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教育让活泼儿童变问题少年.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95226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骂教育让活泼儿童变问题少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打骂教育让活泼儿童变问题少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打骂教育让活泼儿童变问题少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骂教育让活泼儿童变问题少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骂教育让活泼儿童变问题少年.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骂教育让活泼儿童变问题少年,赏识教育让问题少年变健康学生 2001年7月初,飞飞再次回到了南京婷婷聋童学校。见到飞飞时,周弘大吃一惊说:“如果再晚来半年,这孩子肯定没救了。”当时的飞飞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如同哑巴一般,彻底地封闭起来。周弘首先要做的就是唤醒孩子的自信,他批评夏雨春兰说:“你们怎么能打孩子呢?这么好的孩子硬让你们打坏了!”接着,他亲切地开导飞飞说:“你也希望做好孩子,但是因为老师家长教育的方法不对,才使你受尽了折磨。你欲器无泪的时候,心里在流血呀。在我眼中,你还是当年的好孩子,因为你现在的冷漠,我看作是未来的热情,你现在的封闭,我看作是未来的开放。你将来肯定是干大事的,这么多挫

2、折没有打倒你,你不干大事谁干”飞飞看了看周弘,见他的眼神是那么真诚、友善,他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这是他久违了的泪水夏雨、春兰说:“为了飞飞,我俩不知流了多少眼泪?”飞飞则说:“每当我哭时,爸爸总是严厉地说:我们不相信鳄鱼眼泪,所以后来我想哭都哭不出眼泪了。”飞飞留在了南京,上五年级。在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下,飞飞渐渐变了。半年后,他画了一匹有双翅的飞马和几种动物,写着“father(爸爸)mother(妈妈)我想回家上正常小学了”。他将画邮寄给爸爸。平生第一次收到儿子的来信,夏雨感慨万千,他和春兰对飞飞的画爱不释手。他当即回信说:“非常可爱的飞飞:你好!今天,爸爸收到了你的来信

3、,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尤其是你信中说想回来上正常小学。这说明你的进步非常明显,你已经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心中渴望上学。这正是爸爸妈妈心中所期盼的,爸爸妈妈真是太高兴了,为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大的进步而骄傲。“你的画中有一匹展翅飞翔的宝马,你不但画得好,它更代表你准备在人生的跑道上奋蹄狂奔,遨游于学海,更像一只精力充沛的小鸟,自由快乐地飞翔,飞往太空,飞往更美好的世界。我相信,你将会不怕任何困难,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儿子,爸爸过去对你太严厉了,很不起你。爸爸每次想起往事都会伤心,自责而流泪,爸爸是个坏爸爸。但你在爸爸心中,一直是个好孩子,请你原谅爸爸好吗?爸爸保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重新

4、再来“儿子,你信中要求,想回来上正常的小学的事,爸爸妈妈会想办法的,但是目前还不行,需要等一段时间,因为学校都已经招生完毕,没有办法插班。最后,请你以快乐的心态,对待老师、同学和学习。祝你学习进步!”收到回信,飞飞也很高兴,他学习、生活更加有劲头。他开始写日记了,并编了一个我长了一对翅膀的童话故事寄给爸爸。夏雨收阅来信后回信说:“飞飞:你好!你的第二封来信,爸爸妈妈均已看过,我们非常高兴。为你的进步神速而高兴,为你的才能初显而自豪!儿子,你编的故事很精彩,非常吸引人,棒!也很有想象力和文学感,既流畅又富有内涵,同时还透出你对未来的向往和自信。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好孩子,只

5、要从现在起,认真学习,你的前途是充满光明的。“儿子,我也一直在努力学习,一是学习爸爸工作中的业务,二是学习赏识教育,还经常和同事一起交流赏识教育,我相信,我们俩再见面时,一定是一个非常愉快的场面2003年春节,飞飞回到郑州,他完全变了,不仅恢复了往日的说说笑笑,而且学业大有长进,还学会了写日记,画画水平令人刮目。正如老师的评语所说:“性格逐渐开朗活泼起来,心态改变了许多,能主动与人交往,对人热情大方有礼貌,懂得主动欣赏别人和表现自己,乐于关心帮助别人,喜欢组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比较明理懂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特别投入。兴趣广泛,对天文、地理、生物具有浓厚兴趣。但偶尔会发脾气,或出现自卑心理五

6、棍棒教育已是非改不可了过完春节,夏雨高薪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飞飞就在家里补习功课,准备秋季上初中。夏雨找到家庭住址附近的中学,一问才知道飞飞没有学籍,也就是没有小学毕业证,中学无法接收。他们打听了旁边的好几所学校,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夏雨和春兰忧心如焚,飞飞已经13岁了,昔日的同学去年已经小学毕业上初中了,他不能再耽搁。可是,他到哪里去弄毕业证呢?他打电话给南京聋童学校,对方说这里不发毕业证。他去原来的甲小学,对方说,飞飞早就离开了,学籍早取消了。经过打听,有的中学称没有小学毕业证,也可以上学,但是费用贵得惊人。为了飞飞多年来求学,家里已经花费了10万多元,夏雨只好去银行贷款。现在又要交万元

7、以上的费用,他实在吃不消不过让夏雨、春兰高兴的是,“问题孩子“总算正常了。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过去他们都觉得不堪回首。夏雨说:“我们不懂儿童心理学,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所以经常打飞飞,后来他一见我就害怕。孩子出现封闭症后,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搜集相关的报刊书籍,只要是关于子女教育的,我都要买回来阅读。终于领悟到传统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孩子越打越出问题”记者见到他的案头摆着赏识你的孩子、每个父母都能成功等十几本教育书籍。夏雨说,世界上任何职业都要培训、考核、竞争上岗,但在今天的社会中只有“父母”这个职业没有这些程序,落后的家教方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天才少年,耽误了多少孩子的前程。目前他

8、已经尝到赏识教育的甜头,单位的同事也纷纷向他取经。可是,他认为还有很多家长正在打骂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回到家里也没有一个休憩的港湾,实在太可怜了。他希望家长以他为戒,不要打孩子了。夏雨说:“别说是孩子希望得到赏识,其实对于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将赏识教育的理论运用于自己负责的部门,效果很好。每位员工都很愿意干,而且干得挺愉快。”作为妈妈,春兰对子妇教育深有感触:“如今独生子女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自尊心和人格上,孩子与我们成为应该是平等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随意打骂,应该让孩子多说话、父母少说话。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够多一点耐心和

9、爱心!”记者接着采访了飞飞,他尽管有些腼腆,但是说话很有条理。“你最高兴的日子是在哪里度过的?”记者问。“南京的聋童学校。因为那里的老师经常鼓励我,我还是生物老师呢。”原来,该学校的老师为更好的教育学生,让那些有特长的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你最害怕的是谁?”“我最怕数学老师,他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我,体罚我。”“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我被老师撵出学校的那一天。”“你在自我封闭的日子里最希望的是什么?”“有人和我玩。”分别时,他提出让记者教他写作文。那股虔诚的好学劲头让人感动。六专家指点孩子教育的迷津一个“问题学生”的坎坷求学路发人深思: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如何教育好孩子,则是每一个教师、

10、每一个家庭为人父母者都必须学习的功课。家庭教育关系着每个孩子的未来、关系到每个父母的希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强盛!采访归来,记者就孩子的教育问题电话采访了有关专家。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依然清晰地记得飞飞的故事,他回顾了教育飞飞这个“问题孩子”的过程后说:什么是赏识教育?准确地说,我们称它为“赏识成功教育“。说白了,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语迟“,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11、!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间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飞飞的进步,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操作方法。承认差异,对待“特殊”的孩子要有特殊的政策:允许失败。当面对生命时,孩子犯的每一次错误都应该被看做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周弘说:“几千年来我们用神的标准要求孩子完美无缺,结果做好孩子太累,做坏孩子太受罪,孩子太沉重了。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这样简单,只不过一些有功利色彩的家长将它搞复杂了。中国的家长都像一群拔苗助长的农民,看到别人的麦苗长高了,也要将自己绿油油的麦苗拔高,结果枯黄了,还是没有收成。我们的麦苗只要长得好,就会有收成,没必要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

12、阻长。得按规律种庄稼。”对于赏识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五月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本就是十八武艺,表扬批语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过分“赏识地”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结果会害了孩子。记者向周弘提出了孙云晓的观点,并问道:“我有一个5岁的儿子,他原来常常挨打,后来他居然不怕了。我尝试着夸奖了他几次

13、,他就任性起来,做坏事。这时候能否惩罚?赏识教育与惩罚矛盾吗?”周弘回答说:“赏识教育与惩罚并不矛盾。绝大多数孩子任性的原因,在于家长刀子嘴,豆腐心。家长一看到孩子不顺眼的地方,就打骂,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骂过打过之后又觉得对不起孩子,一味迁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孩子摸透了父母的心理,知道怎样对付父母。其实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需要,认真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事情要讲道理,不能打骂,但是要坚决说不。我有个朋友,孩子不听话,喜欢哭闹耍赖。有一次她把孩子带来,孩子不愿意,又哭又闹影响开会,我就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对他说:如果你听话,等开完会我带你玩,不听话你就在这儿哭,我不怕你

14、哭,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刚刚想哭的孩子一听就不哭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得到了过多的溺爱,心理反而比较脆弱,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少点溺爱,同时尊重孩子的要求,唤起他的自尊心。家长豆腐嘴、刀子心,孩子就不会那么任性了。”北京的教育专家李圣珍认为,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弊病,我们这个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合格的父母,他们大多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莫明其妙地恋爱、结婚,莫明其妙地做父母。被他们培养出来的所谓“问题孩子”,本质上是来自“问题父母”,再加上一些“问题教师”,孩子们就更加雪上加霜。这样的教育不出“问题孩子”,才是咄咄怪事!如果我们还能够回忆起鲁迅先生80年前那句痛切的话:“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那么在父母们高喊“救救孩子”之前,还是先救救父母们自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