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9347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肉火龙果引种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肉火龙果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为多年生攀缘性肉质热带、亚热带作物,又名红龙果或仙红果。红肉火龙果为火龙果中珍品,皮紫红肉、色泽艳丽,富含葡萄糖、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甜度高、口感好,有营养、保健功能,可预防便秘、护肤养颜、降低血糖和血脂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广东省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2006年10月起从台湾陆续引进红肉火龙果2500株试种,目前生长状况良好,结果正常。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结果习性介绍如下:1 基本情况引进品种为红肉火龙果,是台湾培育成功的红肉火龙果品种。2005年10月引进500株,2006年试产,2007年投

2、产,亩产达850公斤。2007年再引进2000株,2009年投产,平均亩产860公斤;2010年平均亩产1050公斤,2011年预计亩产达1500公斤,销售价格10-12元/公斤,亩产值达15000元以上。通过苗木繁育和扩大种植,目前种植总面积达700多亩,生长正常,300亩进入了投产期,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该品种试种于茂名市水果科技园和钜园农业种植园内。种植园为海拔30-60m的低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20.5-21.8OC,1月平均气温15.3-16.5 OC,7月平均气温28.5-29.7 OC,年平均日照时数209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86毫米,无霜期350天,土壤为浅红壤土,PH值为5

3、.5-6.5,土层深厚。种植株行距2.52.5m,每亩种植106穴,每穴种植苗木4株。2 生长特征2.1 生态学特性红肉火龙果耐旱、耐高温、喜光,对土质要求不高,水田、坡地、丘陵、红壤、黄壤及沙壤土等均可种植,最适宜的土壤值为PH6.0-7.0微酸性沙质土壤。其中排水性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种植,生长最为旺盛。 2.2 生物学特性红肉火龙果根系较浅,茎上长有气生根,攀援于支撑物向上生长。茎肉质、青绿色,是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转变为刺,花两性,雌雄同体。果实为桨果,卵园形,表皮紫色,具有卵状而顶端急尖的鳞片,果皮薄;果肉红色,果重350-7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6%,可食率76

4、-83%;甜度高,品味浓。2.3 生长结果习性红肉火龙果长势强劲,速生快长,枝干长度超过1.0m以上就可以开花结果,因此,很多植株种植一年即可挂果。红肉火龙果开花座果能力强,每一枝条上可同时现蕾3-5个,但一般成花者仅为1-2个。在茂名地区开花结果期为5-11月,一年可开花结果12-15批。3 适应性表现茂名的土壤、气候环境条件很适宜火龙果的栽培和生长,红肉火龙果在茂名地区栽培表现了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病虫害少、早结、优质、丰产、稳产。从引进的种植情况来看,成活率高达100%;植后第二年投产,第三年起连年丰产、稳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4 早结、优质、丰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4.1 苗

5、木繁育红肉火龙果的繁育可以采用扦插、嫁接等方法。但由于火龙果苗扦插容易生根,且保持母本的性状较好,同时也具备了成熟的生育功能。因而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截枝扦插方法进行繁育种苗。春秋季节是最适宜的扦插季节。育苗时从已结果优良母枝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浓绿色老熟枝条从其茎节外截成为20-25cm的苗砧,用适量杀菌剂处理后放在荫凉通风处倒置3-5天后,插于疏松、透气、湿润的沙壤土苗床中,扦插深度为3-4cm,扦入苗床的苗砧应经常喷雾保湿,育苗初期不用施肥。待30-40天苗砧长出新根后开始淡施水肥,并抹除多余的芽点,留一个芽点生长,当根系长到3-5cm时即可移栽种植。4.2 园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阳光充

6、足,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山地、丘陵或坡地(坡度在30度以下)的沙质壤土种植。4.3 立柱搭架 用水泥杆种植火龙果是最简单、经济耐用和最方便的管理方法。水泥杆为四方柱,规格为12cm12cm210cm。制作水泥柱前,里面放一条6mm的钢筋,杆顶部设置一段6cm6cm6cm的正方柱;另外制作一个四穿孔直径为50cm的水泥圆盆,中间留一个6cm6cm6cm柱孔,固定在水泥杆顶部上面,以支撑火龙果枝条生长。立杆时,每穴立一根,地面部份为1.6m,地下埋入0.5m并把土压实。 4.4整地 水泥柱四方各挖一个50cm50cm50cm的种植穴,在种植前1-2个月,每穴施入腐熟的鸡粪15kg(或猪粪30k

7、g)+石灰1kg作基肥,与土壤1:1的比例混和回填,至离地面20cm处,再回腐熟表土至出地面20-25cm,待下2-3场大雨,土堆下沉后开始种植。4.5 种植红肉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最佳种植时间为每年4-6月份,此时种植翌年5月即可开花结果。种苗种植一般是离水泥方柱20-25cm,环绕水泥柱四方各种一株,每穴种4株。栽种时在土墩上挖一深度为6-8cm的种植穴种下,并把根拉直,然后用腐熟表土覆盖并用力压实,淋足定根水,种植时切忌种苗须根接触有机肥料。4.6 肥水管理红肉火龙果幼苗生长期应保持苗木周围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应多淋水,使植株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在雨天要及时排水,以免水浸根系腐烂感染病

8、菌造成茎肉腐烂。冬季园区要注意覆盖,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挂果期间,土壤要保持湿润,以利于果实膨大生长。 幼年树(1-2年生)以氮肥为主,做到勤施薄施,以促进植株生长。植后1个月植株开始长新芽时,要淡施沤制好的水肥,每株一勺,每隔15-20天淋施一次,水肥为稀释10倍的粪水+0.1kg尿素,淋施时离树头10cm左右圈施。植后6个月,以稀释3倍的粪水淋施,每桶粪水+0.1 kg尿素或复合肥,每隔15-20天施一次,离树头周围10cm处淋施或穴施。成年树(2年生以上)主要以施有机肥为主,钾、磷肥为辅,逐渐减少氮肥的使用。每年3月、7月、11月,每株可穴施腐熟有机肥(鸡粪或猪粪+花生麸+磷肥堆沤)5.

9、0-7.5kg,复合肥0.3kg。每批幼果可根外喷施500倍磷酸二氢钾、800倍核苷酸或氨基酸等叶面肥,以增加树体养分,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4.7 整形修剪4.7.1 幼年树修剪幼苗期应剪除所有侧芽,每株苗仅保留一个向上生长的壮旺枝,以利于种苗集中养分,快速上架;同时每隔30cm用柔软的布条将苗径在水泥柱绑缚一个点,让枝条沿着水泥柱向上单枝生长,当枝条超过水泥圈10cm时,剪除枝条顶芽,以促进其分枝,并选留3-4条生长健壮和角度分配较好的新芽保留生长作为一级分枝,让其沿着水泥圈自然下垂生长。一级分枝长到30cm时再截去顶梢促其分枝,当新枝抽出后,每枝条保留3-4个芽条让其下垂生长,积累养分,提

10、早开花结果。4.7.2 成年树修剪成年树每年修剪二次。第一次为春季(2-3月份)整形修剪,主要剪除病弱枝、徒长枝和过密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和促进光照,积累营养,为枝条的花芽分化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次为果后整形修剪,待最后一批果采收完毕后(11月中旬),施下复壮肥后立即进行修剪,着重剪除已挂果多年的老枝条、病虫枝及过密枝,保留分布均匀健壮的枝条,促进其抽芽、生长、老熟、开花、挂果。4.8 授粉种植红肉火龙果品种同时,间种约10的白肉火龙果,让品种之间可以相互自然授粉,以提高结实率。由于红肉火龙果是晚上开花,依靠自然授粉座果率低,果实单果重较小,产量偏低;为了提高红肉火龙果栽培产量,必须进行人工授粉。

11、一般在晚上9:00-10:30开花尚未闭合前,用干净毛笔直接将同花或异花的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以提高座果率。4.9 疏花疏果红肉火龙果开花次数多,挂果能力强。每年5-11月均会开花结果,多时每个枝条能同时现蕾4-6个,最多10个以上,如不进行疏花,最终能成花者也只有1-3个花蕾,大多数花蕾在现蕾7天左右变黑脱落。因此,在现蕾3-5天,花蕾约花生米大时进行疏蕾,以每枝条保留2-3个花蕾为宜。当幼果发育至乒乓球大时进行疏果,每枝条保留1-2个发育饱满、颜色鲜绿、无损伤和畸形的而又有一定生长空间的幼果,其余的疏除,以集中养分,促进果实正常生长发育。4.10 果实采收红肉火龙果发育期为30-40天,当果皮开始转红后7-10天,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时即可以采收。过早采收,果实小、内部营养还没有完全转化,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过迟采收,果质变软,不利于运输和贮藏。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带部分茎肉,采收时注意避免碰撞和挤压造成机械损伤,影响美观。火龙果果实属于呼吸率低的水果,且果皮厚而又有腊质保护,极耐贮运,常温下可保持15天以上,低温贮藏可达30天以上。 4.11 病虫害防治 红肉火龙果病虫害较少,幼苗期易受蜗牛和蚂蚁为害。蜗牛可人工捕捉,蚂蚁可用杀蚂蚁药防治。在冬季低温季节易受冻害,枝条部分坏死并出现霉斑,可用杀菌剂类药物如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药防治。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