引导,思考表达:此时王维又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里呢?(相机板书:寒梅)(5)指名回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倍思亲。(预设:遇寒梅,见寒梅,赏寒梅)3.对比古诗,悟情悟法。(1)比一比:大家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呢?(2)指名汇报。(3)小结:三首都是用一种植物寄托王维的思乡情。(板书:借景抒情)【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三首抒情诗的共通点都是借景抒情。通过自主创编借景抒情的诗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四、总结回归,升华主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走近了王维的诗,进而走近了王维,也了解了许多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并且知道了可以运用多种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寄托感情的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老师期待你们真正走进王维的诗,走进王维,也期待你们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设计意图:总结升华,将王维的诗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去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茱萸王维 相思 红豆 借景抒情 杂诗 寒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