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9418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武威卫生所 赵雪萍 733000摘要:回顾总结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分析20082010年武威卫生所口腔科治疗的262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病因,治疗效果,90%患者存在侧方颌早接触。调颌和未调颌牙补后脱落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消除了颌创伤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可以防止修补脱落与缺损的进展。关键词:刷牙 应力疲劳 侧方早接触牙齿楔状缺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牙齿硬组织慢性损害性疾病,表浅的缺损无任何症状,缺损严重时达牙本质后可出现牙本质过敏症,深及牙髓时可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病,缺损过多可导致牙冠折断。1 临床资料 在262例病例中,年龄407

2、9岁无全身性疾病,典型的楔状缺损由两个平面相交而成,有的由三个平面组成,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光滑,一般均为牙组织本色,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着色,好发部位是第一双尖牙,男大于女,患牙率如下图:牙位第一双尖牙尖牙第二双尖牙中切牙第一磨牙侧切牙第二磨牙患牙率88.75%68.25%84.25%61.75%80.75%60.75%39.75%年轻患者出现单个或某几个楔状缺损患者常可查出咬合因素,如:咬合干扰,偏侧咀嚼或咀嚼负担过重等,随年龄增长,缺损有增加趋势。2 讨论 调磨患者早接触后不能阻止相邻出现新的缺损与新的早接触点出现有关。观察所见楔状缺损多为对颌相应的同名牙,随年龄增长,其余牙逐渐发病,其过

3、程较缓慢,符合由磨损引起新的早接触点出现而发病增高,没有早接触点患者也可发病,提示有其他病因的存在。2.1不适当的刷牙方法:唇颊侧牙面的横刷法是最先提出楔状缺损发生的原因。此病不见于动物,不发生在年轻人,不刷牙者很少发生缺损,离体实验横刷法可以制造楔状缺损,且为旋转法刷牙所造成牙体组织磨损量的两倍以上。2.2酸的作用:龈沟内的酸性环境,可使牙颈部组织脱矿,受摩擦后易缺损,唾液腺的酸性分泌,喜吃酸食,唾液PH值的变化,胃病反酸等均与缺损的发生有关。2.3牙颈部结构的特点: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是整个牙齿中釉质和牙骨质覆盖量最少或无覆盖的部位为牙本质的薄弱环节。牙龈在该处易发生炎症和萎缩致根面暴露,故

4、该部位耐磨损能力最低。2.4应力疲劳:在咀嚼运动的过程中,牙接受的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着时间周期性的发生改变,相应部位的牙硬组织接受大小不同的压应力与拉应力的交替作用,长时间反复发生在应力集中部位,可以出现微小损伤,应力疲劳损伤的积累作用解释了楔状缺损好发于中老年人承受咬合力大的牙位和牙齿应力集中部位的临床现象。楔状缺损的治疗有对因治疗,修复牙体缺损和对症治疗三种,首先应改正刷牙方法,避免横刷,并选用较软的牙刷和磨料较细的牙膏,有咬合因素者调整咬合干扰,有牙本质过敏症者脱敏,有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病时可做牙髓病治疗或根管治疗术。如缺损已导致牙横折,可根据病情和条件行根管治疗术,予以桩核冠修复,无保

5、留价值者则拔除,修复牙体缺损均用充填法即玻璃离子粘固剂充填法、复合树脂充填法和“三明治”充填法。三种充填法疗效对照表(颗,%)如下:组别牙数不密合完全脱落继发龋成功率(%)玻璃离子充填法A8405983.3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法B84481174玻璃离子做底料+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法即“三明治”法C84055903 小结 玻璃离子与牙体硬组织有较好的生物相溶性,对牙髓刺激小,内含氟化物,预防龋病。但是由于玻璃离子结构疏松,微孔较多,耐磨性不强,充填效果不甚理想;光固化复合树脂机械性能好,耐磨,有良好粘接性,酸蚀牙面后,形成蜂窝状嵌合,但由于牙颈部釉质薄,多为无釉柱釉质酸蚀后形成不规则脱钙,导致封闭效果差,且刺激性大,对较深的楔状缺损易致牙髓病便,修复需要垫底。“三明治”充填法是用玻璃离子做底料,再其上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双层充填,弥补单一充填的不足,效果较好。 参 考 文 献1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2李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3陈志清,口腔材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