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94386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涉税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的汇报 免费 分享 创新 加强涉税信息应用心得体会 关于加强涉税信息应用的思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纳税户数量不断增长、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业务多元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整合第三方涉税信息资源,加强税收征管中第三方涉税信息利用,构建社会综合治税体系,既能节约税收征管成本,又堵塞了税收管理漏洞,有利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税收发展环境。本文基于宜城市地税局涉税信息比对“+x”模式的实践,分析地税部门在涉税数据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就加强涉税信息利用促进税收征管提出相关

2、建议。 一、宜城市地税局涉税信息比对“1”模式的实践 为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税收征管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第三方涉税数据比对,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宜城市地税局自02X年起开始探索涉税数据比对的有效途径,紧密结合法治地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主动联合国税、工商、国土、城建、房管、交通等职能部门,强化第三方涉税信息比对,并依托门户信息系统和省局回放数据,自主开发运用涉税信息比对软件,建立了“政府领导、地税主导、部门传导、监察督导、自动比对”的第三方涉税信息比对模式。 目前,宜城市政府搭建的涉税数据交换平台,与国税、国土、工商、城建、房管、交通六个部门适时进行数据交换,形成了39个

3、分析指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2X年底,累计接收第三方涉税数据20万余条,经过分析比对控管税收33万元。宜城市地税局涉税数据比对流程和平台搭建如下: (一)基本流程和总体架构 涉税数据比对具有数据来源广、传递环节多等特点,必须实行环节监控、分层负责,防止传递链条中断。 (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要坚持简化、实用、高效原则,经过清洗、转换和加工,把庞 免费 分享 创新 杂的数据变成地税部门可以比对操作的有效数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部门制作规范的表格,由各部门按月填写并上传,规范数据入口。 (三)信号预警 部门传递的数据与核心征管系统现有数据可能有差异。涉税数据比对平台中设置预警管理模块,对不一

4、致的信息设置红灯、基本一致的设置黄灯、完全一致的设置绿灯,便于税收管理员从中寻找疑点。 (四)核实反馈 各单位税收管理员对有疑点的预警信息,采取数据比对法、进户核查法,逐户逐条核实,查找征管漏洞,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文字记录,在报经分局长审核后,修改预警信息,取消预警状态。 二、当前涉税信息应用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当前,地税部门通过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战略,推进了科技手段与传统征管方式的有效融合,加强了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基本实现了税源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全面分析当前地税部门的涉税信息应用现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部门协作意识差,涉税数据比对面窄。因当前

5、部门之间存在第三方信息“壁垒”,或涉及切身利益而不愿意提供信息等因素,造成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 2.涉税信息应用意识淡薄,工作主动性较差。部分税收管理员对涉税数据比对工作理解不深,掌握不准,未能够主动、自觉地从防范税收管理风险的高度去看问题,对开展第三方信息比对工作缺乏积极性。 3涉税信息采集操作不够规范,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由于涉税数据比对缺乏一套规范的数据采集标准,目前又缺乏一支专业的税收分析队伍,存在采集标准不统 一、采集口径不一致,重复采集、无效采集等常见问题,费时费力,导致涉税信息利用率和利用水平低。 4.信息化支撑不足,缺乏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平台。部分软件没有根据征 免费

6、分享 创新 管需求进行开发,少数管理软件没有持续改进,缺乏运行维护机制,与基层实际有所脱节。对外,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对内,没有建立专门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利用平台,由于不同人员数据分析能力不同以及数据解释缺乏统一的口径和标准,致使利用效果大打折扣。 5.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涉税信息利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目前,数据信息对税收征管质量提升率的贡献份额、对税收收入的增值作用等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如何通过涉税信息利用率的评估对数据信息质量进行反馈和持续改进,还未引起地方政府足够重视。 三、关于加强涉税信息应用的建议 信息管税从本质上讲,就是数据管税。为保证涉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

7、性,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联动机制,取得地方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成立以国税、 (二)地税、工商、土地、公安、房管、城建等部门组成的涉税信息采集互换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职责范围,明确数据传递方式和时限,刚化问责措施,并将信息共享纳入政务目标管理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对协作不力、消极应付者,予以责任追究,充分调动各部门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二)坚持“信息管税”战略,提升干部信息管税水平。地税部门要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理念,充分利用征管数据全省大集中的优势,强化征管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逐步解决征纳双方信

8、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使全体干部堪当“信息管税”重任:要强化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风险宣传教育,提升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继续通过强化培训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各种税收管理软件操作水平,保证信息管税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 (三)完善法律法规,为涉税信息应用提供法律依据。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就必须进一步强化立法,在现 免费 分享 创新 有法律法规中补充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条文,借助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作用,打破部门壁垒,为涉税信息应用提供制度支持。 (五) (四)搭建网络平台,为涉税信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各级地税部门要积极争

9、取当地政府重视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条件,由政府组织搭建统一的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自动传递和监控考核的自动处理。在税务系统内部也要建立方便快捷的涉税数据比对平台,对各种渠道的数据资源进行科学的归集整理,并与现有征管系统中的数据比对分析,实现全程信息监控。 (六) (五)立足“三个为主”,严把数据采集关口。在涉税比对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以税收征管工作需要为主、以数据真实性为主的原则,科学合理采集信息,构建基础数据库。信息采集要做到以下几点: (七) .及时准确。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要从源头上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保障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八) 2适度采集。要根据目前的税源管理水

10、平和信息化条件,科学预测税源发展趋势,合理确定纳税人涉税信息采集量。 (九) 3.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建立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形成全系统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 (十) 4.高效采集。在质与量统一的前提条件下,应不断优化信息采集方式,落实采集责任,解决好采集责任人、采集方式和途径的问题。 (十一) (六)加强涉税信息比对分析,以应用促管理。将外部信息与税务机关掌握的内部信息充分融合,深入查找征管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十二) 1.对海量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优化基础数据质量,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纳入后续的比对管理。 (十三) 建立科学严密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学模型,纵向和横向关联比对,剖析可能引起税收流失的各种因素,找准税收管理风险点,探索税收 免费 分享 创新 管理规律。 (十四) 3完善数据处理分析体系,针对第三方信息特点,建立相应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数据分析职责和不同环节的分析重点,把数据比对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使涉税信息应用制度化、常态化,充分调动全员涉税信息分析的积极性,形成分析、评估、监控、稽查四环节协调互动,决策层、管理层、应用层三级联动,宏观分析、微观分析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局面。 (十五)资料来源:htp:/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