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94633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应当是鲜活的。它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褪色岁月,也不仅仅是档案馆里的泛黄古籍,更不应是少数文化人的自娱自乐。它应当存在于舞台、存在于生活、存在于天台人的风骨里。这就引出一个新的命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一、文化现代化的内涵文化现代化包含两个单词:文化和现代化。迄今为止,关于文化和现代化都没有统一定义。自然,文化现代化也没有统一定义。但这并不是说这一领域无人关注,一片空白。相反,中外学界有许多专家在研究探索,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解释,只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是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是文化分化、世俗化、商品化的过程。天台山文化以“山

2、”为名,有人概括为“名山文化”。包含宗教文化、济公文化、和合文化、寒山文化、养生文化等等。一提到天台山文化,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八个字。但对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却鲜有人去研究。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文化建设的高潮,建设也好,创新也好,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传统文化如何向现代化转化和重塑。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然,天台山传统文化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大时代中,也遇到了何处去、如何走的问

3、题。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文化的现代化首先是文化观念的现代化。对待天台山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光环里,为“博大精深”而沾沾自喜,而固步自封。不能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激荡、交融而失去自身特质。我们必须根据新时代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解放思想,更新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为天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一点贡献。传统文化是根。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成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使现实与过去离得很远了,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传统文化的因子。比如我们观看韩剧,感到他们特别有礼貌,对老人特

4、别尊敬。日本人民族心特别强,团结协作精神一流。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加发达的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得相当好,让我们心怀敬意。文化需要传播。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地传承,就会造成断面。同样,如果区域文化偏安一隅,文化的多样性就得不到体现,文化的功能就大为削弱。天台山传统文化如果仅为一小部分高僧大德和文化研究人员所关注,显然是不够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通过文化传播与交流,让更多的人认识天台山文化,要比出版几本文化研究成果的书更有意义。天台山文化,要“深”度更要“广”度。文化需要创新。传统只能反映过去,一旦成为传统,它就凝固起来,偏离日益发展的时代,有时还会发生冲突。天台山文化不管多么悠久,多么丰富,多么灿烂

5、,多么引以为傲,同样也需要一个“分拣”过程。因为它是旧生活的写照,不是新时代的光芒。对此,我们应当有冷静和清醒的认识。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文化不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三、推动天台山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其实就是以时间为横轴流变的过程。天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涵盖广泛,这些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的被继承下来,还“活”在身边,有的行将消失,有的被尘封起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挖出来,用起来,为经济、为社会也为文化自身的发展发挥一点作用。(一)促进传统文化的“物”化。物化是文化的静态展示,将消失了的东西重现,将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博物馆就是“物”化传统文化的很好形式。这

6、几年建了济公故居,正在重建桐柏宫,也算是传统文化的物化吧。但天台还有象“智者”、“寒山”等许许多多响当当的文化符号,我们都只能在书本里找到。特别是寒山子,墙里开花墙外红,人家不远千里来到天台,想看一看他的遗迹,但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让人抱憾而归。天台要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要让文化发挥一点作用,一定要让文化从书本文章中“走”出来,在投入上狠下功夫。可以想见,如果在奇山秀水里再多点缀一些文化景观,锦上添花,游客的旅程安排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二)促进传统文化的“活”化。活化是文化的动态展示,将不同时间和空间中不同人的活动串显在一个面上,连续呈现。天台有很多民俗,象节庆、婚嫁、抬阁等等仍旧在流传,这

7、是最自然的“活”法。我们可以让更多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复活,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加天台魅力。我们也可以借鉴杭州清河坊,通过建设街景(如中山西路)让一些旧文化集中展示,比如传统饮食、手工艺制作等等,它们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也有很强的文化色彩。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艺术创作,让一些传统文化鲜活起来。如丽江纳西古乐、杨丽萍云南印象就是典范。我们天台的佛教音乐,做得比较成功,只是没有推向市场。我们天台有很多神话传说、人物故事都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呈现在舞台银屏,让更多人领略。(三)促进传统文化的“俗”化。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于丹论语心得吧,传统文化典籍其实很多人都渴望解读的,但对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

8、这又仅仅停留在了“心仪”的层面,因为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去亲自阅读。由是,“于丹读典籍,我们读于丹”,“于丹”应运而生,成为传统文化典籍的“二传手”。天台山传统文化特别是一些宗教理论,古籍著作,一般人读不到也读不懂,所以始终只能成为文人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他们一头扎进书海里考据、推理,有了成果,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本书,就这样,从“文”到“文”,从“书”到“书”,文化在文化界里打圈圈,周而复始。文化的“俗”化,其实就是大众化。没有通俗的解读,就不可能把它推到大众面前。大家都知道天台山文化博大精深,但又感觉离我们很远,就是这个道理。那谁来做“于丹”呢?我想天台人既然可以“讲散”,也可以“讲古”,那就不妨在电视上开一个窗口,每晚花三五分钟,给大家来一点文化快餐。我们也可以邀请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办几场“百家讲坛”,让大家享受几次文化大餐。 当然,话说回来,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思想在变,传统文化也会有消长,一部分自然而然消失了,一部分留传下来,但也可能发生了变异。文化的现代化只是让传统文化不要丢得太快、丢得太多,毕竟它滋养了我们,还能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一点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