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重点.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94115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景观生态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景观生态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景观生态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景观生态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重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构成:自然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系统、产业经济系统建筑场地选在谷地所产生的问题1、产生的污染空气无法排出2、通风少3、大量反射热造成温度高4、易发生洪水灾害“风水宝地”的科学价值风水宝地即最佳住宅选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科学价值:1、良好日照2、接受夏日南风热流3、屏护山南村庄阻挡北方冬日寒潮4、良好排水5、水流入河流,绕村而过,产生丰沛水离子,;交通便利6、植被丰茂,水土保持良好,调节微地形小气候7、村庄位于多级台地上,层层受纳阳光。我国地处北半球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南坡可享受到更好的日照,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的大陆性气候,引导夏季东南风,从海洋的暖湿气流随着坡度的升高冷

2、却降温,调节局部气候,山体对于冬季的西北风有阻挡作用,上披上会形成良好的排水,不易收到洪涝灾害河曲建房选址选择上面的第一种建造形式。河流冲刷,泥沙积累马头墙作用:山墙面、防火、装饰。南方古建中窄小天井的作用通风隔热,采光遮阳杜能圈结构以城市为中心,向外以同心圆式扩张,形成6个圈。霍伊特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霍华德田园城市)区域景观规划中的景观恢复区景观恢复区景观恢复是对景观破坏严重的区域进行的景观重建 。艾比湖流域沙源图西北东南为风沙源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生产功能、社会消费功能、还原功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中的楔向放射模式(楔状绿地会向城市中心区延伸,由城郊的大片绿地放射性的延伸到廊道的

3、两侧,和城市中心区的交流,形成比较长的城乡交错带,使乡村和森林向城市渗透、连接城市和乡村)作用:将城市外围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将零散的城市斑块进行系统的连接,形成整体绿道系统。楔形和同心圆向结合的模式。以楔形绿地为特征的楔向放射式德国汉堡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规划对策1、 引导单中心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城市结构演进2、 弱化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强度,引入一定的绿地3、 顺应城市风向布置城市开敞空间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城市空间结构生态规划对称1、紧密布置的城市布局2、狭而蜿蜒的道路网络格局3、趋适性的城市选址4、分散小块布置的开敞空间乡村景观的斑块结构1自然洼地积水形成的生水、湿生植物斑

4、块2、自然水塘或湖泊3、河滩湿地与林地斑块4、乡村山地、林地与风景区乡村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大分散小集中乡村景观的软质景观要素。软质景观要素是指,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在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乡村环境观念,乡村的生活观,乡村道德观,乡村生产观,乡村行为方式和乡村风土民情、宗教信仰、以及乡村的土地所有形式,乡村的财富分配形式等涉及乡村社会、经济、宗教、政治、和乡村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社会价值观,它是乡村景观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文化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景观类型的景观识别性特征,乡村软质景观要素有1)乡村环境观2)乡村生活观3)乡村

5、道德观4)乡村审美观5)乡村生产观6)风土民情7)宗教信仰8)土地所有制9)乡村财富观乡村景观的要素有1、自然环境景观要素2、硬质景观要素3、软质景观要素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的是指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量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补充: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有这几个方面1)生态农业2)立体农业3)空中农业4)旅游农业5)白色农业我国庭院生态农业的模式1)以能源(沼气)建设为中心环节的家庭生态农业模式2)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庭院生态系统农业模式3)种、养、加、农、牧、鱼综合营业型家庭生态农业模

6、式空中农业随着现代城市高层建筑大批崛起,屋顶绿化和无土栽培的新技术成为“空中农业”发展的基础,方法是先在屋顶的地面做防水渗透处理,上敷薄层土壤,然后配植树木,花草,有曲折的甬道穿行其中,并设有靠椅,小凳供人休息。城市公园设计的概念元素为:点、线、面、体视觉要素:形状、色彩、肌理、色彩、大小、位置、方向。补充:实体要素:地形、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建筑小品飘积形态:由重力、风力、水流等自然力形成的景观形态(山脉、岩石、水流)机会序列(人到达空间的路线序列)的基本组合方式:纵向方式、横向方式、纵横组合方式城市生态公园的技术体系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影响最小化原则、 全局和全周期原则 表层土:表层土位

7、于土壤的最上部,在耕地上系指受耕作影响而被搅乱的土层即耕层,在非耕地上则指深约10-25厘米的土层。保护健康的表层土:1)保留而不是运走。2)移至其他场所进行集中保护,完工前再移入现场,再次作为地面覆盖表土。(施工时要做的)3)减轻重型机械的挤压破坏。4)保持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改良。公园遗留建构筑物的处理:翻新、改造、再利用重建适当的地形:利用下层土,为恢复场地而塑造地形。功能性植物群落(如栖息地型、环保型、保健型等)“活在”而不是“留在”当地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分泌和挥发的有益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建筑本体的被动式设计:被动

8、设计和主动设计的区别:被动设计对自然的风、光、能、雨水的利用,是与以主要靠外界能量输入(自来水、电能等)的主动形式设计相对应的。被动式设计是对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以炎热地区被动式设计为例: 1)建筑体形系数易大,可采用底层架空的形式。建筑形体易多采用凹凸的面,既可以相互遮阳,又能够增加建筑的散热。底层架空后房屋架空后会多出一个暴露在空气中的面(2楼的底板),房屋的体形系数会比较大, 2)采取适当的屋顶、墙体遮阳措施。 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南立面主要采用水平遮阳;东西立面主要考虑早晚的太阳入射角度低,主要采用垂直遮阳的方法;格栅既可遮阳又可通风,适合干热地区。 同时,在建筑外立面还可采用布幔

9、遮阳、绿化遮阳等方法,绿化遮阳既能遮阳,还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3)促进自然通风。 对建筑总体布置而言,建筑不易正对主导风向,建筑易于主导风向成30-60的角度(图示)。 对单体建筑来说,可采用底层架空的方式;单体平面门、窗设计应考虑通风,利用拔风井、中庭、风斗的设计可吸纳湖面、树荫下的凉风;高层可设置空中花园、捕风窗、导风板等设施。 4)围护结构,提高屋顶墙体门窗的隔热性能。 可设计种植屋面、LOW-E中空玻璃窗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门窗可采用复合材料,墙体可采用双层皮的木墙。 5)增加自然采光。 具体方法可采用设置内天窗井、地下室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建筑设置反光板,既可以采光又能够遮阴。 6)屋

10、面、墙体的雨水收集和利用。 高层水箱宜设置在屋顶,降低水泵能耗 7)太阳能、地源、水源热泵,风能的利用 地源、水源热泵的使用,能够使得建筑在冬季采暖、夏季制冷。中水的概念:再生水是指雨水、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上水,自来水可直接饮用,无污染的水;下水,污水,属于再生水。光导照明系统:(只能用于夜间照明)集光管、导光管光导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照明装置,其系统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 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是

11、真正节能、环保、绿色的照明方式。该套装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采光装置、导光装置、漫射装置。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通常热泵都是用来做为空调制冷或者采暖用的.地源热泵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地源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LOW-E中空玻璃窗:、避免热量从热的方向向冷的方向传递,夏季冬季均可用,隔热保温两用。显露自然的设计:1)帮助人们认识和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 2)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以理解 3)使被隐藏看不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显露出来 4)强调人与

12、自然生态系统尚未被认识的联系生态健康场地所具有的特征:1)生物多样性 2)极少被某物种所统治 3)场地内的物种能够自我繁殖 4)地质因素不会发生急剧变化,各种资源无毒且不贫瘠。透水地面的作用:补充地下水,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减少地表径流、避免土壤侵蚀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源水源热泵补充:生态景观设计的三个理念:(1)设计结合自然(2)结合地方性的设计(3)和谐健康的设计NPH体系:(1) 自然景观系统(本底系统)(2) 人造(人文)景观系统(人文活动与人文遗迹)(3)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有机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典型表现:传统宗族礼制、宗教信仰、传统风水

13、理念、防御意识、诗画境界建筑场地选在谷地所产生的问题1、产生的污染空气无法排出2、通风少3、太阳辐射会在谷地形成多次反射,温度升高4、易易发生洪水灾害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景观保护区、景观整治区、景观恢复区、景观建设区 区域景观格局规划:空间镶嵌格局规划、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平衡 景观空间导向规划:绿色景观空间 蓝色景观空间 紫色景观空间 红色景观空间 斑块:水面、岛屿、居民点、山地廊道:一级水渠、二级水渠、道路基质:农耕地山地地区可建设用地匮乏与城市空间结构生态规划对策 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山地风貌 工作、生活、游憩等城市功能的混合布局 内部步行交通体系和组团之间快速车道相联系的布局 城市生态廊道的要求及其尺度规划的特点:改善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隔离噪声白色农业: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它包括生物工程中的“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乡村自然斑块的规划关键在于:1) 保护大型自然斑块空间的完整性2) 保护自然斑块物种和生境的原生性3) 依照农田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规律,规划大型自然斑块与农田景观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4) 大型自然斑块在乡村格局中具有隔离功能,以自然斑块保护为导向,保护斑块的完整性格局。5) 严格限制大型自然斑块内部的人类活动。乡村廊道的类型:河流与溪流、大型林带、过境的各级公路网络、高压通道、农田防护林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